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平安”“平安”或“平安集团”,其中证券监管部门多称“中国平安”,行业监管部门多称“平安集团”)于1988年在深圳成立,2004年6月24日在香港上市,H股代码为02318;2007年3月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A股代码为601318。历经保险业务→综合金融→“金融+科技”30余年的发展,中国平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为探索“金融+生态”商业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体看来,中国平安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8—1998年),探索现代保险,搭建机制平台。1988年,中国平安成立,开始经营财产险业务。1994年开始率先引进个人营销体系,推行个人人身险营销业务。中国平安不断优化股权结构,先后吸引摩根士丹利、高盛公司、汇丰等海外投资者,较早形成了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同时,与日本第一生命等国外成熟险企合作,引进学习国际先进管理制度和国际化管理标准,搭建了以保险为主业的现代化经营平台。
第二阶段(1998—2008年),专注经营保险,探索综合金融。中国平安早在1995年就开始布局综合金融业务,在1995年和1996年先后成立了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1998年,在中国平安的全国工作会议上,马明哲作了题为《构建跨世纪远景,实施新时期战略》的报告,提出平安下一个十年将朝着“国际一流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目标迈进。2003年,中国平安开始在平安集团的统筹下进行综合金融布局,实现金融全牌照。2006年,中国平安全国运营管理中心在上海张江正式投入运营,率先在中国金融保险行业引入“金融工厂”概念,用统一的大后台为前线金融产品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这一时期,中国平安从前线业务和后台支持上初步建立起“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体系。(www.xing528.com)
第三阶段(2008—2019年),强化综合金融实践,探索“金融+科技”。在这一阶段,中国平安贯彻“科技引领金融”的方针,明确“以个人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在不断完善传统综合金融业务的同时,开展布局互联网与科技板块。2012年,陆金所成立,中国平安互联网金融开启全面布局。2014年开始,随着“平安好房”“平安好医生”等公司成立,中国平安深化“互联网+综合金融”模式,围绕“医、食、住、行、玩”等生活场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中国平安的发展愿景也从“个人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拓展为“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在科技运用方面,中国平安于2010年率先推出MIT移动展业平台,随后通过“E行销”“口袋E”“展E宝”等工具,在全销售流程上武装代理人,2015年推出全面向个人客户的平安人寿“E服务”应用程序(后改名“金管家”),打造出联动线上、线下的移动综合金融生活服务平台。2017年,中国平安确立“金融+科技”双驱动战略,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大数据和安全五大核心技术为基础,深度聚焦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两大领域,对内提质增效,提升传统金融业务的竞争力,对外通过输出创新科技与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价值。
从利润构成来看,人身险业务是平安集团利益的主要来源,财产险、银行、证券和信托利润占比之和低于人身险且逐年下降。金融和医疗科技利润贡献程度呈上升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