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病的概念
疾病是与健康相对的概念。健康是指有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各器官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而机体与变化着的外界环境也保持相对平衡,即内外平衡。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性作用下,因自我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现象。在多数疾病发病过程中,机体对病因引起的损害发生一系列抗损害反应。自稳调节的紊乱,损害和抗损害反应,表现为疾病过程中各种复杂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可使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及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发生障碍,从而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行为异常,特别是导致环境适应能力和劳动能力减弱,甚至丧失。
(二)疾病的特征
1.疾病的发生是有原因的
疾病的原因简称病因,包括致病因子和条件。目前,虽然有些疾病的原因还不清楚,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这些原因终会被探明。疾病的发生总有一定原因,但往往不单纯是致病因子直接作用的结果,与机体的反应特征和诱发疾病的条件也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疾病的发生,应从致病因子、条件、机体反应性三个方面来考虑。
2.疾病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因果联系。掌握疾病发展变化的规律,人们不仅可以了解当时发生的变化,而且可以预见可能的发展,及早采取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www.xing528.com)
3.疾病有各种症状
疾病发生时,体内发生一系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由此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这是我们认识疾病的基础。这些变化往往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但就其性质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变化是疾病过程中造成的损害性变化,另一种是机体对抗损害而产生的防御代偿适应性变化。
4.疾病在身体局部和全身上相互关联
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但不同的疾病又在一定部位(器官或系统)有特殊变化。局部变化往往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的影响,同时又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而影响全身,引起全身功能和代谢变化。因此,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应从整体出发,辩证地处理好疾病过程中局部和全身的相互关系。
5.疾病发生时,机体适应能力减弱
疾病发生时,机体内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和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受到破坏,机体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降低,这是疾病的又一个重要特征。治疗疾病的着眼点应放在重新建立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