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的产业竞争力研究中,人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作为一种外部投入要素,具有有目的的流动特性,它们通过产业竞争力的内生机制系统实现了投资转化,从而被划分为竞争力的外部因素。历史资源也是一种生产要素,它的物质形态作为“原材料”经过一系列的生产、加工、流通而转化为产品与服务。但历史资源同时也是一种稀缺的、人类共同拥有的公共财富,需要被保护与传承,而不完全具备经济上的流通性,因此在它的非物质形态渗透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之时,作为整个产业链的“核心”价值,对产业行为具有一定的凝聚力与约束力。鉴于历史资源对整个产业价值链的形成与规范所具有的密不可分的根本驱动作用,在分析产业竞争力时,将其归结为内生机制的因素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内贸易的发展,价值链的概念与应用从企业层面扩展到更为宏观的产业经济研究之中。产业价值链理论认为,产业价值链的变化根本上决定着区域产业竞争能力的强弱。据此可知,对于区域历史资源型文化产业而言,其竞争力归根到底就是区域内该产业价值链上所有企业互利共赢能力的综合。价值创造是这些企业间战略合作、维系和优化它们之间合作关系的根本动力。通过第三章第一节构造的价值增值模型可以看出,历史资源型文化产业的价值创造之源即是历史资源。而历史资源具有的稀缺性、难以被复制性的特点使得它具有被价值创造(包括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再创造)的潜力,这种价值创造潜力将零散分布在区域内的各企业聚集在了同一价值链上,通过价值分配,共同为实现历史资源的价值转化而达成合作联盟。因而,历史资源禀赋优势构成了区域历史资源型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源泉。(www.xing528.com)
发展历史资源型文化产业不仅是繁荣区域经济、实现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文化产业所具有的社会效益和历史资源所包容的区域文化价值,历史资源型文化产业也为城市品牌建设构筑了产业基础。所谓城市品牌,就是公众对城市形象的情感认知,这种认知可能是一个符号、一个故事、一个体验等,它能够反作用于城市区域内产业的发展。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讲,差异化的品牌定位是构建城市品牌竞争力的基础。历史资源所具有的空间异质性特点是其打造差异化品牌定位的核心内容。这种空间异质特性直接将城市品牌与其他竞争品牌区隔开来,有规划地通过文化旅游业、影视传媒业、会展业和文博业等产业的协调共进,充分挖掘历史资源所具有的独特的空间异质特点,通过价值增值系统,将它赋予到文化产品、服务与城市形象建设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区域历史资源”是其品牌化营销的“特色资产”,通过一系列的品牌战略、品牌策略和传播运动的“包装”,实现它的价值增值,打造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城市品牌形象,从而推动区域内产业的发展。从这一点来讲,历史资源禀赋优势构成了区域历史资源型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源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