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顾及单元导读,纳入教学范畴,导读具体该怎么用呢?我们提供三种用法。
第一种:用在整个单元教学之前,用途为“了解”与“明晰”。指导学生在教学单元首篇之前,认真阅读理解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一句话: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要干什么。这有点类似于射箭之前的定靶,要想射中,需要先好好瞄准靶心。例如教学《鹿角和鹿腿》,在开始之前,先阅读单元导读,知道第二单元目标有两个,“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与“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让学生明确,这一课重点完成第一条目标。再如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阅读单元导读,明确统编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三条,分别是“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与“尝试续编故事”。很显然,作为单元首篇的课文,实施教读,至少要完成前两条目标。因此教学中重在让学生知道“哪些地方可以预测”“如何结合文本实施预测”。预测的位置与方法,成为教读的重心。
第二种:用在单元课文教学之中,用途为“对应”与“执行”。在单元课文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回看单元导读,对应导读中提出的要求,一一落实,严格执行,纠偏教学行为,调校教学方向。用教学目标对教学结果进行校正、评测。依然以射箭来比喻,这类似于发箭的时刻,要瞄准靶心,用力射出。例如统编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为“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在执教《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时,对照导读中的要求就能发现,教学不要一味沉溺于故事内容的获取。对于本课而言,“复述”目标的落实才是重中之重。相对第一学段的复述,大多依靠关键词,仰仗记忆。而第二学段的复述,《课标》也提出要求,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复述时,不仅要把握大意,还要感受形象,体味语言之美。本课教学要落实《课标》要求,应紧扣单元导读中“复述”这一目标,关注故事中独特的“童话逻辑”,实现更为科学的复述。《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故事中,在一年四季里,急性子顾客对慢性子裁缝的要求不断变化,慢性子裁缝不慌不忙地应对急性子顾客的各种变化,其间之所以产生幽默效果,都是根据儿童特有的认知与逻辑来编排的。复述时不仅要依靠记忆,更要把握内在逻辑,让复述变得有章可循。而再教下一课,则依然要不断对照目标,看看哪些已经达成,哪些还需努力。只有与单元导读中的目标不断比对、增补,最后才能让学生自主完成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也同步验证是否达成“展开想象,编童话故事”的写作目标。
第三种:用在单元教学之后,用途为“回顾”与“检测”。单元教学之后,不要着急往下推进,还可以回看单元导读。此时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回顾,看看本单元的学习历程、学习收益,回顾是为了更好的进展;二是检测,再次对照单元目标,检测是否达标,如有遗憾,及时补缺补漏。这如同在射箭之后,我们要看看箭靶子,统计到底中了几环,考察射击的效果怎样。如果不好,再来一次。例如,统编三年级上册的“策略单元”,教学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之后,再回看单元导读,看看学生是否都能“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是否拥有“预测的基本方法”。如果有,还可以通过写作继续检测,看看能否自主完成单元习作“续写故事”。在读懂教材中提供的三幅图之后,预测故事的发展,再动笔续写。单元学习中,预测能力的提升,预测策略的获取,要让续写部分实现与前文的无缝对接,全文上下一贯,情节顺畅合理。(www.xing528.com)
三种用法是宏观的时段与功能区分,微观的操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教师自行把握。在中观层面,我们还可以为大家推荐借助单元导读的两种教学策略——“步步为营”与“整合打包”。其中,第一类为对照单元导读,逐课推进教学,前文有类似的叙述,不再赘述。下文重点和大家分享第二类——以单元导读为帅,统整全单元教学。
例如统编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寓言教学单元。单元导读提出“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与“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可见,读故事,明白道理,是整个单元教学的基本步骤与核心内容。单元习作安排了“看图写作文”,明显指向第二条目标。本单元中共编排4 课,分别是《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教学时,可以围绕单元导读中的第一个目标,统整设计。到了习作时,则集中力量落实第二个目标。这样一来,教学划分为阅读与作文两大板块。在阅读部分,也可以有所侧重,如《鹿角和鹿腿》一课中的小鹿,开始喜欢鹿角,后来在逃难时,鹿腿起到重要作用,随即也发生了转变,喜欢鹿腿。这则故事重点体会“认识自我”这一蕴藏在故事中的道理。而《陶罐和铁罐》,让学生在不断对比中体会寓言中的道理。《守株待兔》是学生们熟悉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更多让学生自己结合经历来领悟。同时,与“阅读链接”中的另一篇古代寓言《南辕北辙》整合阅读,共同成为学习古代寓言故事的样板。在“快乐读书吧”中,提出要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之前的学习经历可以成为课外阅读的预热与铺垫。《池子与河流》这则寓言故事,更准确地说是寓言诗,可以以组织诵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在充分地读之后,结合生活实际表述自己对池子与河流的看法或评价,让“悟”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可见,“明白”的方式、路径、侧重有所不同的,但都朝着“明白”的结果去。整个单元都注重“明白”的教学结果抵达,教学凝聚成合力,对学生的刺激最大,效果最佳。
单元导读,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得到重视,认真分析,严谨施教,确保教学目标的理性抵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