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明宫文化元素符号与创意开发

大明宫文化元素符号与创意开发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明宫是大唐的标志,大唐的一切文化元素也都在这里上演。因此,把大明宫放置于整个唐文化中去分析,它作为一个建筑符号,隐藏着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化异质力。遵循前文总结的研究方法,大明宫的文化元素其实可以分两个时期来进行分别整理。这两个文化意义是相互补充的,共同完成大明宫作为一种文化元素符号其独特的文化意义。(一)物质形态层面大明宫文化元素符号从物质形态层面出发,主要可以分为建筑、服饰、器皿和饮食四大类。

大明宫文化元素符号与创意开发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国家“十一五”大遗址保护重点工程,作为世界级的遗址公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开创了我国大遗址保护的“大明宫模式”,并在2014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厚魅力,不仅体现西安城市文化精神,满足人文生态需求,更是集唐代文明体验传承与城市时尚休闲于一体。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思路指导下,走出了一条大遗址保护与民生建设和谐共生的新路径,实现了“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弘扬文化、改善民生、提升城市”的完美结合,成为“文化遗址保护、文化创意开发、文化城市运营”的探索者。

大明宫在唐朝又名“北阙”“蓬莱宫”“含元宫”。宫殿经过贞观九年(635)的初建、贞观二十年(646)的再建、龙朔年间(661—663)的续建等三次大规模的营造,才最终落成。唐朝22代皇帝,有17位都曾在大明宫朝寝。多少年来,为了探索唐的极速辉煌与极速衰败的秘密,鲁迅胡适、李国文等文化名人也都加入了对于大明宫的研究。1900年,日本学者足立喜六和桑原骘藏为大明宫留下了最早的影像资料,新中国成立后,才真正展开对大明宫遗址的现代考古学研究。多年的保护与开发,让这座巨大的宫殿的轮廓一点一点地变得清晰。“大明宫这一中古时期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的大型宫殿群,集中反映了当时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建筑技术精湛的历史特点”[1]。大明宫的恢宏和唐代开元的文化一样,仅仅存在于唐朝。大明宫是大唐的标志,大唐的一切文化元素也都在这里上演。同时大明宫又代表了一个开放的时代,那个以道家思想为核心,全国全民崇尚养生、崇尚自然、崇尚妇女解放,对艺术有着超凡的理解与包容的唐代。因此,把大明宫放置于整个唐文化中去分析,它作为一个建筑符号,隐藏着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化异质力。唐大明宫遗址有着丰富文化特色,这些特色是中国历代任何宫殿都不具有的。每一种元素符号的产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虽然大明宫遗址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从其出土的文物碎片,我们足以知晓当时唐朝的精神气质。

遵循前文总结的研究方法,大明宫的文化元素其实可以分两个时期来进行分别整理。一个是大唐时期的大明宫时期,一个是现代社会中大明宫对于西安这座城市的独特文化意义。这两个文化意义是相互补充的,共同完成大明宫作为一种文化元素符号其独特的文化意义。

(一)物质形态层面

大明宫文化元素符号从物质形态层面出发,主要可以分为建筑、服饰、器皿和饮食四大类。

(1)建筑

唐朝的建筑以长安城的宫殿建筑为典范,而长安城的三座宫殿中又以大明宫最具唐风。大明宫占地面积广,约3.5平方公里(约5250亩),是故宫的4.5倍,是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的12.7倍,是英国白金汉宫(350亩)的15倍。如此大规模的宫殿建筑,其建筑布局、建筑造型,以及周围的辅助建筑,都成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典范。

大明宫的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

1)明确规划的城郭

唐朝的非常重视格局和气势,因此建筑规划非常明确。它不仅讲究建筑的实用性,还讲究建筑的规格,风格,地理布局。唐长安城以九宫格布局,中轴对称,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划分出110座里坊。白居易在《登观音台望城》一诗中将长安城的规整形容为“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为了满足百姓生活及娱乐等需要,另有大型工商业区东市和西市,还有芙蓉园等人工园林。城市还规划了大量的排水道,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下水道设施。唐时期的城郭遗址保护最完整的要数大明宫遗址。大明宫作为唐代主要的政治中心,是唐代宫廷建筑的最佳代表。

2)大气简约的宫殿

唐的宫殿建筑以大气简约的木质结构为主,如唐大明宫中的含元殿、麟德殿。木质建筑还有一个显著地特点是可以在做栋梁的基础上,发展各种木雕艺术。屋顶上最值得注意的是它的琉璃瓦、重顶、鸱吻、瓦当,这些在唐大明宫遗址都有明确的反应。廊、柱,是唐代宫廷建筑的另一典范,唐初以朱柱素壁为主,中唐以后流行彩绘,柱、窗、壁上多绘画有花草,也有少量人物绘。唐宫殿的地板则以素砖与花砖为主。平地为红色和黑色的素砖,而台阶,防滑边缘则以花砖为主。唐大明宫遗址以及河南洛阳、甘肃敦煌都出土了大量花纹精美的砖。这些彩绘,与高大的房梁,威严的门楼、匾额,以及大气的素砖墙,共同构成了唐代建筑的独有特色。

3)写意山水式的园林建筑

唐著名的园林除了大唐芙蓉园以外,大明宫的太液池及其周边园林也是风格独特。将园林与皇家寝殿相结合,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成为后代中国的一种生活潮流。而唐大明宫遗址也首次将园林与寝居处相结合,在大明宫遗址内修建了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太液池,作为皇家平时休憩娱乐的场所。这些建筑一改唐建筑的大气磅礴之气势,反而以精致小巧见称,又以山水为依托,体现别样的人文情怀。

(2)服饰

大明宫时代唐朝的服饰继承了秦汉服饰的特点,如起于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的袴褶,在唐朝依然很流行。但又在传统的元素中添加了新的色彩,比如在颜色上,红黄绿成为贵族的主流色彩。另一方面,唐朝服饰吸纳了外来民族的服饰特点,胡服、回鹘装、长靴在唐朝的时候成为一种流行风尚。总之唐朝的服饰继续受道家简约自然的观念影响,同时,也吸收大量的外来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服饰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

(3)器皿

中国传统的器皿用具种类繁多,花式各异,从材料上主要有陶器、铜器、瓷器、金器、玉器等几大类。唐代中国,物种发达,交易频繁,这些器具是人们日常生活最基本的代表。

1)彩陶艺术之花——唐三彩

唐三彩的颜色多以黄、绿、白为主,也包括了赭、蓝、黑等色彩。唐三彩的造型以动物和人物为主,也包括一些生活用品。其中骆驼载乐俑、彩马、站立女子俑等精美的彩陶作品,都反映了唐时代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www.xing528.com)

2)工艺精湛的金银器

唐的金银器不仅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还融入了大量的域外文化,形成了其独有的艺术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有法门寺收藏的金银丝结条银笼子等精致的茶具,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双环耳银锅、折枝鸿雁纹银匜。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金银器集中在法器与宗教上,古人向来喜爱为崇拜的佛祖塑金身,构成了很多精美的栩栩如生的佛像和寺塔,法门寺的金寺塔就是其中的代表。当然还包括了素面金钵盂,银金花十二环锡杖等珍贵的器皿。

3)趋于成熟的瓷器

在唐代,瓷器的烧制开始了“南白北青”的分野。唐代的白瓷光洁如玉,蕙质秀雅。而唐代最有名的是青瓷,青瓷以越窖和长沙窖最为有名,其色温润似玉。唐代的青瓷以素色满釉为其特色,造型简单流畅。晚唐时,出现了荷叶式和花口式的碗,瓷器也有了划、刻、堆贴和镂空纹饰。

(4)饮食

唐的开放与包容决定了唐代的文化元素之丰富多彩,唐的饮食从原料和佐料上,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一方面,中原内地通过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流引入了许多蔬菜、水果和调味品。苜蓿、菠菜、芸苔、胡瓜、胡豆、葡萄扁桃西瓜石榴。调味品有胡椒砂糖等。与此同时西域的乳酪、胡饼、羌煮貊炙、胡烧肉等食物的制作方法也传入了中原,丰富了原有的烹饪之法。这使得唐代的饮食出现了别开生面的场面,很多方式方法流传至今。

唐人的饮食也特别讲求营养,无论是炊饭、烹茶、酿酒都喜欢在其中放入一些草药及营养价值较高的物品。另一方面,唐人特别喜欢食用野菜,这也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莼、蕨、薇、荠、蓼、苍耳、马齿苋等品种都是当时深受喜爱的蔬菜食品。

(二)非物质形态层面

大明宫文化元素符号从物质形式层面出发,主要可以分为制度、艺术、民俗等方面。

(1)制度

唐在制度方面继续传承了秦汉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管辖制度,也继续保留了传统的等级制度。然而,科举制的创立和确定,为打破传统等级提供了一定的途径。此外,唐从中央到地方,从王族到百姓,从出生到死亡,都有明确的法律制度。这些制度既有对过去的继承,又有其开成出新的一面。《武德律》《贞观律》《唐六典》等都是当时法律制度的代表。

(2)艺术

唐朝在艺术方面的成就也是举世瞩目的,文学上,唐诗创作达到了中国诗歌史的顶峰。出现了大量的优秀诗人,如“初唐四杰”,如李白,如杜甫,如白居易。这些诗歌创作影响至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绘画上,唐代的绘画在人物画上取得了极大的进展,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等都是当时的代表。宫廷画在那时十分盛行,皇帝召集一大批绘画人才进行绘画创作,《步辇图》《天王送子图》《簪花仕女图》等瑰宝级的绘画作品,足以体现当时的绘画技术。

书法在唐代时取得了开拓性的进展。唐初期欧阳询的楷体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唐朝中期,张旭、怀素、颜真卿等,使得书法艺术的风格更进一步的拓展开来。唐后期的柳公权、张彦远等也是唐代书法的杰出代表。

唐代中后期,戏曲得到了发展,与其他艺术相融合,独具特色。玄宗在宫廷设梨园,开创了戏曲的新局面,将韵律,诗词,音乐,表演,娱乐汇合一体,中国戏曲开始全面发展。

(3)民俗

民俗方面,唐的开放与中国传统民俗的结合,形成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初步形态。南北融合或者南北差异都在这个时期开始显现。婚姻习俗受外来民族的影响加入了新的元素,如“装车”“闹洞房”等。丧葬上,唐继续保持简朴节约的理念,一段时期,受佛教文化的影响,流行火化,然而最终还是被土葬代替。节日里,唐开始流行过很多道家的节日,如寒食节,上巳节等,都受道家文化的影响极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