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单元导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寓言教学

单元导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寓言教学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单元导读的构成要素之一,就是这一单元教学的意境图。例如统编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寓言”教学单元,单元导读中绘制的意境图,就是中国古典寓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此外,单元引导语的表述还以儿童为主要阅读对象,具有简洁而直接的特色。以统编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目标有两条:第一,“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单元导读中的教学目标陈述,给我们三层提示:第一层,目标对教学行为有所指示。

单元导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寓言教学

1.有意境图。学生喜欢阅读单元导读,因为字少、图多、色彩美。单元导读的构成要素之一,就是这一单元教学的意境图。所谓“意境图”,即配合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绘制与其有关的、意思贴切的、符合教学情境的图案。例如统编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寓言”教学单元,单元导读中绘制的意境图,就是中国古典寓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中国传统的水墨写意画,将带领学生走进独具魅力的“寓意探索”之路。

2.有编者语。单元导读中编撰的文字,由两类构成。这是教材编者给教师和学生最为紧要的告示。

第一类:单元引导语。引导语,就是教材编者编撰的,专为引导教师和学生明白本单元教学“三要素”话语。三要素为“单元内容究竟是什么”“单元教学究竟教什么”“单元学习究竟学到什么”。内容、教学、学习结果,三位一体,构成本单元的教学系统,在单元导语中予以提示。例如,统编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引导语是“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而这一单元,就是针对阅读中的重要策略——预测的学习。再如,统编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引导语是: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这句话很简单,可至少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告知了教学内容。本单元即将学习的是寓言故事。第二层,提示了文体特质。本单元的故事有着独特的文体属性,这也决定了单元学习的要点与难点。第三层,提炼了人文意韵。“生活的一面镜子”,可见,寓言虽短,却能折射出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反观自身,防微杜渐,给未来生活以启发与引领。多读寓言,读懂寓言,能在生活上更智慧,避免重蹈覆辙。(www.xing528.com)

此外,单元引导语的表述还以儿童为主要阅读对象,具有简洁而直接的特色。对比原人教课标版教材而言,原先也设计了单元导语,但总体显得绕口、繁琐。导语中还包含着教学目标,信息量大。然而正因如此,重要的信息却容易被遮蔽,也不利于儿童自主阅读。原引导语更多的是提供给教师在备课与设计时参考,所以,在真正教学中,无人问津。而统编本的单元引导语,简洁、明晰,真正以儿童为中心。例如:统编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引导语为“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第五单元的引导语为爱因斯坦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都体现了“一看就懂,一读就记住”的特点。引导语的阅读对象变化,是统编教材的一大进步。

第二类:单元教学目标。单元导读页面中,简洁、明晰地列出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以统编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目标有两条:第一,“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是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第二,“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这是关于习作教学的目标,配合的单元习作为“看图写作文”。单元导读中的教学目标陈述,给我们三层提示:第一层,目标对教学行为有所指示。例如,两条目标中,指示了寓言单元的教学应注重“读”,多读,读懂是前提;注重“悟”,道理不是简单对课文的局部检索,是要从故事中悟出的,学习的过程不是轻而易举的;注重“写”,之前的阅读,就是为了最后能顺利完成写作任务,结果是可视、可测的。第二层,目标对教学构成有兼顾。原先我们特别注重阅读教学,忽视写作教学。统编单元导读设定的教学目标,兼顾读写,在两个方面都提出要求,这就给师生一个重大提示:读写并进,协同发展。第三层,目标体现着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别关注。例如,“读”必定决定“悟”,“悟”反过来也影响“读”,“读”的结果都要努力转化为“写”。一个单元的学习,从语言学习角度看,注重言语习得的实践;从思维角度看,注重过程的探索与发现;从审美角度看,注重正确的价值观、正能量的摄入;从文化理解与传承上看,注重对优质文化的理解与把握。单元导语中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统编教材“人文属性”与“语文要素”双线编撰的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