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教材执教:如何体现核心素养要求

新教材执教:如何体现核心素养要求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位一体”的组合,浑然天成,内涵丰富,融通不分。倘若望文生义来理解,那就是缺乏对核心素养的全面理解。基于此,我们提出在执教过程中,对核心素养的四大项有所兼顾,但同时要结合学段特征、教材编撰特点、教学需要等,做到有所侧重。

新教材执教:如何体现核心素养要求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列为四大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此四项一直存在不同的解读。

语言建构与运用,不仅指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实践,更重要指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规律,形成个体的语言经验,形成交际交往能力。而整个形成的过程,都值得关注,因为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就是建构的过程。学语文,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无疑是首要的,这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凸显着学科的本质属性。思维发展与提升是相对新颖且核心的项目。语言和思维,互为支撑。在言语实践过程中,思维不能缺位。学好语文的同时,思维获得发展,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很容易被忽略,但却是学生语文学习品质的体现。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有美的体验,能欣赏美、评价美、弘扬美、表现和创造美,这无疑是语文素养的最佳佐证。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责无旁贷的。这一项目指明了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向与核心内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我国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理解、借鉴和继承。通过语文学习,文化视野开阔了,文化自觉意识高了,充满着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自信,这就是一个人素养的不可或缺的内涵与构成。

有人提出:核心素养就应该是“最核心”的素养。言下之意是不能多项,只能一项。其实,这四项是缺一不可的,而且是具有内在的关联,是“四位一体”的系统。(www.xing528.com)

首先,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外化为语言,语言表达承载着思维,二者无法分割。其次,语言中就有审美的意识,审美的取向,审美的表现,而这些又都与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语言,就表达什么样的审美结果。最后,审美的体验也反作用于语言,改变你的表达风格,影响你的思维。同时,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播的工具,同时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文化中自然有着思维的融入,有着审美的元素,也必须依托语言这一特殊的媒介。“四位一体”的组合,浑然天成,内涵丰富,融通不分。倘若望文生义来理解,那就是缺乏对核心素养的全面理解。这如同将其做了简单而粗暴的割裂之后,还要责怪其枝节太多。

但另一个问题随即浮出水面:核心素养四大项,在教学中要得到逐一的落实,又怎么办呢?也就是说,当我们执教每一课时,都要同时关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么?如果厚此薄彼,岂不是破坏了它的完整性?可全面兼顾,似乎又无法周全,课堂上也必将手忙脚乱,上得含糊且混乱。基于此,我们提出在执教过程中,对核心素养的四大项有所兼顾,但同时要结合学段特征、教材编撰特点、教学需要等,做到有所侧重。尤其是统编教材,编撰时注重“人文”与“语文要素”的双线并轨,因此特别适合我们在实践中做到对核心素养的兼顾与侧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