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航站楼自助设备的集成,我们首先就会想到把这些设备摆在一个通道上,让旅客不要到处排队,集中在一个地方完成所有的检查。不过简单地把这些设备摆在一起,显然还是不会令人满意的,依旧是安检、边防、登机等等都需识别一次,大家都还有各自的后台或主机。这显然不是集成,只是一个“拼盘”而已。能不能把这些设备都真正集成在一起呢,在技术上其实完全没有难度,从大数据技术、云技术的支撑能力来看是没有问题的。将机场航站楼内安检、海关、边防、检验检疫和航空公司的信息集成在一起,目前存在主要问题、真正的障碍来自行政管理上、来自体制机制方面。
图6-2 机场航站楼自助设备“拼盘”(www.xing528.com)
过去,我们机场做生产信息系统集成时的困难也来自体制机制。当时我们在浦东国际机场做生产信息系统集成,航空公司不愿意把信息提交给机场,空管方面也不愿意。不愿意信息共享和对大量数据处理的技术保障可靠度是当时的最大困难。现在,我们又面临同样的问题。把这些信息集成到一起建立共享的云,边防、海关、检验检疫、机场、航空公司没有推进动力。不仅没有动力,还会遇到巨大的阻力。为什么?因为这项工作的推进会导致推进者的“失业”。例如,机场一旦完成这些集成工作,整个航站楼就可以有很大简化,原航站楼功能性就业岗位就会大幅度地减少,公司的人力成本将大大降低。如果边防检查启用了这样的自助系统,人员编制就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几乎不要一线工作人员。航空公司的值机员和登机口工作人员也将大幅度裁减。于是,眼前的技术革新遇到了来自现有体制机制的巨大障碍。 自己革自己的命,难啊!
自己不改革,别人就会来革你的命。现在,已经有一些体制外的企业在研发集成机场航站楼业务与一体的全新的产品了。例如清华同方下的同方威视就在研制一种以安检设备为主体,集成各相关业务的航站楼系统设备。这种体制外做好新系统,然后突然取代旧体系的发展模式,好像在“互联网+”的时代很常见!例如微信取代短信就是例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