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笔记是学习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完笔记后的整理工作关系着所记笔记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无论是学生还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人,对记笔记都不陌生,但是真正能记好笔记、做好笔记整理的人却少之又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没有养成良好习惯;二是对记笔记这件事的重视程度不够,单纯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只重过程不看结果。有些人随手记了随手扔,或者记笔记时就不用心,后期也就没有办法整理。
整理笔记也是一门学问,纸质笔记与数字笔记的整理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总体思路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完成信息的整合和管理,将记录下来的关键词、符号等补充成完整内容,形成相互关联且具有完整逻辑的内容。随着笔记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杂,整理工作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学会一套行之有效的笔记整理与管理的方法。简单来说,整理笔记要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①认真记笔记。笔记记得是否认真,决定了笔记能否被成功整理。如果笔记记得简洁明了、关键词清晰,那么后期的整理难度就会降低;如果记了什么自己都看不明白,整理也就无从下手。
②整理要迅速。记完笔记后,要抓紧时间对笔记进行整理,这也是笔记整理的重要前提。时间一长,大脑中的相关记忆就会缺失,不利于整理出完整的知识结构,一定要在大脑还保留残存记忆的时候,及时对笔记做出修补整理,保证笔记的完整性。
③修改要准确。修改是整理笔记的重要一环,对错字、符号以及其他不准确的地方进行修改补充,尤其要注重对核心内容的修改,保证笔记内容的准确性。
④逻辑要清晰。对笔记内容进行梳理,整理好前后逻辑关系,用序号标注清晰,然后列出提纲,做好目录,这样会让笔记更具条理性。
⑤取舍要果断。用颜色突出的笔对笔记内容重点进行标注、分类,比如哪些内容是需要分析的,哪些问题是需要查询解决的,哪些内容是需要摘抄的,哪些内容是着急要解决的,等等。同时,还要将无关紧要的内容或已经办完的内容删掉,让笔记更加简明、系统。
⑥学会编目录。笔记越记越多,为每一本整理好的笔记做一个目录,进行分类管理就显得非常必要。将笔记分好类,同类知识放在一起,标注序号,然后编写一个清晰的目录清单,等到需要用到笔记时,就可以按照目录进行查找,这就让笔记更加便捷好用。
其实,无论是记笔记还是整理笔记,都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它能将琐碎的事情变得条理化。数字笔记的整理原则与纸质笔记的整理原则完全相同,只是录入方式不同。数字笔记可以保存图像、链接等资料,在整理过程中需要将分类做得更加细化一些。
整理笔记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一次梳理内心情绪的过程。上学时,我们习惯于按照不同科目准备相应的笔记本;走上工作岗位后,同样需要将工作笔记分门别类,整理出条理清晰的笔记,让工作更加高效。
智能终端的应用,让人们记笔记的形式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拍照、视频等视觉元素的加入,也是纸质笔记难以做到的,带给人们更加深入的笔记体验。下面以Evernote为例,与大家分享一下照片笔记的整理小技巧。(www.xing528.com)
①打开Evernote,新建一个相册笔记文件夹。
②选择拍照功能,就可以拍摄你想要拍的景物或文件。
③拍照之后,可以在照片下面编辑文字,这里可以标记所拍摄景物的地点和介绍,也可以是你拍摄的文章重点,等等。
④你还可以给你的照片笔记加上一个标签。标签应是你可以记住这个照片笔记的关键词、字或符号等,以便用到时能快速搜索。如下图所示,加上标签的笔记,搜索起来就方便了很多。
⑤Evernote还有一个智能贴纸功能,如下图所示。利用好智能贴纸,也会让日常笔记的整理变得更加轻松。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记笔记与整理笔记可以说是既简单又不容易做到的事,也是点滴积累的过程。记笔记的过程可以锻炼我们的听力、录入能力以及专注度,整理笔记则能锻炼我们的记忆力、思考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等。
听讲座或演讲时,稍微注意力不集中,就有可能漏掉重点,尤其是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如音乐、多媒体视频、幻灯片等出现在讲座或演讲中,这就加大了记笔记以及事后整理笔记的难度。对此,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将记与整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信息,发现并辨识它们所潜藏的线索,整理出真正具有价值的笔记内容。
《白氏六帖》
我国古代许多文学家、诗人的著作,大都从记笔记开始。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在自己的书房中摆满各种陶罐,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都记录下来,然后放进陶罐里,并在每个陶罐上都贴上了标签。
每隔一段时间,白居易就按照陶罐上的标签,将里面的笔记整理出来,写成文章。融典故、成语等为一体,共计三十卷的《白氏六帖》就是采用这种方式整理完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