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境案例参与式研训
情境案例参与式研训强调教师在实际的情境中学习讨论、解决问题。研训活动的开展,不只是提供实用性的教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模拟课堂情境,在与研训同伴的交流讨论中激发教学智慧,为解决真实的、具体的教学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论证,产生丰富多元的、可以应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的策略,从而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教学技能的习得与能力的提升。
情境案例参与式研训是一个双重学习体验的循环过程。根据美国著名学者Kolb提出的学习体验圈理论,新教师在情境案例参与式学习活动中,不是被动的“听众”,通过新教师参与到模拟的学习情境中,与学习同伴合作进行学生的学习研究和实践,使用的方法有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观看视频资料、看课、评课、角色扮演、填写图表、画图、相互访谈、辩论、小讲座,以及其他根据培训内容而设计的游戏和练习。
情境案例参与式研训是从具体的体验开始,然后对体验过程进行观察、反思和感悟,将研训学习中的体验反思内化为教学的专业素养,最后把理论和行动运用到新的教学情境当中进行检验。这个研训过程是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如图3-3-3所示。
图3-3-3 情境案例参与式研训体验
从图3-3-3中可以看出,情境案例参与式研训是一种以研修者为中心的,培训者与受训者双方交互影响,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来促进研修教师获取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学习方式。情境参与式研训不是简单地主张在研修中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而是更关注研修者在体验中的内化,强调在模拟的学习情境中,不仅能学会知识并进行一定的实践,还能从深刻的反思中获得经验的提升,使研修者通过体验与反思的过程来获得学科专业成长的长足发展。从某个角度看,情境案例参与式研训可以看作“做中学”与“反思成长”的结合。
通过研训后的调查发现,受训者认为“管理学生纪律的能力”有了快速提升的占76.5%,“课堂节奏的把握能力”提升的占75.6%,“教学感染力”提升的占72.3%,“课堂组织能力”整体提升的占74.8%。
情境案例参与式教师研训,是一种“模拟情境分析—集体会诊—现场指导—反思自评”的研训模式。研训者用实际行为去影响新教师的学习,从理性认知到感性的实际体验,顺其自然地把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演化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从解决教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入手,经历模拟实践、探讨摸索到行之有效的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从基本理论到课堂实施实现有效过渡,形成教师们自己的行为指南。因此,情境案例参与式研训模式的引入,为提升新教师课堂组织能力提供一种全新、有效的途径。
(二)个案追踪指导研训(www.xing528.com)
个案追踪分析指导研训方式,通过分析受训教师的教学日记,跟踪常态课的表现,进行编码分析,关注参加培训后,对所关注问题的认知是否有所进步,达到培训者、受训者的科研培训能力、追踪分析能力及课堂组织能力提升的目的。
1.集体会诊,找准原因
通过受训者对自我课堂组织能力的分析,以及观察受训者的常态课,诊断出受训者课堂组织能力需要加强的方面。
2.分析教学日记及常态课,提出建议
新教师记录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学情境或行为,主要是记录自己在当时不能有效处理或者不会处理的情境,以及当时处理的方法;或者记录自己认为关于课堂组织能力方面处理得好的案例。培训的教师针对新教师的教学日记提出有效的建议,以及编码分析新教师常态课中的各种课堂组织的行为,分析成因及提出改进的方法。
3.实践反思,内化提升
新教师根据指导教师提出的建议,不断实践论证,反思不同处理方法的区别和改进的方法。培训教师对受训者的实践反思进行评价指导。受训者分析受训前后课堂组织能力中的哪方面能力提升了,哪方面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培训教师提供什么样的辅导及培训,对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的提升进行自评。
4.调查问卷,检验成效
调查学校同事对新教师发展、进步情况的看法,以及调查学生对新教师的看法,如最喜欢新教师讲课过程中哪个环节的做法或对偶发事件的处理方法;设计培训前和培训后的调查,分析新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在哪方面是有所提升的,哪些教学行为学生的喜爱程度是提高的。
个案追踪指导研训,是一种受训者仔细关注课堂组织行为,自我剖析课堂,又有人跟踪调查,获得他人指导的培训,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比别人更多的启示和帮助,有利于其智能的提升和课堂组织能力的提高,是提升新教师课堂组织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的培训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