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我描述的语义学分析

自我描述的语义学分析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结合胡塞尔的“意向行为—意向相关项”的理论,那么“自我描述”则是一个动词,是一个“行为”。因此,如果我们考虑到“理论”和“学说”的相似性,应当认为,“语义学”对应的是“自我描述”,而不是“自我描述”的产物“Semantik”。卢曼理论中的“语义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语义学”。“系统会使自身的操作适应于这些语义。”

自我描述的语义学分析

我们业已阐明,系统的自我描述代表系统反思的最高形式,我们可以进一步结合黑格尔阐释其特征。首先,黑格尔笔下的“感性的自我确定性”和系统的“运作/沟通”相对应。系统的“运作”只能根据“系统/环境”的区分标示出“什么(was)”属于系统,以及“什么(was)”不属于系统,在这一阶段,系统仅是对当下呈现于它的对象(直观)予以标示,其针对的是那个纯粹的客观的世界社会系统通过“系统/环境”这一区分把这一世界进行划分——“要么是系统的,要么是环境的”。但是,系统在运作的层面上不能回答“什么是系统的”这一问题。在这一前提下,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运作形式“观察”,“(观察)这个概念不是被动的——如同人们在日常生活用语中所坚信的一般——而是将‘认识与行动’也一并包含在内。”[51]通过“区分的再进入”,系统得以掌握观察这种运作方式,其在其自身内部复制了“系统/环境”这一差异——产生了“知觉”和“知性”。在这一阶段,系统产生了作为“系统”的自觉,通过我们业已阐述的“自我观察”——“自我/异己指涉”,系统可以维系运作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通过结构——“符码化”和“纲要化”以及“过程”来实现。如果我们类比黑格尔在论述“知性”时采用的“规则”的概念,那么,“符码化”和“纲要化”就成了处理系统内运作衔接性的结构,“透过符码化和纲要化的分化,系统获得了‘同时作为一个既封闭又开放的系统来运作’这样的可能性”[52],同时也能够提供系统区别于环境的方式;而“过程”则是以往运作的“历史维度——这一部分毫无疑问,是系统自身运作的产物。问题在于,“符码”和“纲要”又是从何而来呢?卢曼给出的答案是,作为系统运作的“结构”,“符码”和“纲要”仍是系统自身建构的产物,因此对于符码和纲要的观察,本身就是系统的自我观察的一种形式。

如果结合胡塞尔的“意向行为—意向相关项”的理论,那么“自我描述”则是一个动词,是一个“行为”。而卢曼本人也将“自我描述”定义为“理论”[53]——也即,经济系统的自我描述就是“经济理论”、政治系统的自我描述就是“政治理论”、法律系统的自我描述就是“法理论”。因此,如果我们考虑到“理论”和“学说”的相似性,应当认为,“语义学”对应的是“自我描述”,而不是“自我描述”的产物“Semantik”。(www.xing528.com)

卢曼理论中的“语义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语义学”。这就需要回过头来阐释一下“意义”的含义。在卢曼看来,社会系统必须建立起一种形式,来限制自我指涉过程中的恣意性。一般来说,在功能性系统中,这种恣意性的限制是依靠“意义(Sinn)”来进行的,所谓“意义”指的是标示何种可能性被实现或不被实现的元素[54]——“意义”代指了“可能性/现实性”这种区分。如果在这一框架下,也即意义的面向上安排“何人于何时可以期待何事”(时间、社会、事实三个维度),以创造一种稳定的选择模式,那么“语意”就出现了。正如前引文所说,“语意”就是“在较高层次上被一般化了的意义,其可以在任何情境下保持不变,并可资运用。”[55]在这一过程中,语言的作用是巨大的,语言是全社会语意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的储存性媒介[56],并且可以通过语言的转变看出全社会系统对于意义的重新安排。“系统会使自身的操作适应于这些语义。”[57]职是之故,卢曼认为:“自我描述”旨在“制作文本,制作概念,这意味着:制作进一步沟通的那些可重复使用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将系统论题化,换言之,它不是系统随意的一项运作,而是清楚具有上述意向的运作”[58]。职是之故,我们看到,在卢曼的视野中,“自我描述”就是系统有意识地为自己下一步运作,通过对观察对象的论题化和概念化,为下一步运作制造前提条件的运作,这也就使得描述不再停留在简单的“区分”和“标示”层面,而是由于需要揭示系统的运作统一性,具有了反思性的意味——因此,卢曼的“语义学”就是一种旨在产生更进一步地对“意义”的约束的理论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