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规则的制定
不管教师有多么好、多么高明的课堂管理手段和方法,如果没有一个持之以恒的纪律守则为基础,那么课堂管理是不可能高效的。课堂纪律给了所有学生最基本的课堂言语、行为规范的要求,让学生知道教师所期望的、他们应做到的是什么。
课堂纪律由教师自己制定,根据年级的不同,语言表达各异。课堂纪律的原则首先是不能太多,以5~6条为宜,应言简意赅,提倡用正面的、积极的语言措辞,具体形象,有的放矢。
小学常用的课堂纪律,比如,举手发言;互相尊重;管理好自己的手、脚及其他物品;说话低声;听从指挥;教师讲话时,安静地听;等等。因为学生经常有分组学习活动,所以教师还要制定小组活动守则,强调组员互相尊重、积极参与、互相分享、责任分担等。
制定课堂规则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满足基本的要求:
(1)课堂规则应符合四个条件,即简短、明确、合理、可行。首先,规则和常规一定要简明扼要,使学生能迅速记住;其次,规则要明确、合理。以“注重自己的行为”为例,这种规则对于学生而言是不明确的,难以起到约束与指导作用;最后,规则应具有可操作性。
(2)课堂规则应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充分讨论共同制定。课堂规则不可由教师凭个人好恶独断设立,而应经过学生的讨论与认同。学生通过参与讨论,共同制定课堂规则,就会自觉遵守并乐于承担责任。
(3)课堂规则应少而精,其内容表述以正向引导为主。教师要对所制定的课堂规则进行归纳、删改,避免那些不相关或不必要的规则,制定出尽量简明的、最基本的、最适宜的规则,一般以5~10条为宜;如果不够全面,也应等学生学会一些规则后再逐步增加内容。规则内容的表述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
(4)课堂规则应及时制定和不断调整。教师应抓住学期开始的机会,制定课堂规则。在开学之初,教师就与学生共同讨论,了解学生的状况和学习方式,征求学生对课堂规则的意见,与学生共同分享教师的需要与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进行检查,并根据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加以补充、修改和调整。
要让课堂纪律不形同虚设,有效地服务于课堂管理,教师要反复讲解,让学生讨论、理解、练习。
2.课堂纪律的管理措施
课堂规则只是静态的条文,只有这些规则得以实施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将课堂规则转变成为课堂纪律,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结构,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争取更多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既是课堂纪律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有效策略之一。
(2)具体策略有:增加参与;保持动量;保持教学的流畅性;上课时维持团体的注意焦点。
①增加参与: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生动有趣,有参与性,与学生兴趣有关,使学生愿意积极参与。教学方法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如可采用悬念、精心提问和讨论的方法,不断变换刺激角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②保持动量:是指课堂教学要有紧凑的教学结构,避免打断或放慢,使学生总有学业任务。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如确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案、选择教学策略、准备好教具等;课堂上要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节奏,选择适宜的课堂密度、课堂强度、课堂难度、课堂速度和课堂激情度;此外,教师还要讲究语言艺术,精练而不拖泥带水。(www.xing528.com)
③保持教学的流畅性:是指不断注意教学意义的连贯性,即课堂上从一个活动转向另一个活动时所花的时间极少,并且能给学生一个注意信号。教师要保持教学的流畅性,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有效、足够的信息量,形成序列刺激,激活学生的接受能力,以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
④上课时维持团体的注意焦点:是指运用课堂组织策略和提问技术,确保班上所有的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每一部分都将精力投入学习中。
3.正确、有效地处理课堂纪律问题的方法
(1)运用非言语线索。非言语线索主要包括目光接触、手势、身体靠近或触摸等。比如对于表现不良的学生,教师保持目光接触就可以制止其不良行为,还可以走过去停留一下,或者把手轻轻地放在学生的肩膀上。这些非言语线索传递了同一个信息:我看见你正在做什么,我不喜欢你这样,快回到学习的状态中来。
例如小学低年级教师有时会让遵守课堂纪律更情绪化,感情色彩很浓。比如在名字后贴上笑脸、哭脸,或在教室一角立三个有脸孔的牌子——笑脸、失望脸和哭脸;刚上课时,写着每个孩子名字的小夹子(就用我们最原始的衣服夹子)都夹在笑脸上,违纪一次,夹子就夹到失望的脸上,再违纪一次,到了哭脸就有麻烦了!这对小孩子来说非常直观形象。
(2)合理运用表扬和惩罚。教师要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可以从表扬他们所做出的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入手。譬如某名学生上课爱做小动作,教师就可以在这名学生认真学习的时刻表扬他。我们还可以采取表扬其他学生的方式来减少某名学生的不当行为,一般选择其邻座的同学或其最要好的同学加以表扬,这样可使行为不当的学生意识到,教师已经知道了其行为表现,其应控制不当行为。教师在课堂纪律管理中运用表扬时应注意:表扬的应该是具体的课堂行为,表扬应让学生产生积极的纪律体验,表扬应及时,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应给予及时正强化。
(二)培养对课堂节奏的把握能力,促进课堂组织能力的提升
把握课堂节奏的能力是教师正常执行教学任务的基本功,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在一节课上,同一个节奏一讲到底,这样的课堂丝毫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沉闷,像一首“催眠曲”。所以要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一定要把控好教学节奏。课堂从某种意义上看就像一个大舞台,而教师就如一位导演和演员,对于这40分钟的“戏”,一位成功的“导演”会让这出“戏”高潮迭起,也会有平复结束。一节课,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说,教师必须做到抓住、抓准重难点,做到详略得当,对于重难点的内容要慢进,做到有层次、有坡度、有创新,对于能即刻回答或者不需要思考等的内容要选择快进。如果教师原封不动地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不分主次、平铺直叙,这样没有节奏感的课堂,会让学生觉得沉闷,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培养教学感染力,促进课堂组织能力的提升
尼采说过:“要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一个睿智、富有个人魅力、能调动学生情绪的教师,是具有很大的感染力的。新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课堂组织能力的提升: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教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教师教学语言的要求是:清晰、准确,富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富有形象性;循循善诱,富有启发性;深浅适度,富有针对性。除此之外,还要有抑扬顿挫的语调、适当的语速,乃至语言的风趣、幽默等。教师教学语言要避免平铺直叙、啰唆重复,否则,除学生会感觉厌烦之外,对课堂组织也不利。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新入职的教师要加强语言修炼的功夫,锤炼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是课堂组织能力的基本功。
2.教师教学态度
教师饱满激昂的教学态度,是激发学生听课、参与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课堂教学组织的重要诱发性因素。教学态度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中能明显地表现出来。教学热情高涨的教师,他们的肢体语言是热情的,并具有亲和力,使学生也兴趣激昂,驱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习惯。如果教师不投入、不积极,怎能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果学生不参与或者不能有效参与,又怎么能有效地掌控课堂呢?另一个最能表现教学态度的就是面部表情了。表情丰富灵动,富有亲切感,会让学生感到愉悦、专注;带有沉思、智慧、乐观、向上等的面部表情,都会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和刺激。教学态度端正对于教师掌控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新教师要用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教学态度去面对学生、感染学生,从而提高课堂组织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