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规手段
展览项目现场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展览主办方及场馆方制定的规章制度。前者包括国家有关部门关于举办展览的专门法规,海关及商检部门的有关法规、专利保护法规,当地政府涉及市容的街道广告规定等;后者包括在展览馆布展的规定,如装修方案的审定、展品运输规定、涉及展馆工作人员加班的规定等。
2)行政手段
为保障展览的顺利进行,当地政府常采用行政手段管理。如对交通、酒店等进行管理。展销会中,通常会碰到有些不法商人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消费者权益,此时可以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查处。
3)内部稽查
为了保障展览的有序进行,可以在展厅配备2~3名巡视员,对展厅里的秩序进行管理,对违规行为进行劝导、纠正,令其及时改正。
4)票证管理
在展览现场管理中,票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使用极其普遍。其特点是覆盖面比较广,便于操作,便于统计。票证品种的多样性、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不亚于其他任何一个行业。
(1)票证管理的对象
票证管理的对象是与会者。所有参加展会的人员,包括参展者、观众、领导、专家、学者、记者、司机等,凡进出展馆或展会相关活动的场所,都必须接受票证的管理。
(2)票证管理的作用
①方便识别与交流。目前进入展馆的票证一般都是专门制作的牌子,挂在胸前,牌上印有姓名、职务、服务单位等基本资料。不相识的人在进行交流时,只需要注意对方的牌子,就知道对方的姓名与身份,即可确定要不要接触,并决定交流的内容等。这方便了参展单位与观众之间的交流。(www.xing528.com)
②有利于建立正常展览秩序。如在展前布展期间,参展商忙于布展,展厅里人来人往,展品放置没有完全到位,布展工具、装饰材料、装饰零部件等放置比较零乱、随便,此时如不加强管理,有可能造成展品及其他物品的丢失。因此,对布展证的发放与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再如,展览开幕现场,参观人员较多,一些重要领导、专家、学者、外宾等,都会到展会现场,通过票证进行管理,可以保证他们及时参加开幕式,并参观展览。
③便于统计调查与考核。展会上,究竟有多少观众参观了展览,不仅展览主承办单位关心,参展单位也非常关心。因此,有必要对观众人数进行统计。票证管理是对观众进行统计的基础。此外,在展会进行期间,展览主承办单位都要对参展商和观众进行随机的调查,借助于票证,可以方便地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且不易搞错。
(3)票证管理方法
①分类管理。展览开幕前后,不光是参加或参观展览的人多,而且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到展馆的目的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运用票证管理时,要注意掌握分类管理原则。分类管理就是根据工作性质或参会人员的身份,把不同的人员,如贵宾、各级领导及专家学者、主承办单位工作人员、参展商(单位)、布展商(单位)、观众(客商)、记者、志愿者等区分开来,实行分类管理。各业人员不能交叉办理有关证件,如参展单位人员不能办理客商证件,这在有些展览中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参展商担心自己的展品被仿制,所以展位只对客商开放。
②数量控制。展会面积、展品适销对路的程度、广告投放量、宣传力度等,都会对观众数量产生影响。但是,展馆观众数量太多,会造成拥挤,观众相互推挤,容易酿成事故;观众太少,展馆冷清,会影响参展效果。主承办单位可以通过赠票或售票数量的计划,控制展馆观众,使其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数量之内。
③以文字与颜色相分。各种票证除了以大小区别外,主要以不同的文字与颜色相区分。由于展览与会人员大部分都有一定文化基础,因此证件可以用文字标示清楚,如“工作证”“参展证”“嘉宾证”“记者证”等。另外,颜色在其中也起很重要的作用,但在运用颜色区分不同证件时,要注意色差,不能用相近的两种颜色来区分不同的证件,以避免搞错,起不到区分不同身份的作用。
④以时间相别。为了保证开幕式领导参观时不过于拥挤,可以把嘉宾进馆时间定在开幕式时间,如9:00前;而一般观众入场券进馆时间定在开幕式后半个小时左右。这样,既保证有一定的顾客在馆内流动,又不会过于拥挤。
有些公司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将展览时间分成三个不同的时段:第一时段对记者开放,以便他们提前了解展览情况,配合宣传;第二时段对客商开放,以便他们能交流并洽谈生意;最后时段对大众开放,便于展商随机处理参展展品。这些不同观众的票证也要注明不同的入场日期与时间。
5)价格手段
有些展览希望观众多,因而常常是打开大门,欢迎居民前往参观,但有些展览不欢迎无关人员进馆。在这种情况下,门票价格杠杆就会起一定作用。如通过销售入场券的办法,可以防止一些闲散人员进入展厅游逛,以保证展厅的秩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