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适宜的环境
儿童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创设幼儿园的环境资源,努力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氛围,使学前儿童在丰富、和谐、健康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健康认识水平,养成健康习惯,感受健康生活。
1.创设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要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如鲜艳明快的色彩、生动活泼的造型能引起儿童愉悦的感受,而不同的活动和生活区域要根据实际用途营造不同的氛围。举例来说,颜色较浅的墙壁色和色彩艳丽诱人的食物图片适用于进餐环境;明快鲜艳的颜色和收纳性能良好的桌柜适用于大活动室;有益入睡的浅色系和舒适安全的床具适用于儿童休息区,“海底世界”“森林王国”等不同主题的环境创设能增强儿童的愉快感受。环境布置和创设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积极引导幼儿动手设计和制作,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增强动手动脑能力。
2.营造和谐愉悦的心理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3—6 岁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迅速阶段,他们的活动通常带有情绪性色彩;而心理环境作为一种隐性教育因素,对幼儿影响极大。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宽松和谐的精神氛围能够给儿童更加自由自在、轻松愉快的学习和游戏感受,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并帮助他们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知识拓展2-1
教师语言的差异
案例一:在某幼儿园里,小朋友正在进行晨间活动。一个小朋友高高兴兴地跑到“建筑角”准备拿积木拼搭,一不小心,一筐积木全倒翻在地上。老师生气地大声说:“你怎么回事?!光会捣蛋!快把积木捡起来!”这个孩子呆呆地望着老师,等老师视线转移时,他悄悄地走到活动室一角的桌边……
案例二:一个小女孩走出活动室,恰好一个小男孩往里面跑,小男孩把小女孩撞倒在地上,小女孩忍不住大哭起来。老师忙跑过来,对小女孩说:“哎呀,他不小心撞到你了。”接着老师转向小男孩问:“怎么办?”小男孩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此时,小女孩想哭又忍住了。老师对小女孩说:“脸被泪水弄脏了。来,老师用手帕替你擦擦。”老师帮小女孩擦干净脸,整理好衣服后,说,“让老师看看,哟!真漂亮。”小女孩笑了。
为营造和谐愉悦的心理环境,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来构建积极健康的精神环境,尊重儿童个性和主体性,重视平等的师幼关系;重视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家长会、入园和离园接待、家长开放日等渠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宣传和讲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针对每位儿童的具体特点提出合理建议,为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争取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
(二)精心安排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要将无穷无尽的健康奥秘传授给儿童并非易事。幼教工作者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认知规律,选择浅显易懂的教学内容,采取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有关健康的奥秘。比如说,教师进行身体生长发育与身体保护教育活动时,会受到幼儿理解水平的限制,单纯为幼儿讲解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时,教师可以安排幼儿进行“量身高”“测体重”“比照片”“触摸心跳”等游戏,使其通过亲身感受、动手操作等方式丰富自身的感知经验,激发探索身体奥秘的积极性。又比如说,教师讲解火灾、地震、拐骗等意外事件发生的脱险自救方法时,可通过创设适当的模拟情境,激发幼儿脱险自救的情绪,加以适时引导,教给幼儿脱险自救的方法。
(三)渗透到一日生活环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总目标的达成,除了要求教师通过精心安排集体教学活动来教授知识、培养能力之外,还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幼儿园的一日常规活动进行渗透。一日生活环节蕴含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要坚持“保教合一”的思想,深入研究一日生活中的保育、教育因素,在每一环节渗透健康理念,在工作中随时注意观察幼儿,以幼儿生活中的事情为教育素材,有针对性地进行随机教育。
知识拓展2-2
小班散步活动中随机教育案例——安全教育[1]
背景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时常会出现各种情况,而这些情况中蕴含着教育内容,随机教育契机很多。因此,老师要善于捕捉这些有效的教育时机,及时实施随机教育。反之,会丧失良好的教育契机。(www.xing528.com)
保护幼儿的生命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教师要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使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教师要和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幼儿安全教育和保护工作。随机教育是自护教育中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因为幼儿通过亲身体验会有较深的理解,也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过程
1.认识火警电话“119”
饭后散步活动时,波波透过院墙看见焚烧树叶的烟。他大叫起来:“老师,着火了!”我没有直接理会,而是弯下腰来问他:“你怎么知道着火了?”我们的交谈吸引了其他幼儿,有的幼儿露出紧张的神色,有的幼儿紧张地大叫(这说明幼儿已有初步的自护意识)。为在随机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我立刻蹲下来和幼儿聊了起来:“着火了,我们该怎么办呢?”幼儿的回答是,找消防员叔叔,打110,有的幼儿甚至表演了起来。“消防电话到底是多少呢?”幼儿的回答各种各样,有120,有110,就是没有119。这说明:①平常的安全教育还是有效的;②实际联系不够,需要在随机教育中加以强化,做到不但有意识,还能帮助幼儿形成自护能力,尽最大能力离开火源,寻求帮助。我立刻在地上用石头写了大大的“119”,并告诉幼儿:“这是火警电话‘119’。你们还小,发生火灾时,你们要赶快离开,告诉大人请他们帮忙。”
2.初步感知火的危害和益处
我带幼儿去观察火源,让幼儿知道火有好处,也有坏处。看到枯叶还在燃烧并冒出很多烟,幼儿还是以为真的着火了,认为需要请消防员叔叔,打“119”电话。我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烧的是什么?为什么烧它?烧了有什么用处?这种火有没有危害?”幼儿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我相信他们已经明白这种火的意义。
3.进一步感知玩火带来的危害
正好前面有一片枯草被一个调皮男孩烧掉了,我带着他们来到此处观察。“这一大块黑黑的地方怎么了?周围的草漂不漂亮?柔软不柔软?”以此引导幼儿明白随意玩火的危害。
回来的路上,我还讲了发生在大哥哥身上的事,由于玩火点着了稻草堆,引燃了房屋,最后在消防员叔叔和其他大人的帮助下这场火才被扑灭,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我相信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已经种下了安全意识的种子,他们能够明辨是非,知道什么能玩,什么不能玩,知道如何自护。
反思
1.抓住教育契机,灵活进行随机教育
幼儿安全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幼儿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安全教育;幼儿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安全教育也应把握时机。波波的发现就是生活中的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教师抓住了它,并对幼儿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安全教育具有随机性,要让幼儿在真实情感中感受,如果教师认为可以暂搁一下,事后再去教育,肯定缺乏教育力度。因此,我做了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情境式教育
小班幼儿心理活动情绪性极强,认知过程主要受情绪及外界事物左右,不受理智支配。被烧的场景、真实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幼儿,激起了幼儿对草地的爱护情绪及房屋被烧的惋惜情绪,使幼儿深深明白随意玩火的危害。情境式教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感染幼儿的情绪,在内心形成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自我保护能力。
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是教师的责任,而过分消极的保护有时会产生不良后果。只有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才能使幼儿避免伤害,甚至终身有益。教师为了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幼儿健康成长,除了常规的安全教育外还应该抓住一切直观机会,从小班就坚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家园共育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目标与学前儿童教育目标紧密相连,为保证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就要在发挥幼儿园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合作工作,形成教育合力,使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成长。举例来说,家庭是培养幼儿良好进餐、盥洗、如厕、睡眠等生活习惯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幼儿,要特别注意家庭生活中的自然渗透,在养育过程中保证幼儿潜移默化教育的一致性。
本章案例导入中,正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家园教育工作的一致性,而加重了强强的心理负担,从而导致性格“更加怪异”,甚至“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家园共育不仅强调幼儿园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使幼儿教育工作得到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也强调幼儿园充分了解每位幼儿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对每位儿童因材施教,更好地实现与家长的配合。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