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历史时期展览的发展-展览原理

新历史时期展览的发展-展览原理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展现已发展成为全国大展。这是我国第一个获得UFI认证的展览会,现在该展会已经成为世界同类展会的六大展会之一。其中国家的展览公司主要是由贸促会或商协会内有关部门改制而成,也有一部分由展览场馆成立。以此为转折点,带动了展览的发展。1993年,国际展览局通过决议,接纳中国为其正式成员国。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增加,国力提高,也给我国展览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力量,我国迎来了展览业的繁荣发展期。

新历史时期展览的发展-展览原理

1979年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计划范围逐步缩小,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作用日益扩大,商品的市场问题日益突出。这为商业展览的重新萌发提供了社会经济基础。这一时期的发展可以细分为以下3个时期:起步期,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成长期,从邓小平南方谈话到20世纪末;繁荣期,进入21世纪以来。

1)发展概况

(1)起步期发展

①展览会。1978年10月,有关部门改变过去邀请单个国家来华举办展览的传统做法,同时邀请12个国家来华举办农业机械展览会,开创了多国来华展出的新局面。不过,当时展览数量不多。有研究者指出,1978年我国总共在境内举办了6个国际展览会,组团参加了24个国外展会(周兴樑,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由于国内在改革理论上的争议,增加了改革目标的不确定性,展览的发展因此而受到一定的影响。据有关资料,1984年上海举办的展会项目18个[1],主要是来华展和展销会。全国情况大致差不多,自办展览比较少。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情况有所改变。1984年,发端于1955年的全国供应大会(即后来的糖烟酒会议)在剔除烟的交易后,正式改名为“全国糖酒商品交流会”,分春秋两季举行。此展现已发展成为全国大展。1985年,北京举办了“亚太贸易博览会”,这是第一个比较正规的国际展览会。1986年,我国举办了“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北京)”“中国国际冶金工业展览会(上海)”“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广州)”等。同年在河北举办了以展示投资环境和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洽谈会,以吸引外商来投资。1987年创办的新展会主要有中国国际眼镜业展览会(北京)、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福建投资贸易洽谈会等。

中国贸促会在组织企业参加国外举办展览的基础上,根据情况有选择地在国外举办展览会,如1989年组织“日本中国商品展”,1990年的“莫斯科中国经济贸易展”。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个突破,为展览界走出国门积累了经验。

对展览的认证也开始受到重视。1988年,“北京国际印刷展”获得了UFI认证。这是我国第一个获得UFI认证的展览会,现在该展会已经成为世界同类展会的六大展会之一。20世纪90年代,还有北京的“中国国际机床展”“多国仪器仪表展”“国际冶金铸造展”,上海的“中国国际模具和设备展览会”获得UFI认证。

②展览主体正规化。随着社会对展览需要的扩大,贸促会、商协会、政府有关部门、事业单位更多地承担办展工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陆续成立了一些国有展览公司、民营展览公司、中外合作或合资的展览公司。其中国家的展览公司主要是由贸促会或商协会内有关部门改制而成,也有一部分由展览场馆成立。

③展馆建设。我国展馆建设严重滞后。1985年,全国展馆室内展览面积约为8万平方米。为适应展览发展的需要,少数地方开始新建或改扩建展馆。如北京在1985年投资兴建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1989年建设北京国贸中心。与此同时,一些展览发展较早的中小城市,如厦门在1985年建设富山国际展览城。到1990年,中国展馆面积已经增加到14.1万平方米。[2]展馆面积虽有增加,但建设速度并不快。据有关资料,从1979年到1991年,我国建设或新投入使用的展览馆为7个,新增展览面积约9.6万平方米。主要是当时还停留在计划为主的时代,许多人没有充分认识到展览的作用。

(2)成长期发展

①展览会。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后,更加明确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市场逐渐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力量。以此为转折点,带动了展览的发展。1997年全国举办的展览会总数为1 063个,1999年增加到1 362个。

出国参加国外重要展会,或接待外国到我国来办展,仍是贸促会的重要工作。在此同时,贸促会更积极地主动到国外举办展览会。如1992年,中国贸促会先后7次在美国、俄罗斯、韩国、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越南等国举办中国贸易展,1993年6次组织类似的中国贸易展。

②展览的开放与交流。中国展览业的对外开放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1995年,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合作,成立京慕国际展览有限公司。香港雅式展览、建发国际集团等公司也在内地建立合资展览公司,开展展览业务。

1982年,中国首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自此到1993年,我国8次参加在有关国家举办的各类世界博览会。1993年,国际展览局通过决议,接纳中国为其正式成员国。1999年中国在昆明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这是我国首次举办由国际展览局管理的博览会,为以后举办类似的展览会积累了经验。

③展馆建设。各地进一步认识到,现有展览场馆已经不适应展览发展的需要,遂掀起了展馆建设高潮。这对原有展览场馆极度不足或没有展览场馆的城市来讲,尤其迫切。如上海原有的综合展览场馆不足3万平方米,1992年投资兴建了上海国际展览中心,1994年建设世贸商城,1999年投资建设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同年上海光大会展中心投入使用。到20世纪末,上海展览场馆面积增加到9.7万多平方米。此外,厦门在1997年建设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大连在1998年建设了大连星海会展中心。据有关资料,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到1999年,中国建造或投入使用的新展馆有21个,新增展览面积约56.69万平方米。到1999年,中国室内展馆面积已经增加到98.98万平方米左右。

(3)繁荣期发展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改革更加深入,开放更加全面。经多年谈判,中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意味着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定下来。国际化给展览业增添了新的动力。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增加,国力提高,也给我国展览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力量,我国迎来了展览业的繁荣发展期。

①展览项目与面积。据有关统计,2018年我国经贸类展览为10 889场,展览总面积14 456万平方米。其中国际展占48%,国内展占52%。2005年展览项目为3 800个,为1999年的2.86倍。2010年,全国举办展会5 400场,2012年更是增加到6 901场,2017年超过10 000个,达到10 358个。详见表3.3。

表3.3 2011—2018年中国展会数量

资料来源:《2018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

随着展会数量的增加,展览面积也有较快的增长。2008年,中国展会展出面积约为4 517万平方米,2010年增加到7 440万平方米,2012年为8 990万平方米。其中,经贸类展会总面积6 500万平方米,约占全国展会面积的70%,其他展会占30%。展览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展览项目有90个。

展会规模与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2008年,中国有4个展会进入世界百强展会行列,2009提高到6个,2010—2011年,则增加到14个。百强展会数量居世界百强展会第二位。总展出面积199.7万平方米,居第三位。单展平均面积14.26万平方米,居世界第六位。

在展览数量增加的同时,展览的收入也有增长。2001年,我国展览收入46亿元,3年后的2004年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8亿元。此后,我国展览收入有了更快的增长。2005年为127.5亿元,2008年增加到1 817亿元,2012年更是提高到3 016亿元。该年展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达2.7万亿人民币,占全国GDP的0.64%,占全国第三产业的13%。

在展览数量急速增加的同时,展览所涉及的领域也进一步扩大。据统计,目前世界展览所涉及的题材近500个,而中国展览题材则从过去的几十个发展到现在的近400个,约占世界展览题材总数的80%。

②展览公司。展览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展览主体发展的结果。根据有关资料,2001年我国有展览公司699个,2005年增加到4 900个。全国相关从业人员约100万人。过去,我国主要是贸促会系统组织出国展,或到国外办展。现在除贸促会外,许多国有或民营展览公司都获得了这方面的权利,并积极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表3.4 2001—2005我国展览公司数量

③中外展览交流。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展览业的对外交流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德国的科隆法兰克福莱比锡、斯图加特,意大利的米兰国际展览中心、博洛尼亚集团,英国的励展,美国的克劳斯、IDC,日本的康格株式会社以及新加坡的万通会展、国际展览集团等,都纷纷进入中国,与中国有关部门建立合资或合作企业,把在原地较有成效的展览项目移植到中国举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与此同时,我国有关部门也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外的展览,或直接到国外办展。2004年,有关展览机构共组织有关企业到50多个国家(地区)举办或参加经贸展览会749个,2005年为950个,2007年增加到1 028个。2017年我国境外自主办展124场,展览面积66.2万平方米。

中国除积极参加国际展览局组织的世博会外,也积极申请举办世界博览会。经有关部门努力,我国于2002年12月获得了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权利。据有关资料,一共有189个国家、57个世界组织参加了上海世博会,观众达7 308万多人,参展国家与观众都打破了世博会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④展馆建设。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建设的展馆陆续投入使用,这使展馆面积有了较大的增加。不过就整体情况来看,中国展馆仍不能满足需要。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展馆建设出现新的高潮。一线展览城市展馆向大型化方向发展,2018年投入运营的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一期可供室内展览面积40万平方米,广州国际会展中心规划室内展览面积28万平方米,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北京国际会展中心新馆的规划室内展览面积都在20万平方米以上。二三线展览城市也增加对展馆建设的投资,新建、扩建原有的展览设施。据《2018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2018年我国在用的会展场馆286个,可供展览面积129.8万平方米。

2)发展的特点

(1)起步晚,发展快,在世界展览中已经占有一定地位(www.xing528.com)

20世纪80年代,中国展览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但经过30多年的奋斗,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展览大国。中国的展馆面积、展览项目数量、品牌展览项目、展览公司,以及中国的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展览等,都已经超过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超过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据《进出口经理人》2018年7月公布的数据,世界100大展览中,中国已有22个展会榜上有名。

(2)形成合理的展览格局

①各种展览类型得到全面发展。中国的商业展览在近30多年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已经发展到1万多个,成为中国展览的主导形式。与此同时,中国宣传教育类展览依然受到重视,并在新形势下得到完善。我国配合重要庆典活动,举办建设成就展览,根据需要举办弘扬革命精神的展览。各地根据自身的特点、需要和能力,建设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使这类展览也得到发展,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条件。据有关统计,2005年我国博物馆总数2 300多座,2011年底我国博物馆总数增加到3 589座,平均每40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我国有科技馆353个,建筑面积在8 00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科技馆有68个。

②展会布局更加合理,内地已经形成以展览经济圈为主导,以展览经济带为补充的圈带结合的展览新格局。

A.京津展览经济圈。以北京展览为中心,以天津、河北等城市展览为依托。展览业发展早,数量多,规模大,专业化、国际化程度高,门类齐全,知名品牌展会集中,辐射广。据有关资料,2018年,北京举办展会347场,占全国展会数量的3.19%。2018年华北地区举办商业展览有1 092场,约占全国展览会的10.11%。展览总面积1 425.92万平方米,约占全国展览总面积的9.86%。

B.长三角展览经济圈。以上海展会为中心,以江苏、浙江等城市展览为支撑。这里经济发达,交通极为方便快捷。展会带起点高,政府支持力度大,规划布局合理,贸易色彩浓厚,发展潜力巨大。据有关资料,2018年,上海举办的展会项目994个,约占全国展会总数的9.13%。同期,江浙沪举办展览会2 894场,展览总面积3 409.268平方米,占全国展览总面积26.41%。

C.珠三角展览经济圈。以广州为中心,以珠三角城市群展览为依托,形成了国际化和现代化程度高、展览地域及产业分布密集的展览带。2018年,广州举办会展项目628场,占全国会展项目总数的5.77%。同期,华南地区总共举办展览会1 046场,展览总面积1 941.79万平方米约占全国展览面积的13.44%。(以上资料来自《2018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

在我国已经形成的三大展览经济圈的基础上,其他地区的展览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了诸多展览经济产业带,如以沈阳、大连、哈尔滨为中心的东北亚展览经济带,以郑州、武汉、西安中心的中西部展览经济带,以成都、重庆、昆明为中心的西南部展览经济带,以厦门、福州为中心的海西展览经济带。并逐步培育起一批品牌展会。成都已经制定会展发展规划,计划把成都打造成中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会展名城。

(3)各地重视品牌展会的培育

我国展览业界越来越重视展览的品牌效应,把品牌展会的培育放在重要地位。很多公司重视展览的策划,广泛采用新技术,改进服务态度,为客户提供周到的服务,并利用大众媒体、网站等,开展公共关系宣传活动,提高了公司及展会项目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有条件的公司也通过展会的全球认证活动,提高展会的公信力。我国已有UFI会员140家,经UFI认证的展会有118个。

拓展阅读

展览强国与均衡发展

我国已进入展览大国行列,但还不是展览强国。笔者认为作为展览强国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展览面积居于世界前列。

2.大型展览至少与德国相当。

3.对外输出品牌展览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4.展览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外国供应商达到20%以上。

5.上市的展览公司达到一定的比例。

6.展览公司与展馆的经济效益超过服务业的平均水平。

展览的均衡发展,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均衡发展不是平均发展。而应该是与所在地的经济规模文化、人口、交通状况以及区位特点相适应。离开这些条件,泛泛地讲均衡发展,是没有意义的。

3)发展中的问题

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展览大国,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1)展览主体发育不健全

我国展览公司虽然号称有几千个,但绝大部分是只有几个人、十几个人的小公司,注册资本少,举办的展览项目少,展会规模较小。公司管理人才不足,员工素质不高,能够从事展览调研分析、策划大型展览的人才更少。

展览公司在展览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制约。据广州统计局资料,2006年在广州举办的624个展览中,由专业会展企业主办的展览为229个,占36.7%,其余63.30%均为政府部门及商协会等部门主办。

(2)政府主导性展览偏多

2009年我国政府主导型展会有1 561个,占全国展会总数(4 068)的38.37%。但各地不平衡,其中最高的是海南、黑龙江、新疆三省区,政府主导型展会分别占各自展会总数的88.89%,80.56%,79.95%。在北京、上海、广东三个省市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是上海,政府主导型展会仅占展览总数的17.06%,其次是北京,占8.86%,最高的是广东,占38.81%。

在不同的行业,政府主导型展会所占比重也是不同的。政府主导型展会比重比较高的主要是机械、工业、加工类展会,占政府主导型展会总数的13.88%;其他的依次是化工能源环保类的展会;建筑、装潢、五金类展会;玩具礼品、工艺品类展会;服饰、皮革纺织类展会;印刷、包装、纸业类展会;首饰美容化妆品类展会。

政府主导型展会曾对整个展览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但是,政府主导型展会过多也不是好现象。政府与民间争食展览“糕点”,不仅挤压了民营展览公司的发展空间,而且其特殊的运作方式,不利于提高展览经济效益,也不利于其改进工作作风

(3)展览经济效益不高

我国的展览发展了,但经济效益并不高。2006年,中国各类展览直接收入140亿元,约合20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066%。在此之前的2004年,美国展览组织者的收入为120亿美元,德国为80亿美元。美国展览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1%,德国占0.29%。

中国展览经济效益不仅低于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也低于亚洲国家的水平。据UFI亚洲展览业报告数据,2005年中国所举办的567个展览会中,展览面积约417.4万平方米,约占亚洲展馆售出展览面积的2/3;而这些展览的收入仅6.71亿美元,约占亚洲展览收入的1/3。

我国展馆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展馆效益不高。展馆整体利用率平均为44%,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等10家展馆的利用率达到70%以上,两者差距很大。全国大部分地区展馆空置率较高,新建展馆大多处于亏损状况。“在场馆建设蓬勃兴起的同时,全国展览馆收入总额的增长只有微不足道的0.03%,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展览收入自2001年以来年降幅超过25%。”[3]

(4)缺乏全国统一的展览管理机构

我国的展览管理机构较分散,涉外展主要归商业部、贸促会、国家科委、文化部等部门管理,国内展主要归工商局管理。没有全国统一的展览管理机构,政出多门,难免出现矛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