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后,经验的获取变得非常容易,开始时我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经验,所以易走入笔记的误区当中。
随着记笔记的习惯的养成,笔记会越来越多,当笔记堆积如山时,就超出了自己的掌控,内容看不完、用不到、删不得……因此,我们要认清自己在观念上的盲点,千万不要陷入笔记的误区当中。
小李参加工作六年多,一直保持着记笔记的好习惯,工作上一直非常努力、细致。小李的上司调离,岗位空出来后,公司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让他担任这个职位。小李上任不久后,发现自己工作很吃力,如果只是负责具体工作,他可以很好地完成,但在宏观把控和大局观方面就非常欠缺了。
开始的时候,小李的工作笔记让他在工作上表现出惊人的效率,这也是他得到领导青睐的原因。但小李的工作笔记越来越多,慢慢变成了他的负担,太过于细化和全面的笔记,让他开始忘记了思考,尤其是走上管理岗位后,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记笔记不是一个好习惯吗,为什么会出现小李这样的状况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记笔记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①缺乏目的。记笔记的过程只是为了记而记,笔记内容没有目的性。换而言之,这些笔记内容缺乏目的,实质上没有任何意义,却给笔记整理和阅读带来困难。
②内容分散。所记笔记内容零散,没有经过统一整理,给检索和管理带来困难。因此,相同内容的笔记,最好整理在一起。
③不懂舍得。笔记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累积,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删掉一些已经掌握或不需要的笔记,有舍才能有得。
④内容枯燥。笔记内容要保持简洁、一目了然,最好是图文并茂,如果只是文字堆砌或不断复制、粘贴,这样的笔记本身就容易让人厌烦,更别说激发创意了。
⑤笔记记录不及时。许多人在每天晚上睡觉前才开始记笔记,这种方法是最没有效率的。在工作、乘车、旅游的时候,随时随地记笔记,才能记录到真正具有价值的内容。
⑥文字堆砌。记笔记不要文字堆砌,同样也不必过度在意版面,因为大脑记忆更注重通盘统筹与整合沟通。(www.xing528.com)
⑦过度处理。笔记的分类整理很重要,但不要沉迷在整理与分类中不能自拔。分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次需要改变时,只要做个微调就好,千万不要追求完美分类,这会让记笔记愈加没有效率。
记笔记是个好习惯,但前提是让笔记的价值真正发挥出来,不能陷入观念上的盲点和误区。记笔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一边记笔记,一边根据需求增补取舍,慢慢修正。笔记本要关联着你的具体行动,在你行动的各个环节,都能找到你所需要的记录,这样的笔记本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无论是上下班,还是外出旅游,随身携带厚重的笔记本非常不方便。这个时候,你需要一个便于携带的记事本,它比手中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更加好用。记事本的特点是小,便于携带,作用是将你突然产生的灵感粗略地记录下来,哪怕只记录几个关键词,只写一行字也没有关系。然后,利用乘车等零碎时间拿出来翻阅、思考,说不定就会产生一个伟大的创意。
现在利用智能终端代替笔记本的人越来越多,但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录入速度显然没有用手书写快,而且从思考的角度来说,用手书写的效果更适合大脑记忆。不过智能产品同样也具有优势,比如录制影像资料、语音资料等。因此,怎样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关键。
例如,开会的时候,如果大家都畅所欲言,不必担心记笔记的问题,会后有专门做会议记录的人将内容整理出来,通过云端分享给每位参会者,这样会议效率是不是就会提升很多?与会者根据会议记录,加上自己的想法进行补充和修改,那样工作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点金石
很久之前,有个人得到了一本神奇的古书,书中记载了一个“点金石”的秘密。于是,这个人就按照书中的记载,来到海边寻找一块能够让普通金属变成黄金的石头。这块石头和普通石头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这块石头是温暖的,普通石头都是冰冷的。
这个人来到海边后,立即开始寻找。每捡起一块石头,若感觉不到温热就扔进海里。就这样,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这个动作。过了很久,他已经习惯了这个动作,直至某一天,他捡起了一块温热的石头,想也不想地就扔进了海中。接下来的日子,他重复着捡石头,再把石头扔进海里的动作,甚至已经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扔石头。
故事虽然让我们感到悲凉,却告诉我们,我们的任何行为,只要不断重复就会变成习惯,记笔记同样如此。只要我们每天不断地重复记笔记,就会养成习惯。这种习惯或许没有点石成金的神奇效果,但累积下来,却能积石填海,铺就一条通往成功的大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