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在《论语》中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本是句至关重要的养生格言,在如今倡导吃粗粮、高纤维食物的健康大潮里,被生生地淹没了。
我认识一位老人,年轻时患过阑尾炎,做了阑尾切除,此后一直肠胃不好,经常腹泻或便秘,但没当回事儿,一晃儿也活了好几十年。快到70岁的那年冬天,北京很多蔬菜都涨价了,唯独芹菜特别便宜,还长得壮实、好吃。老人家好吃芹菜,就上顿下顿皆芹菜:凉拌、炒肉丝、包饺子,吃得不亦乐乎!
转年,老人就开始觉得肚子经常隐痛,看了很多医院,都主张用胃药治疗,到了夏天,才发现出现贫血了,一查,结肠癌!位置就在阑尾附近的升结肠,且病灶不小。
当然,老人的结肠癌不能全部归罪于几根芹菜,阑尾手术、爱吃剩饭、性格压抑、基因遗传等都是致癌因素,但芹菜粗大的纤维,尤其是对牙齿不利的老人,并不是善意的,因为它可以伤害肠黏膜,还可以使肠道内的垃圾搅在一起,影响肠内的交通,导致局部组织缺氧,产生的毒素对黏膜进行进一步侵袭。
倡导增加膳食中的纤维素的理论,从西边传过来,已经有好多年了,我经常看到身边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朋友,对市面上的健康理论全盘接受,不假思索地追从。她们吃面包必吃写着全麦的、外皮粘着几粒谷粒的那种,全然不考虑里面是否加了含有反式脂肪的黄油,才使得面包如此松软、浓香!
还有,很多老人追求粗粮,喜吃老玉米、野菜、红薯,还有各式的粗食,如豆腐渣饼、豆腐渣窝头、高粱粥。细粮变得一点地位都没有,整天餐桌上热热闹闹的,全是粗粮在唱戏!
所有这些狂热,都是因为人们把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食物纤维素捧上了“人体第七营养素”的位置,而且坚信它有防癌、延长寿命的作用!
并没有那么神通的纤维素
人们一直认为食物纤维可以降低结直肠癌发病危险,但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得出的结论与此并不一致。最近,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报告对13项研究的分析显示,高食物纤维摄入量并不能降低结直肠癌发病危险,这是科学家将近20年对近万样本追踪的结果。其实,高脂肪、高盐饮食和不良的生活方式 久坐,可能是更大的结直肠癌诱因。
不过,高纤维的食物确实可以使心血管和肥胖的发病率降低,譬如高纤维的山楂干就有很好的降脂功效。因为它们裹带了很多的油脂,当然,也顺便带走了我们需要的营养。
不适合吃高纤维食物的人群(www.xing528.com)
大众有所不知,很多人都是不适合吃高纤维食物的。
一是,老人、孩子就不适合,因为本来消化吸收能力就弱,需要的营养素又多,容不得再叫纤维素“顺走”给浪费了!
二是胃肠不好,有溃疡或其他肠内破口的人,也不适合吃粗食。
三是青春发育期的少女,本来就需要大量的微量元素,还需要制造雌性激素的胆固醇。而食物中纤维素一多,摄入的胆固醇便通过大便溜走了,没有了胆固醇作为原料,女性的发育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影响以后的生育。
粗粮不仅要细作,而且要细嚼
再回到孔子的教诲上来吧!孔子生活的年代,食物加工还很不精细,孔子说的“精”和“细”,是指把谷物脱壳脱得干净些,把肉切得薄一些,这样容易消化。孔老夫子的本意,并不是去掉食物营养的“精细”,而是说,食物要利于消化,不要给胃肠增加负担,要知道,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不仅给肠胃带来堵塞,还会给它的左邻右舍都增加负担。
我在医院的胃肠室就看到不少巨大的“胃石”和肠内粪块引起梗阻的病例,而且多是老人。因为吃食物吃得粗犷,造成肠胃麻烦的很多。
我们经常说“粗粮细作”,这是非常必要的,总不能直接吃玉米粒粥,而要吃玉米渣儿粥才好。但人们往往忘记了,自己身体是带着细加工的“工具”的,那就是自己的牙齿,它不仅能将食物切碎研磨,而且咀嚼过程中分泌的唾液能帮助食物消化,给其解毒。
所以,吃粗食不要紧,细嚼慢咽地“细吃”这道重要工序,一定不能省略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