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的分层设计成果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的分层设计成果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层教学要求教师事先将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搜集和汇总,并将对应解决方法归类、汇总、整理,把各类问题按照难度进行编排分层。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的分层设计成果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分层思路

按照分层教学教案设计进行分层教学,做到对中等生少讲精练,帮助学生灵活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对中等偏下学生,则要安排适中的教学内容,做到讲与练适当,对于中等生也要重视基础,充分利用好教材例题和教材的课后习题;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努力降低标准,低起点,小台阶,针对性地控制授课难度,多加练习,让他们都能通过努力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课堂教学是分层教学的核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可依教学内容而定,一般包括以下模式:

(一)分层设疑,自我达标,分类指导

基本结构:分层设疑—看书自学—尝试练习—分类指导—归纳总结。

基本要求:上课时,分层提出思考问题、启发思维;布置学习内容,引导大家看书自学;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层思考,尝试练习;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或个别指导;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小结,强化学习重点。

(二)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

基本结构:集中授课—精讲精练—合作交流—个别辅导—突破难点。

基本要求:备课时,以大多学生能接受的程度来设定教学基调。在此教学基调背景下,制订以B层学生为主,同时兼顾A、C两层学生要求的教学设计,进行集体授课。授课时,重视双基教学,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讲解、演示、练习,精讲精练,注重对课本例题和习题的处理。指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并安排A层学生帮助指导C层学生,加深彼此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根据学生所反馈的交流情况,进行个别辅导,重点是加强对C层次学生的辅导,及时点拨,查漏补缺。

(三)设疑激趣,分层探究,交流共享

基本结构:描述现象—激发兴趣—分层探究—交流共享。

基本要求:教师通过演示或描述某一物理现象或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针对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及自学能力,提出各自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并分层次要求学生探究质疑;交流共享,对较为简单的学习内容,由B、C两层的学生进行解答和相互补充,并及时通过鼓励加以强化,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则要求A层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种小组交流的方式,有利于加深讲解者对知识的保持和巩固,展示水平,提高自信心,而且还对其他学生的思维提供启示,使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加深理解,完善认识,开发思维潜能。

(四)提纲导学,分层训练,层层递进

基本结构:展示提纲—看书自学—分层训练—各取所需。

基本要求:根据教学内容拟定好导学提纲,并通过教学媒体向学生展示,强调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学时所要掌握的重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和掌握相关物理知识;教师通过实验演示、理论推导等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各自所要掌握的内容。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分层的实施

教学分层在实施过程中最为重要,是本课题的核心环节,也是能否取得最佳效果的关键的环节,由于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分层教学在操作和实施过程中难度最大。学生个体差异既有认知和理解能力的差异,也有技能等发展的差异。分层要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出发,要和学生现有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相符合,只有适合学生的、切合学情的教学设计,才能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体会参与探究学习的兴趣,通过每节课的学习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感受自我价值。

(一)基于不同类型课程的课堂教学分层

1.新授课分层教学

新授课的教学面对所有学生,面对的是各层次的学生,是教学需要完成的最基本内容,教学设计起点是最基本的两个层次学生,即照顾A层、B层的接受能力,也能让C层接受起来容易。讲解时应当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不能面面俱到,既能让C层学生消化,也能让A层、B层学生进一步探究,这样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有很大帮助,在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归纳、整理的综合能力上也有很大作用。

例如,在讲解电磁感应中的“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问题时,最终目标是要求学生能运用实验探究得到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但是学生在进行实验时难度较大,教材共设计了两组实验,涉及三个实验。其中,“实验1:把磁铁迅速插入线圈和从线圈中迅速拔出”属于低层次的要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轻松,操作较为简单;“实验2:模仿法拉第的实验”电路连接难度大,要求抽象思维必须到位。教师除了要进行很好的启发和语言引导外,还要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探究过程深刻理解“感应电流产生条件”,在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时,B、C层学生完成实验1,A层学生完成实验2。

2.习题课分层教学

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多数学感觉难度大,“教师讲得明白”,但“独立解题”困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课上轻松都能懂,课下很难不会做”,时间长了就会失去学习兴趣。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学习还属于“被动”接受,缺乏积极性,习惯于跟着教师走,到了自己单独解题就出现困难,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没有掌握物理规律的本质,找不到寻求问题基本规律、掌握物理基本技能的方法。习题课就是学生对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习题对学生物理知识加以巩固,引导学生解决物理问题,对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加以提升。

由于学生的差异,教师在选题时难度增加了,通常会出现,题目太简单,学业基础扎实的学生“消化快,吃不饱”,能力不能得以提升;题目难度太大,学业基础不扎实,成绩较差的学生“量太大,不能消化”,学习效果较差。分层教学要求教师事先将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搜集和汇总,并将对应解决方法归类、汇总、整理,把各类问题按照难度进行编排分层。在选题时可选择“一题多解”扩展学生思维,或者选择“一题多变”,这样既增加课堂容量,又诱发学生思绪。如此首先保证了B层、C层能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分析时间。不同层次学生习题要求见表5-1。

表5-1 不同层次学生习题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学生层次的设定与练习层次的设定不是绝对的一一对应关系,应该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鼓励学生挑战更高层次的题目,提升自我。笔者认为,在完成对应层次练习的基础上,可以给学生安排部分较高层次的任务,既激励学生挑战自我,又要控制学习的难度,不过分拔高,照顾学生的学习热情,循序渐进。

第二,确定了练习的梯度设置,还应该注意练习时间的安排,相同时间内,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布置数量不等的习题,以提高高层次学生的效率。笔者认为,基础题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即便有的学生自身层次较高,能力较强,也应该强调基础的巩固。在隐性分层教学实施时,因为学生对自己的定位是明确的,所以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只需要明确各题目的层次难度,学生就可以自主地选择相应的题目。练习时间的控制要参考C层次学生完成基础题的时间。这样的练习时间的弹性设置,让所有学生都能在练习时间里提高效率。

第三,注意练习讲评的多样化,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比如,简单基础题可由学生口头分析,注意高层次学生的回答对低层次学生的启发和示范作用。有的题目可以投影展示,基于分层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二次分层的特点。投影的答案可以两份或者多份同时对比展示。低层次学生固然可以从其他学生的展示中拓展思路、找寻线索,思路清晰灵活的高层次学生同样也可以从别的层次学生的展示中汲取诸如解题规范性和解题细节注意点的经验和总结。这样可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有一定难度,又必须重点掌握的题目,建议请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展示,分步骤点评,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特别是选择解题方法和规律的原因和理由。至于在练习时间里高层次学生做的额外的大难度练习,笔者建议在课后与学生共同讨论、探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明确答案,培养高层次学生善于探究、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3.实验课分层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实验现象,和教师一起分析现象的成因,对相关物理原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对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常规的教学模式中,演示实验通常由教师完成,学生只需要观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在班内分层教学实践中,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现和发挥每位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成功和创造的机会”,可以由学生来完成演示实验,教师仅在一旁进行辅助。

将人教版教材上涉及的,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的演示实验,按难易程度分成A、B、C三个层次,让对应层次学生进行实验并引导其分析原理,具体演示实验分层如下:

C层:钱毛管实验,作用力反作用力,共振实验。

B层:显示微小的弹性形变,分力的角度与合力大小的关系(两个学生提一桶水),研究平抛运动的装置,向心力与各物理量的关系,单摆周期与摆长、摆球质量的关系。

A层:逆风前进的小车,自动爬坡的纸筒。

从授课效果来看,由学生进行分层演示实验,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于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很有帮助。

(二)基于教学流程的课堂教学分层(www.xing528.com)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部分在每节课的开始,对一节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刚刚上课的五分钟,大多数学生还未从课下的休息中转入学习状态。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要根据分层教学学生的特点合理地创设情境,为学生学习新知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以“功率”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置让A层次学生自主探究,向学生提问问题引发思考,引入要有趣、有深度,不要提示,让他们先自行阅读教材,教师可以个别指导。展示形象动画后,让学生按照学案上的问题自学,在学案引导下,引出电功率的概念。该层次引入设计强调学生的自学、教师学案的引导和学生自己的领悟。

对于B层次学生,要有趣、引导,不要迫不及待地把所讲知识点告诉他们,让他们先思考、先阅读教材一段时间。同样是观察形象动画,教师不要讲出任何现象和内容,让学生自己思考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如果学生说不出或者结论偏离太远,教师可以慢慢由机械功率做类比引出电功率的概念。该层次引入强调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引导。

C层次学生则需设计一段引人入胜的开端,将学生吸引到神秘有趣的物理课堂中来,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物理的渴望,乐于积极参与到物理教学活动中来,从而营造出浓厚的学习物理的氛围。教师可以顺其自然地导入新课。对于知识点“电功率的概念”教学,教材中以人物对话“用电器耗电快慢”引出,而C层次则以形象动画“空调白炽灯的使用”引入。学生观察到使用空调电能表转盘快速转动,和使用白炽灯电能表好久才转一圈的巨大反差现象后,教师直接引入电流做功快慢的概念——电功率。该层次引入强调学生观察和教师的直接引入。

2.面向全体,分层提问

科学是在不断的问题中产生的,教师的提问是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手段。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是学生和教师交流的媒介,直接制约着教师与学生思想的沟通。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课堂效果。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获得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对于A层次学生,教师可以设置跨越性较大的问题;B层次学生需要环环相扣,循序渐进;C层次学生则需教师旁征博引,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不断引导学生说出答案。下一节将对高中物理课堂提问分层展开详细的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3.基于学情,方法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有所不同,教师必须首先掌握相应层次的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策略来实施教学,见表5-2。

表5-2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分层教学策略的方法原则

续表

上表充分体现了分层教学中因材施教的特点,由于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的差异,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策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其中,A层次学生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比较高,教师就可以多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将所学的物理知识灵活使用,在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让学生多多参与实验的设计和讨论。由于这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好,自学能力强,教师可以提前把学案发下去让他们自己先预习。教师把学案收起来批阅,在批改中发现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难点,上课的时候可以针对这部分内容重点讲解。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可让A层次的学生在物理学科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B层次学生的物理学科水平较好,但是教师仍需要对一些重点知识内容加以引导,设置问题并适当点拨,不能对学生完全放手。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再对重点、难点内容精讲。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探究问题,最后教师要进行规律、概念、方法的总结。

C层次的学生基础较差,教师必须先从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多多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并且能够完成难度不是很大的习题,从而产生对学习物理的成就感。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注重基础物理知识的讲解,在学生熟练掌握了基础知识以后可以适度地做一些基础的题目。题目的难度不可过大,否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通过做题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灵活和全面。

下面就以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来具体说明教师在实施物理学科的分层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不同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针对A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播放视频,设疑激趣,给出红蜡块的实验探究器材,分配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创设情境、预设问题为开始,教师提供线索,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过程;最后解决和提出新问题为结束的三阶段循环。通过学生的“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问题。

针对B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交互探究式”教学模式。用红蜡块演示实验来引入,给学生提出问题建立基础。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分运动和合运动有什么关系?”“运动可合成吗?”“小蜡块竖直向上的运动跟水平向右的运动是否相干?”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引导和指正。

针对C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回顾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演示红蜡块的运动,引导学生得出红蜡块的几种运动形式,教师归纳总结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关系,最后课堂练习巩固。这样,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能够培养学生的纪律性,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对于C层次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要求来说,这种教学模式还是可取的。

4.合作学习,拓展技能

对于一些教材中设计的实验,以及适宜开展实验探究的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解决,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团队精神。探究性学习也称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探究问题、操作细节等,为实验的成功加码;实验完成后,学生进一步完成学案中实验的相关要点如成功关键、结果分析等,使实验更完整、更有意义。在具体探究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扮演好相应的角色。对C层次学生,教师要做好“陪练员”的角色,指导要耐心细致,甚至有些较难的操作教师要亲自示范,手把手地教学生。对B层次学生,教师应扮演“教练员”的角色。这部分学生基础较为扎实,动手能力也较好,只要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即可。对A层次学生,教师要扮演好“合作者”的角色,实施掌控、监控、遥控,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实践、创新,只要整体思路方法正确即可。

通过小组合作,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帮互助,优势互补。通过自主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精神,以及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大胆创新的品质

5.分层练习,反馈调节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习效果最及时、最直接的教学步骤,也是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重要过程,也是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对于分层教学的练习也要进行分层。首先,要对所选的习题分层,根据题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分成不同的类别。简单的基础题分为一类,比较复杂的应用题分为一类,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题分为一类。其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类型的习题。这样学生除了能做好本层题之外,也可以参加其他层题目的讨论,有机会尝试更高层次水平的练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缩小不同层次学生的差距。教师在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各层次学生的练习反馈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对策解决,实施动态调节,把学生的问题尽量在课堂上解决,让学生收到满意的学习效果。

分层上课是分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最能体现教师智慧和创造性的部分。我们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性差异。其关键是通过多媒体或导学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真正体现出上课的层次性。为了落实分层目标,教师一定要注意先易后难,注重基础,适度提高,真正体现“低起点,小坡度”的层次性,还要注意层次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学生能学会,学得自然、轻松。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自行设计例题,由浅入深,层层递出,所设计的问题也是因层而问,做到什么层次的学生回答什么层次的问题,真正体现出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分层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教学语言的运用

C层次学生属于学习兴趣不浓、学习能力较低群体,上课注意力时间很短,缺少鼓励和表扬。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幽默可亲、感染力强的语言(包括夸张亲和力强的肢体语言)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由于教学内容安排少、人数少,甚至可以安排游戏、表演、竞赛、谈话等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B层次学生属于积极性受压抑,轻轻调动便可活跃,处理不好又死气沉沉的群体。其上课注意力比C层次学生强,却自信心不足,好高骛远,需要给空间和时间独立思考。必要时教师委婉地给予指导,语言上既要注意不能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又要能让他们愿意接受建议。

A层次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很多时候无须多讲已经掌握知识点,教师语言上的严肃只会增加他们的压力,除了物理课堂要求的精辟、简练、实用、不拖泥带水外,最重要的是生动、有趣,能引起思考。例如,在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时,教师对已经发现原因的人带夸张的肢体动作示意:“你太聪明了,你偷偷告诉我,别让他们听到!”既表扬了该学生,又委婉地阻止了他影响别的同学思考,在给其他同学争取思考时间的同时,又刺激了他们的好胜心积极思考。

(二)注意板书设计

各个层次的设计详细程度有所区别。C层次板书设计要足够详细,所讲知识点、例题,课堂练习答案,整节课都需要保留黑板上,不可擦去,让C层次学生课堂上练习时有所依据;B层次板书设计要重点突出,新课结束时能让学生根据重点提示回忆出课堂所学,例题格式详细清晰,留出足够的空白让学生板演;A层次板书设计以填空的方式列出,新课结束时学生能根据填空回忆出课堂所学知识要点,例题格式详细清晰,以PPT陈列练习,以学生板演或实物投影陈列学生练习。

课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中心环节,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的直接表现。分层教学中的上课环节,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还应关注各层学生的学,教师要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在上课40分钟时间内做到“精讲多练”。“精讲”指的是教师在上课时用较少时间把重点、难点、关键问题讲清楚。“多练”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并加以指导,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练”,达到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物理课堂中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清重点问题,同时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又需以物理观察、物理实验作为引入。因为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研究基础的科学,以物理观察、物理实验引入物理的重点问题,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有利于物理问题从抽象变得具体,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进而从本质上掌握重点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