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这一术语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1947年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英文名称为“Culture Industry”,也可译为“文化工业”。文化产业作为知识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一经诞生就释放出巨大的生命能量。20世纪后半叶,计算机的出现与普及催生了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信息、技术以几何级数的增长方式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前进。21世纪的曙光普照全球之时,从上一个世纪末所掀起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方兴未艾地向前奔腾。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充分融合,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美国自20世纪20年代末爆发经济大萧条后,就开始提倡发展文化产业,如今其文化产业规模在国内产业结构中位居第二,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在出口方面已成为第一大产业。日本仅次于美国,提倡“文化立国”的战略,其文化产业的规模已超过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其中动画产业就已经占到世界市场的62%,游戏领域则占世界市场的三分之一。英国作为第一个利用公共政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2001年其产值就以8.2%的比重超过国内任何制造业对GDP的贡献,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英国雇佣就业人口的第一大产业,成功地从“世界工厂”转型为“世界创意中心”。法国是文化大国,其历史古迹就多达14万处,20多处风景名胜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并有4000多个博物馆和罗浮宫等大型文化工程,仅在文化遗产领域相关部门工作的从业人员就达到50余万,法国的文化旅游产业以占据世界旅游市场的11.1%的姿态高居世界旅游第一位。由此可见,文化产业以其高收入弹性、高附加值、强辐射、环境友好等优势成为一种新的人类社会财富创造形式,逐渐取代传统制造业的统治地位而转型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成为21世纪国家竞争的“最高点”。
中国文化产业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而真正进入扩张阶段是在1985年之后。随着改革开放全面展开,中国文化部门的生存意识、商品意识、竞争意识显著增强。面对日渐发育的文化市场,文化部门开始尝试性地调整和转化文化体制。与此同时,中国文化领域出现一个新现象,那就是中国公众的文化消费特征越来越朝着多样化、娱乐型、可参与性的方向发展。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将文化产业纳入国家整体发展规划中,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此,中国文化产业进入战略性调整阶段,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日益增强。据《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1979—2002年)及《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统计,2005—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百分比由2%提高至3%,2012年这一数字达到了3.8%,比上一年增长0.2个百分点。随着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中国许多省市都将文化产业作为区域主导产业进行培植。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河南、陕西、云南等省市均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文化产业政策,这意味着我国区域间的文化产业竞争日趋激烈。而且,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文化市场逐步开放,国外文化资本、文化产品及服务不断涌入国内市场,这标志着发达国家高度产业化的文化资本与文化商品将与中国文化产业开始直接、正面的较量,文化产业的竞争更为白热化。(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