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生态学:理解与应用

教育生态学:理解与应用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教育生态学”的内涵对“教育生态学”这一概念,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有不同的认识。[37]为了充分把握教育生态学的关键内容,还需要在生态学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一下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所谓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范畴主要是指能反映教育生态系统与各种生态环境之间、不同教育生态主体之间复杂关系的基本概念。

教育生态学:理解与应用

(一)“教育生态学”的内涵

对“教育生态学”这一概念,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学者将教育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各种生态环境因素与教育的关系以及这些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如1975年方炳林撰写的《生态环境与教育》、1989年李聪明所著的《教育生态学导论》是这一研究视角的代表。从教育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的角度来说,对于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有人认为教育生态学主要是对教育生态机理的研究,如吴鼎福认为,教育生态学重点在于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30]还有观点认为教育生态学主要是利用教育生态观来认识和解决目前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比如按照生态学的原则,来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有的学者将教育生态学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以教育学为主体,研究教育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克雷明所著的《公共教育》是这一研究视角的代表;从教育生态学作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的角度来说,对于教育生态学研究的内容,有的研究认为教育生态学主要是对主体与环境关系的研究,研究个体身心发展与周围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及其教育机制。其中,对于教育生态环境,吴鼎福认为“教育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N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系统,并分为三个层次”[31]。有学者从学校环境与教育生态入手,认为影响学校生态环境的因素有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自律因素,这些因素影响教育的发展方向、教育的价值导向、学校的学制、课程计划、专业设置、学科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效果等[32],而教育生态学就是研究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人或人群组成的教育结构单元)与其外部社会、自然界及内部群体、个体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与动态平衡的规律。

有的学者将教育生态学作为交叉视域的学科,从教育学和生态学交叉的领域来进行研究,如范国睿在所著的《教育生态学》中指出:教育生态学是边缘学科,将教育学和生态学的方法综合起来运用。[33]高涵等认为教育生态学的根本出发点应该是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教育生态问题,比如当前出现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各级各类学校比例不合理等现实问题,都是教育生态失衡的现实表现[34]吴鼎福认为:“教育的生态平衡是教育生态的核心问题,也是一条最基本的规律。”[35]因此,教育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社会中的教育生态实践,而它也正是在这种实践探索中萌芽并最终形成的未来的学科,因为在教育生态系统中,我们所要解决的不仅是已存在的教育生态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于优化教育主体与教育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成和谐的教育生态,从而促进教育活动持续健康发展。[36]

综上认识,本研究认为教育生态学是将生态学和教育学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新领域,以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视角,将教育和影响教育的周边环境(包括自然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个人环境等)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以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在宏观、微观层面,不仅着眼于解决已存在的教育生态问题,还着眼于优化教育生态主体与教育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成和谐的教育生态,促进师生发展,促进教育活动持续健康发展。

(二)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分析

1.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教育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的一些原理,比如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和机制来分析、审视、探讨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规律,揭示教育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学科。[37]为了充分把握教育生态学的关键内容,还需要在生态学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一下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38]

(1)教育系统中的限制因子

限制因子在系统中是普遍存在的,教育系统中的限制因子主要是指在教育系统中,由于受外界环境因素的限制,教育发展速度放慢的因素。几乎所有的教育因素都可能成为教育系统中的限制因子,只是程度大小不同。一般来说,教育系统中能量流和信息流是主要的限制因子。

(2)教育中的生态位

教育中的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表示某一层次的教育在一定的群落中,在时间、空间位置和功能方面的定位。某一层次的教育利用各种资源总和的幅度称为教育生态位宽度。同一教育生态位上的教育主体之间存在着竞争与排斥,不同教育生态位上的教育主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关系;教育生态位涉及整个教育生态系统以及教育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个体。

(3)教育中的最适度和整体效应

在教育生态系统内,无论是教育生态的个体、群体,还是整个教育生态系统,在发展的一定阶段,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各种生态因素都有一定的适宜范围,只有在这个适宜范围内,教育生态主体才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

(4)教育中的多样性与主导性

在教育系统中,必须有多元化的结构和多样性的产品,才能分散风险,增强教育系统的稳定性,实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www.xing528.com)

另外,在教育系统中,还有机巧原理、迁移与潜移、富集与降衰、竞争与协同等教育生态学原理。

2.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范畴

“范畴”是人类思维成果高级形态中具有高度概括性、结构稳定的基本概念。所谓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范畴主要是指能反映教育生态系统与各种生态环境之间、不同教育生态主体之间复杂关系的基本概念。范国睿在对当代教育生态系统发展中的各种生态问题进行综合考察的基础上,把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范畴概括为适应与发展、平衡与失衡、共生与竞争三对范畴。①适应与发展。教育生态学中的适应,一方面是指教育生态主体通过改变环境而使得自身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是指教育生态主体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要求;发展主要是指教育生态主体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自身不断得到积极改变的过程,这种改变也是教育生态主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因为教育生态主体本身具有层次性,因此,适应也是多层次的。②平衡与失衡。教育系统平衡是指教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教育系统失衡是指教育系统受到了外界的干扰,而且自身无法调节回稳定状态时,会引起教育系统结构与功能失调的状态。教育系统平衡是相对的、动态的、暂时的;但是教育系统的失衡也并不总是消极的,失衡本身也意味着新的教育变化的契机。③共生与竞争。前两对范畴涉及的是教育生态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共生与竞争涉及的是不同教育生态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的生态共生是两种不同教育生态主体在共同生存空间中的共同生活,这种共同生活并不都是和平、和谐的,当这个共同生存空间的教育资源不足时,它们就会处于竞争的状态。[39]

刘贵华、朱小蔓从教育生态学研究的视角提出了教育生态学的四对研究范畴:①主体与环境。分析教育活动本身对教育生态主体的意义和价值,并以发展性作为评判教育活动的标准;分析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否在联系的、优化的以及整体涌现性的环境中进行,将环境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判环境的标准。②遗传与变异。遗传与变异在教育中体现为知识传承和知识创造,教育活动既要坚守教育品性,按照教育活动自身的逻辑和法则去认识它们,这是教育中遗传的视角;同时还要以创造性的思维和眼光来思考、审视教育活动和教育中的问题,鼓励教育创新,这就是教育中变异的分析视角。③平衡与失衡。教育中的平衡是指教育系统各个因素之间以及不同层次教育系统之间和谐、协调、稳定的状态;教育中的失衡是指教育因素之间存在的冲突、矛盾,但这些矛盾和冲突也是创新的契机。这一对范畴既反映了教育生态主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又反映了不同教育生态主体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侧重体现也不同。④共生与竞争。教育中的共生是指教育生态主体之间的相互依存、积极合作;教育中的竞争主要是指在同一教育生态位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教育生态主体之间的相互争斗和排斥。[40]

3.教育生态学的思考方式

在教育研究和实践中如何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克雷明关于教育生态学的思想给了我们启示和借鉴,克雷明认为,教育生态学的方法是“把各种教育机构与结构置于彼此联系,以及与维持它们并受它们影响的更广泛的社会之间的联系中,加以审视”[41]。在此基础上,克雷明指出了教育生态学的三种思考方式。

(1)全面地思考(thinking comprehensively)

克雷明认为,在制定公共教育政策的时候,必须全面地思考教育现象和问题,包括既要看到各种教育机构的存在,也要看到公立学校取得的成功都不是通过单独或者孤立地发挥作用获得的。[42]所以,“不要把所有的成就都归功于学校,也不要把所有的缺点都归罪于学校”,“教育必须从整体上加以考察,它不仅贯穿人的整个一生,而且必须关注所有发生教育的情境和机构”。[43]

(2)联系地思考(thinking relationally)

克雷明指出,除了全面思考教育,还必须学会有联系地思考教育现象和问题。学校教育要其他教育机构甚至其他社会机构联系起来;这同时还意味着在对任何一项教育计划进行评估时同样也必须考虑来自其他教育机构的影响,例如在对学校进行教育评估和教育责任分析时,必须将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联系起来思考,应该反对任何将问题简单化和片面化的倾向。[44]

(3)公开地思考(thinking publicly)

克雷明指出,教育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在地方、州、地区、联邦和国际等多个层面、不同的地方进行的,也可以在立法机关、法庭、行政机构、私人及私营企业和公司中进行。为了在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克雷明提出了“公共对话”(public dialogue)这样一种方式,在公众讨论中关注大家共同的教育利益;另外,公开地思考还意味着必须合理地看待人的个性与社会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对话”仍然是在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之间取得适当平衡的无可替代的选择,从小团体中的非正式“对话”到程序化的更正式的“对话”,来探讨什么知识、什么价值、什么技能以及什么情感是我们社会和个人应该共同拥有的。[45]

克雷明的教育生态学思想指明了教育系统的整体性、联系性和复杂性。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就是运用生态学的系统观、平衡观、联系观、动态观、可持续发展观,按照生态学的整体性、适应性、多样性、平衡性、动力性、共同演进性原则来考察教育问题。

至此,对教育生态学的相关认识有了多角度的梳理,也可以再次来认识:什么是教育生态学?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认为,教育生态学是依据整体、系统、平衡、动态的生态学原理,将教育和影响教育的周边环境(包括自然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个人环境等)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研究教育系统内部各种结构及其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教育生态的特征及发展的基本规律,分析各种教育现象及成因,目的是提高教育效果,使教育的功能得以最佳发挥,进一步优化教育生态主体与教育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师生发展,促进教育活动持续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