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物理课堂分层导学实践分析

高中物理课堂分层导学实践分析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层导学的实践过程是一项不断演化的过程,从早期导学案开始流行时,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复习,到上课开始使用工作单,再到开始结合课内外教师关于课堂设计形成的课程,逐渐发展形成校本课程。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物理学科的分层导学的实践有其自身的特色和教学模式。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课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高中物理课堂分层导学实践分析

分层导学的实践过程是一项不断演化的过程,从早期导学案开始流行时,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复习,到上课开始使用工作单,再到开始结合课内外教师关于课堂设计形成的课程,逐渐发展形成校本课程。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物理的教学和其他学科在内在设计上有着很大的结构和逻辑差异,因此实施物理学科分层导学有其自身的特点。

教师备课有“三备”:一是备学生,因此在分层导学过程中首先就是要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来对学生进行分层,在分层导学模式的各个环节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进行学生自选分层;二是备教材,课程标准对不同的知识点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要求,因此在分层导学的问题设计、难度区分上要有分层,在物理教学实施过程的各环节上考虑如何在同一问题上实施解法分层;三是备教法,物理学科课型不同,有新课教学、实验教学、复习课教学等课型,不同的课型需要不同的教法,在实施分层导学的过程中,也需要在教法中设计如何分层。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物理学科的分层导学的实践有其自身的特色和教学模式。

一、分层探究式导学的特色模式及结构

(一)分层探究式导学的结构

1.预习环节

第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猜想与假设。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课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上一次课下课后,教师应布置下一节课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自愿组合成学习或者兴趣小组,指出本节预习应注意的要点和考查要求,通过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完成学案,实现预习、独立探究过程,获得对应的结论。二是准备课堂交流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独立完成。从实施的效果来看,通过这种有抓手的预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预习达成。

第二,预习教材,搜集资料,形成初步结论。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课前小组合作。通过上一节课教师布置的任务,小组内进行分工,每个学生完成组长安排或者自愿参与其中一部分工作。根据导学内容,共同完成探究课题。在完成后,小组成员间进行交流,大家共同讨论实施方案的成效及反思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再进行第二轮实践,形成结论后,提交给教师。二是准备课上交流、质疑。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同学间的良性主动交流,往往分组结束后,能够在一起按照要求完成的组不多,但能够这样做的组收获肯定是丰富的。

2.课堂教学环节

第一,引入新课,课堂展示,交流互动,总结梳理。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课上小组或组长展示。在新课开始之前,教师整合各小组的研究过程,依据不同组的特色进行逻辑整理,选定主持人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展示,展示结束后,由其他小组成员提出问题质疑,由本研究小组成员回答质疑,实现二次交流互动。教师通过前期的安排展示,事实上已经做了初步的指导,使得大家的研究呈现出问题逻辑和发展脉络,再经过学生深入地讨论和交流,使问题的解释越来越通透,使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呈现出多角度、全方位。二是进行课堂交流。课堂交流环节在这一层次得到较好的完成,根据组长负责制,即使组内没有共同的方案,个体还是对主题有想法的,进行这一互动对于打开学生思路、形成思考习惯是有很大帮助的。

第二,师生互评,意义建构,知识迁移。通过学生间的互评,问题得以呈现;通过师生间的互评,问题得以升华和解决。教师在最后的点评,往往话虽不多,占用时间不长,但却切中了本节的重难点,对学生有了更深的启发,使学生用较少的精力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这就是学习中的关键性收获。通过梳理与总结,可以将学生前期的过程凝结为具体的知识总结,形成完整的探究过程,得到知识的建构。会总结才会学习,抓住这一环节,对学生来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一层面的达成对很多学生是有难度的。因为对教师提纲挈领点拨的理解未必可以做到人人都行,一般的学生学到公式就觉得学到关键点了,到此结束了,没有进一步总结巩固的愿望,所以通过分层学案导学让学生看到还有这一层,促使他继续往前更进一步。

3.巩固评价环节

这一环节的要求是分层巩固,分层评价。及时的复习起到的强化作用十分明显,正所谓趁热打铁,根据心理学遗忘曲线,当堂测评反馈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并进行及时更正,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学习的反复性和盲目性,做到小步走,段段清。有效的评价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及时的满足感和收获感,加之同学与教师的肯定,学生本节课的效率和成就感更强,使得学生更爱这门学科,爱这门学科的教师,喜欢每天上这节课,学习进入良性的循环。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乐趣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对于分层的巩固一定要精炼,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的作为基础层,稍微有些难度的作为提高层,让学生“既吃得饱,又吃得香”。在不同的课型中,这三个环节中每个部分的内涵都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的课型有着不同的特色模式及结构。

(二)不同课型的分层导学教学结构

1.新课分层导学结构

(1)预习环节:情境引入,大胆猜想

一个好的探究式导学一定有一个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从生活情境出发,获得意外的感受,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渴望,通过直观的感受提出初步的想法,引导学生如何探究,通过什么路径来探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课堂环节:分组合作与分层探究结合

一节新的课题如果让学生独立完成,难度可想而知,所以通常情况下都会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个体所面对的诸多问题。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导学案能够找到课程的思路,并发现规律。事实上,也有个别学生很有想法,不完全按照既定的规划来走,有自己的想法同样可以证明出结果。如果班级里多点这样的学生,这节课会上得更加有味道。

(3)巩固评价环节:分层训练,按需选择

条条大路通罗马,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最终都能得出结论。在评价巩固环节,需要对掌握层级进行分层,同一个知识点在基础型课程中可能是B级,但到了拓展型课程中就变成了C级,所以巩固分层能够更好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熟悉、应用结论。

2.实验课分层导学结构(www.xing528.com)

(1)预习环节:明确实验目的,通过情景设计方案

实验设计在新课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一节成功的新课探究必然离不开实验探究,但如何设计实验,考虑哪些因素,如何建立模型,都是摆在学生面前的困难。因此,这个阶段就体现出了分层:第一层,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在导学的协助下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执行;第二层,有些有想法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思考应用计算机软件将参数输入,运用计算机模型自主生成数理模型进行实验。在这个问题上,学生间差距很大。

(2)课堂环节:设计交流,合作探究

实验探究过程在高中物理DIS界面中存在两个模式:一个是专用软件;一个是通用软件。专用软件是将实验的参数已经嵌入界面,学生上机只要测对应参数即可通过点击模拟形成结论;通用软件是需要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考虑可能存在的参数,预设可能关系并进行猜想,然后自己输入界面,通过实验,拟合线条数学规律得出结论。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这两个层次差异很大,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要求也是有很大差距的,往往实验能力比较低的学生都选择专用界面,而设计与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会选择后者。

(3)巩固评价环节:巩固与变形的结合

对于基础层面的学生而言,需要掌握到本实验的过程、结论、实验误差分析等;而对于提高层面的学生而言,需要将本实验拓展变形,在同一实验中可能有坐标的变换、图像的移位、结论物理意义的差异等多种变形,更有举一反三的同型知识迁移。因此,在实验问题的巩固分层上,变化是很多的。

3.复习课分层导学结构

(1)预习环节:明确复习目标,构建思维导图

复习课的第一层次需要学生对已经学习的内容有个回顾和总结,大多数学生能够回忆出本章中所有的公式就已经不错了,但对于提高层面的学生而言,就是要把本章内容串联起来,初期是通过推理的办法来建立联系,现在比较流行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通过软件来画可能还容易点,但手绘确实要求有点高。

(2)课堂环节:创设情境,自查反思

物理复习是学生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升对规律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将物理与数学和化学与生物等学科融合,促进形成思维与应用能力的重要内容,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体会与解决,感受物理复习的意义,避免死做题、做死题的题海战术,是对教师学科能力的重要考验。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互动、不断提升的过程,物理的复习就是检测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这一基本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

(3)巩固评价环节:分层训练,步步提升

教师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对物理规律的认识,在分层导学中,不断由简单到复杂,从一种形式变换到多种形式的过程中体现了思维的不断深入和变化的自然逻辑,渗透着探究的思想。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促使学生多角度地认识问题,思维的灵活度得到提升,考虑问题更加全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懂到会再到应用的过程,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升了其举一反三的应变能力,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思路,使其感受到物理学习的美妙,进而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分层导学的不同课型的流程设计案例

通过上述分层探究式导学的模式与结构分析,下面结合教学实际,从新课分层导学、实验探究分层导学和复习分层导学三个案例进一步阐释分层导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体现。

二、分层学案导学反思

学案导学流行了很多年,说明它的优势比较明显。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革新,提出分层导学与探究思路的结合,具体教学的效果相较以前有明显提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学案导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而言,能够顺利完成导学案,就肯定会有收获;对于普通学生而言,实施的难度还是不小的,实验的班级在使用初期相对落下的还不是很大,随着学案不断推进实施,落下的学生开始增多,这个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和精力有很大关系。因为学案导学对学生的要求还是挺高的,不仅要自己回家看书,还要查资料,甚至自己先做个小实验,还要小组分组工作,一起设计讲演稿等,对学生基本自主能力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要求。在面对他组质询时,答不出的尴尬等,使得有些学生是在面子上、时间上放不下。对于分层的要求,也有些学生每次教师不要求就只做基本题,从来不碰A级层面的问题和操作,时间一长,这种个别的负面情绪也会对其他同学产生影响。

其次,学案探究在设计过程中,容易篇幅较大,对于时间有限的学生而言,收到学案的时候就感受到了数量上的心理负担,但探究本身过程设计需要逐层逐步,很难压缩,使得实施过程推进难度较大。学案导学中的探究部分所需要的条件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达到,致使实验探究的效果不是很明显,通过理论设计进行探究对于思维能力较好的学生而言尚需要点拨可以完成,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只有在本节完成后,通过课后反思才可以逐步完成。

最后,学案导学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件很费精力的事情,而且随着高考改革的变化,备课量是很大的。而且,学案导学的使用不能仅仅依赖导学案,还要结合许多新媒体、新手段才能达到导学案本身的优势。关于分层学案导学融合探究,如何利用好手中现有的教学资源,利用好现有不断压缩的教学时间,分层导学不失为一种高效,学生获益最大,教师锻炼最大,学校成效明显的教育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