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是我们对基础教育学校评估理想状态的一种描述,但是要促使学校评估实现这种理想状态,还需要我们在教育生态学视野下不断变革和完善基础教育评估,进一步引导学校评估走向“生态”。结合教育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要求等,本书认为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基础教育学校评估主要有如下一些特征。
(一)有机整体性
在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应该将基础教育评估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将“管办评”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将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对这个“整体”的认识要优先于对其中某一部分的认识。首先,要将基础教育学校评估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评估专家和被评学校、评估指标和被评学校的办学关注点、评估方法和学校多元发展方向等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在整体的视野下再去看评估专家或者被评学校,或者某一个其他部分。其次,将“管办评”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的改革内容,目的是“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即“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良性治理结构。“管办评分离”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以往教育中政府权力过度集中、学校办学能力趋弱、社会监督缺位的问题,但这种分离并非机械地割裂三者的关系,而是强调在将三者看作一个有机整体的情况下,对三者的关系进行重构,进一步明确三者在教育中的结构关系。最后,将对学校的评估放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去思考,把对学校的评估放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去审视。
基础教育学校评估、“管办评”、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这是三个不同层面的整体和系统,不管是哪一个系统,都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其他系统有着不断的交流、相互作用。这意味着,从基础教育学校评估这个系统来说,不能仅仅考虑和评估人、评估事、评估技术本身相关的问题,还应考虑到“管”和“办”的问题;从“管办评”的角度来说,不能仅仅考虑三者之间的关系,还应考虑和整个教育发展的关系;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说,也不能仅仅考虑教育自身的问题,还应考虑和整个社会发展的关系。每一个系统的因子和其运动不只会影响这个系统本身,还会影响到另外系统,三个系统之间有着动态循环性,因为这种动态关联性,整个基础教育评估行为就处在一种相互联系的动态网络结构中。所以,当我们进行某种决策或者解决问题时,还要考虑到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www.xing528.com)
(三)多样复杂性
“生态”概念本身内在地包含着“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因素,单一的评估人、评估行为、评估技术都不能构成“生态”,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基础教育学校评估应是多样的:多样性的主体、多样性的评估方式、多样性的评估技术,基础教育评估内在价值的实现依赖于这种丰富性或多样性。当然,这些不同方面的“多样性”使评估活动呈现出不同的结构,之后又被抽象出不同的评估模式;而这种多样性必然也呈现出“复杂性”的一面,我们不能尝试通过单一的评估模式来解决期待要解决的问题,在评估过程中,也要尽可能考虑到评估本身、“管办评”、教育自身发展甚至是社会发展的一些相关影响因素,并且要学会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影响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问题。
(四)非平衡开放性
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普利高津(Prigogine I)有一个著名的命题:“非平衡态是有序之源。”[21]平衡和线性平衡只能使系统成为一种永久稳定的死结构,但系统的开放性使得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使得系统具有非平衡性的涨落特性。[22]基础教育学校评估作为一个系统,无论是从内部的结构、功能还是其本身而言,都处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同时,这个系统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和外界有信息等方面的联系和交流,这些运动都会出现某些偏离系统稳定的涨落状态,而恰恰是这些非平衡态的出现,才能让评估活动达到一种不同于旧状态的新的评估结构,在开放动态力的作用下,基础教育评估系统又进入一种新的发展变化中,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评估总是保持着动态发展的特性与趋势。这也意味着,基础教育评估活动并不总是处于一种理想状态,正是这种不理想和非平衡,才有了持续发展的动力。所以,对于基础教育学校评估,我们要允许这种非平衡性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个范围便是要保持教育发展的基本稳定和持续的范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