首页 理论教育 古印度家庭法中的宗教债与世俗债

古印度家庭法中的宗教债与世俗债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古印度家庭法中,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具有宗教性质的概念,它是个人在继承、婚姻、男性子嗣等方面负有义务的主要原因,是构建家庭法规范体系的重要因素。关于“债”的含义,可分为宗教意义上的债和世俗意义上的债。最后,古印度家庭法中宗教债关系的各当事方不具有现代法律意义上的平等性。宗教债有三种,即对于先知的学生之债、对于神灵的供奉之债、对于祖先的后代之债。

古印度家庭法中的宗教债与世俗债

古印度家庭法中,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具有宗教性质的概念,它是个人在继承、婚姻、男性子嗣等方面负有义务的主要原因,是构建家庭法规范体系的重要因素。

关于“债”的含义,可分为宗教意义上的债(以下简称“宗教债”)和世俗意义上的债(以下简称“世俗债”)。宗教债与西方法律传统中的债截然不同。首先,债在古罗马法中表述为“法律关系”[42],是“我们受到约束而必须依照我们国家的法律给付某物的义务”[43],它是商业经济发展的产物。古印度家庭法的宗教债与商业交易没有相关性,它与个人生活在婆罗门的宗教世界中所要处理的身份关系有关,而这种身份关系诞生于宗教的想象中。其次,现代法律中的债一般指合同或契约,是交易双方根据意思自治原则达成的权利与义务的合意。[44]古印度家庭法中的宗教债是个人出生时先天就要承担的宗教义务,不根据个人的自由意志产生,权利与义务之间不具有对等性。最后,古印度家庭法中宗教债关系的各当事方不具有现代法律意义上的平等性。

宗教债有三种,即对于先知的学生之债、对于神灵的供奉之债、对于祖先的后代之债。[45]对于这三种债的履行方式分别是尊敬先知,学习吠陀,私密地背诵吠陀;[46]祭祀神灵,给他们供奉祭品;生育儿子,延续家族的血统。[47]履行宗教债所设定的义务,是个人最终获得自由的前提。[48]所以学习、结婚、生子是古印度人日常生活的重点,学习是为了传承圣典以及掌握宗教仪节,结婚为了生养后代以及执行宗教仪式,生子是为了清偿对祖先的欠债而获得永生(immortality)。[49]对先知、神灵这两种债的清偿方式都在于行为,易于实践。相比之下,对祖先之债则必须要以结果来清偿,男性子嗣的重要性又一次得到放大。[50]从这三种债中形成了净法、婚姻、子嗣三方面的规则体系,奠定了古印度家庭法在内容上的基础。(www.xing528.com)

世俗债与西方法律传统中的债相似,但是不同之处在于债的效力。在宗教语境下,债不因死亡而消失,它通过转移实现永续。继承人在继承遗产的同时也继承负债,[51]对该债务的清偿并非以所继承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对于超出遗产实际价值的债务还需继续由儿子甚至后面的子孙代为偿还。[52]否则,死去的债务人还会以再生为奴隶、仆人、妻子或野兽的形式,继续向债权人偿还未竟的债务。[53]其生前所积累的宗教上的功德也会转移到债权人那里。[54]现实世界里偿还不了的债务最终还是以宗教的方式终结。

宗教债是天赋债务,本质上体现了古印度家庭法对个人与神灵、先知和祖先关系的认知态度,实现了从身份向宗教的转变过程,而世俗债本来是后天形成的物质性的债务,最初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财产关系,这是纯粹世俗的事务,可是最终也走向了宗教的一面,实现了从财产向宗教的转变。综合考虑上面论及的继承、婚姻、男性子嗣规则的宗教性质,进一步证明了古印度家庭法的重要倾向,即无论是从事实到行为,从个人到家庭,还是从身份到财产,它不断地将世俗的事物赋予宗教意义,将世俗的规则宗教化,力图将世俗的一切纳入宗教的领域,古印度家庭法的这一特点表明它本质上是为宗教服务的法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