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大峡谷里的人们,千百年来,为了生存,在崇山峻岭中居住、耕种、畜养牛羊,这在地名上也打下了烙印。可谓:“牛滚下山‘亚很博’,听得清楚‘巴甲朵’,‘黑妈’乃是半山腰,红岩山顶‘六奶依’。”
据《福贡县地名志》载:
亚很博,福贡县匹河怒族乡知子罗村民委员会亚很博村,怒语“亚很:一牛名,博:滚下去。含义为有一头叫‘亚很’的牛滚下去的山谷。因该地早年曾有一头叫‘亚很’的耕牛滚下山谷而亡,故名。清朝成村。……村落于一山脊缓坡地,呈点状聚落,海拔2080米,高寒山区。有22户,101人,怒族、傈僳族杂居,怒族居多。耕地188亩(水田20亩)。产玉米、稻谷、豆类、杂粮、黄连、油桐、竹材、木材。通人马驿道”[1]。上述记载,展现了居住在怒江峡谷2080米高峰之上的怒族、傈僳族,开垦山地,辟作梯田,养牛耕种,其中一头名叫“亚很”的牛,不幸滚落山谷而亡。人们为了记住这一事件,告诫山民注意安全,遂将村子取名为“亚很博”。
巴甲朵,福贡县鹿马登乡巴甲朵村民委员会巴甲朵村,地处鹿马登乡西北4千米处,距福贡县城18千米,山间台地上,海拔1234米,村西邻缅甸,山区。据《福贡县地名志》载:傈僳语“巴甲:听得清楚,朵:小山包。含义为听得清楚的小山包。相传早年该村有一个汉子同江东阿塔圣朵村的一个汉子交朋友,由于交通不便利,有事时两人常隔江呼喊对话,因该地地势较高,且处一山包上,减少了江水噪音的干扰,能听清对岸的喊话,故名。”[2]这个地名将峡谷两岸望得见、听得到,但交通十分困难的地形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中国地名和世界地名中的罕见者、特有者。
黑妈,不是妈黑,而是半山腰。贡山县茨开镇嘎拉博村民委员会黑妈村,地名普查记为“黑妈”。怒语“黑妈”为“半山腰”,因村居半山腰得名。
六奶依,不是六奶可依,而是红岩山脊。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架究村民委员会六奶依村。怒语“六奶”为“红石岩”,“依”为“山脊”,意为“红石岩山脊”,因村居红石岩顶部得名。(www.xing528.com)
上述亚很博、巴甲朵、黑妈、六奶依等地名,在刻画峡谷地形上都具有生动性、典型性。
【注释】
[1]《福贡县地名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第129页。
[2]《福贡县地名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第8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