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06-2012西安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测评及分析

2006-2012西安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测评及分析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2006—2012年期间,西安市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指数呈线性增长趋势。因而,2006—2012年,西安市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有赖于核心竞争力的正向增长,即核心竞争优势的提取与培育是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的主要内生力量。

2006-2012西安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测评及分析

(一)数据收集

依据西安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本书选取2006—2012年度间西安市文化产业的相应数据。这些数据反映了2006—2010年我国“十一五”期间西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演化趋势,以及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和2012年“十二五”第一年期间西安市文化产业的调整与规划。2006年西安市被确立为陕西省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以来,传统文化企业经过重建、结构调整后涅槃重生,重新激活了西安文化市场。在文化市场进一步扩大的根本驱动下,西安市文化产业政策系统不断完善,相继出台了《西安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2006)和《西安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0)文化产业纲领性文件,产业集群带动效应逐步显现,文化产业产值由64.62亿元提高到334.68亿元。在这七年的蜕变中,文化产业逐渐成为西安市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西安市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因此,2006—2012年间的西安市文化产业纵向数据对研究西安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变迁与提升具有代表意义。

本课题的数据来源主要有:《西安统计年鉴》《2009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9西安文化产业统计概览》《陕西省统计年鉴》《第三产业统计年鉴》《科技统计年鉴》《陕西蓝皮书·文化》以及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等。

(二)测评结果详析

为了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与更清晰地展示西安市文化产业竞争力各级结构间的演化规律,本研究将从宏观到微观逐层解析西安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各级结构的发展演化规律。

1.西安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

图7-2 2006—2012年西安市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指数变化趋势图

从图7-2可以看出,2006—2012年期间,西安市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指数增长显著。用一元线性拟合观察变化趋势,可见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数与时间呈y=0.106x+0.0481的一次线性关系,并且一元线性回归拟合的负相关系数R2 =0.97,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非常好。也就是说,2006—2012年期间,西安市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指数呈线性增长趋势。

2.西安市文化产业基础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演化趋势

图7-3 2006—2012年西安市文化产业基础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变化趋势图

如图7-3所示,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指数的提升是基础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正增长的共同作用结果。通过一元线性拟合观察变化趋势,基础竞争力指数与时间呈y=0.0267+0.126的一元线性关系,回归拟合的判定系数R2 =0.85,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较好;核心竞争力指数与时间呈y=0.079x-0.078的一元线性关系,回归拟合的判定系数R2 =0.97,回归直线拟合程度非常好。通过比较分析,2006—2012年期间,西安市文化产业基础竞争力呈稳步增长态势,而核心竞争力增长趋势线陡峭。2009年之前,西安市文化产业基础竞争力的稳步发展为核心竞争力的变迁演化铺设了资源环境基础,是核心竞争力后续发力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因而,2006—2012年,西安市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有赖于核心竞争力的正向增长,即核心竞争优势的提取与培育是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的主要内生力量。

3.西安市文化产业七大竞争要素的发展演化趋势

图7-4 2006—2012年西安市文化产业竞争力七大要素发展演化趋势图

图7-4呈现了将西安市文化产业基础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解构成的七大要素的发展演化结果。更加清晰地看到,2006—2012年间,生产要素、文化需求、相关产业、政府行为作为基础竞争力的主要方面,在平稳发展中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为核心竞争力两大构面——企业战略能力、创新能力保持快速增长搭建起稳固的支撑平台。企业战略能力、创新能力呈现出协同发展的高歌猛进态势,相比之下,文化企业战略能力增长较为陡峭。

在总体趋势分析的指导下,下文将通过对生产要素、文化需求、相关产业、政府行为、文化企业战略能力、创新能力的进一步解构,并结合2006—2012年西安市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剖析各竞争要素演化变迁的内部作用机理。

(1)生产要素

图7-5 2006—2012年西安市文化产业生产要素的内部结构变迁趋势图

图7-5呈现出西安市文化产业生产要素竞争力中各项指标的变迁趋势。数据显示,2006—2012年间西安市文化产业相应的经营机构从业人数占总体就业人数的比例呈快速上升趋势,文化产业作为以人的创造力为核心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其人力资源规模的显著扩大构成了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升的根本性基础资源。

十三朝古都西安在历史的变迁中孕育了晶莹璀璨的历史资源,历史资源优势作为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天然资源禀赋,其所具有的地域性、稀缺性构成了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依托要素。在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方面,文物的开发具有周期性长的特点,其保护受制于历史及现实发展的因素,2006—2008年两年间,文物保护单位从282个增加至360个,2008年后保持不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是地域或群体的标志性文化事象,同时也是历史资源中渗透性最强的要素。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形态多元化,有以物质遗产为载体的存在形式,也有以技能形态存于个体知识能力体系中,因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程度更能体现区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程度。趋势图显示,七年间,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快速增长,三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立项数目分别为33、36、28,累计立项数目9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涉及传统音乐、传统文学、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曲艺、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美术、传统民俗九大领域,其中四项被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产业的运营需要一定的金融资本作为驱动力以实现产业价值增值。如图所示,2006—2012年间,文化、体育、娱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的比例呈显著下降趋势,2012年降至七年内最低。可以解释为,产业增长方式由资金驱动型逐步转化为智力资本驱动型。企业的资本是由有形资产和智力资本共同构成的,在文化产业表现得尤为突出,智力资本是企业运行所需要的所有无形资源,包括管理、技术、咨询过程和知识产权。固定投资只能体现出有形资本的积累,无法全面描述资本构成。文化产业作为知识经济的产物,其在创意设计和销售环节的附加值优势相对于传统产业更加明显,因此对于文化企业来说,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的投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对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如迪士尼公司,其核心产业以卡通漫画、影视带动的多元化文化、娱乐、旅游服务业,其原创性的动画形象和品牌资本是核心竞争力,是难以被竞争者模仿的核心资源,是其巨额经济收益的重要源泉。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环境。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是文化产业重要发布平台,数据显示,2006—2012年期间,西安市宽带用户数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呈增加趋势。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基础场所的建设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出良好的文化土壤、消费人群。趋势图表明,2006—2012年期间,西安市博物馆数量大致呈线性增长趋势,图书馆藏书量大致呈三次函数的非线性增长趋势。

综合而言,根据生产要素在产业竞争中的难以复制性、稀缺性,西安市文化产业生产要素可以分为以资本资源、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基本要素,以及以人力资源和具有地域性特点的历史资源为代表的高级要素。从趋势图来看,就目前现代文化产业区域竞争力发展趋势而言,基本要素的重要性逐渐下降,而高级要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且通过与其他资源的整合利用,逐渐演变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2)文化需求(www.xing528.com)

图7-6 2006—2012年西安市文化产业文化需求的发展变迁趋势图

从图7-6可以看出,2006—2012年期间,西安市人均GDP以平稳的增长率呈线性增长趋势,数据表明,在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大潮的推动下,西安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人民的消费需求强烈。并且2010年西安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和消费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2006—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西安市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到2009年迅速回升,并一直维持稳定态势。这两组关于GDP变动的数据反映出西安市总体内需及第三产业内需的变化,但是内需分为投资内需与消费内需,因而GDP的增长并不能完全反映消费内需的增长。为了更好地研究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行为,本研究通过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占可支配收入比与农村人均文化消费占可支配收入比两个指标描述城镇文化消费需求的变化。如图所示,2006—2008年间,环球金融危机冲击文化市场,文化消费低迷,西安城镇居民与农村人口人均文化消费需求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下降,并且城市文化需求下降更为显著。农村文化消费需求在2007年出现转折,这主要得益于我国惠农政策的持续发力撬动了农村潜在消费。农村文化消费一直呈现出不稳定的震荡局势,2008年农村文化消费需求开始走下降路线,至2011年降为七年内最低水平后,紧接着又在2012年呈现出反弹趋势。农村文化需求的变动主要原因在于农村人口的消费行为不成熟,主要受政府教育、政策拉动等外生力量的影响。相比之下,城市人口消费行为较为成熟、稳定。2008年末,金融危机的余温未退,但城市文化需求逆势而上,在2009年达到七年内峰值,并一直保持稳定状态。

(3)外围产业

图7-7 2006—2012年西安市文化产业外围产业的发展变迁趋势图

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优势建立在由外围产业组成的产业群的基础之上,文化产业的发展依赖于信息产业的支撑、旅游产业的拉动以及教育产业的人才输入。如图7-7所示,2006—2012年间,西安市信息产业在高技术的助推下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旅游产业在文化旅游项目的创意化推动下也呈现出上行趋势。其间,建成了包括曲江、高新、经开等八大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实施了西安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改造工程、大唐不夜城项目、大明宫遗址公园和含元殿御道修复工程、乐游原青龙寺遗址保护工程、西安广电中心及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等12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初步形成了以唐文化、影视业及会展业为主的曲江新区板块,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高新区板块,以印刷、出版、包装为龙头的经开区板块,以广运潭、丝路国际区为亮点的浐灞板块,以秦、唐文化为内涵的临潼区板块,以秦汉文化旅游为主题的沣渭板块,以及西安唐皇城历史文化街区板块等八大文化产业板块,文化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从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的变化趋势看,其走势呈震荡状。

(4)政府行为

图7-8 2006—2012年西安市文化产业政府行为的发展变迁趋势图

从图7-8可以看出,2006—2012年间,反映政府效率的政府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指标与反映政府创新意识的研发强度指标呈显著上升趋势。而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比重指标,2007年达到峰值后呈下降态势,2011年转好后,2012年又降至最低。自2003年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开始,西安市文化产业政策纷纷出台,有力推动了产业发展。2005年,根据文化产业资源优势及潜力因素,西安市委、市政府将文化产业作为西安经济发展五大主导产业之一,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2006年,成立了西安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领导小组,确定了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思路和重点突破领域,出台了《西安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成为指导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同年10月,设立了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2000万元,2010年增至5000万元,2012年增至1亿元),为全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和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扶持作用。2009年初,制定了《西安市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和《西安市文化体制改革中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为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创造了良好条件。2010年6月,《西安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正式出台,对全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政策措施、步骤时限等进行了明确的安排部署。2011年4月,《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以三大核心区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发展布局,为西安市未来五年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产生这一震荡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不健全,政府干预界限不明确。

(5)文化企业战略能力

图7-9 2006—2012年西安市文化产业内企业战略能力的发展变迁趋势图

图7-9显示了以广播、电视、电影媒体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核心层的运营能力,作为文化产业“晴雨表”的会展运营能力,以及反映文化企业总体运营能力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指标的变化趋势。整体上而言,反映文化企业战略能力的四大方面都呈高速上升趋势,广播电视广告收入的增长率变化在2009年滑落,但又迅速返回到正常增长轨道中。

(6)创新能力

图7-10 2006—2012年西安市城市创新能力的发展变迁趋势图

如图7-10所示,2006—2012年间,反映品牌自主创新能力的著名商标总量、反映创新人力基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据以及反映科技创新能力的发表科技论文数指标一路高歌猛进。专利授权数略有震荡,但与2006年初相比已有显著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