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图文并重,将各级主体通过隶属关系层级表现出来,将图像、颜色、关键词进行有机链接,形成记忆链,充分运用大脑机能,激发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东尼·博赞在1970年创建的表达放射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简单而有效。东尼·博赞说:“我画思维导图源于以前读书时,我做的笔记堆得像山一样高,但是考试时却感到绝望。我开始慢慢找每页笔记中的关键词,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然后用线连起来,再用方框将关键词圈出来,这才发现,我所做的笔记有90%都是没用的。”
思维导图当然也可以运用在笔记上,与传统笔记相比,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保存笔记,有着巨大的优势。首先,思维导图笔记没有冗长的文字内容,关键词全部来自于提炼加工;其次,思维导图笔记结构清晰,主体与层次逐级扩散,表达的内容层次更加直观;再次,思维导图笔记更容易让人把握核心内容,方便记忆。下面就以读书笔记为例,为大家介绍一下思维导图笔记的制作流程:
①阅读。要想制作思维导图读书笔记,首先要阅读。如果是前后章节逻辑性不强的书籍,可以阅读完一章后画出重点,再进行整理;如果是整体性较强的书籍,则需要读完整本书后再进行整理,然后制作思维导图笔记。
②框架构建。制作思维导图笔记框架,可以利用书籍目录,或者选择书中的重要部分,将书籍的主要框架体现在思维导图中。
③关键词录入。提出书中重要部分的关键词,然后录入到思维导图中,将自己画出的重点简单录入即可,不需要润色修正。
④整理与修正。不同读者读同一本书的目的不同,需求点也就不同,那么就要根据自身需求,对思维导图主题与支线进行调整,使之符合自己的需求。
⑤细化论证。将书中主体内容的关键词与相应论证部分放入分支,完成了整个框架的构建,这时要做的就是思维导图笔记的细化。这个细化内容主要是每个分支的逻辑性与语言,将书中原话转变成自己可以理解的话并尽量简化,同时将逻辑关系理清,用分支形式表现出来,这个时候的思维导图笔记层次就比较清晰了。
⑥杂项处理。将单独画出来的与框架内容无关的内容,仔细再读一遍;与整理出来的框架有关的内容,可以加入到相应支线中去;有些与全书无关的内容可以舍去,或单独留存在支线中。(www.xing528.com)
从知识管理角度而言,思维导图笔记在知识保存、共享、使用以及创新等方面,作用都十分明显。制作思维导图笔记,可以用手绘,也可以用电脑软件制作,相比而言,手绘的效果更佳。
也许有人认为,绘制思维导图笔记太浪费时间。其实不然,当你在读一本书的时候,别说记住书中多数内容,读一遍很可能连目录都记不住,对书中知识的汲取是十分有限的。而在绘制思维导图笔记的过程中,你就已经将整本书的知识结构完全弄清了,而且大脑会随之思考,并产生创新意识,从这个角度来说,其效率非常高。
想要制作思维导图读书笔记,没开始阅读之前就着手制作是不行的,甚至只读1~2遍也无法做出自己想要的思维导图。最好的办法是,将书的目录与内容先看一遍,在读第二遍时开始画重点、做笔记,将书中的要点都找出来,然后再开始制作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框架制作出来后,就是整本书的知识树了,这个时候再根据自己所要的知识点,进行内容上的增补。切忌罗列全书内容,如果只是内容罗列,那么思维导图笔记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东尼·博赞说:“中国的文化是我的老师之一,我一直研究中国历史,孔子、老子都是世界上功力非凡的思想家,通过汉语我们认识到,我们的错误在于发展了抽象的现代文字,却忽略了具象的象形文字。汉字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所以在我的思维导图中不但有字符、数字,还有图案……”
无论是思维导图笔记还是其他类型的笔记,其制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协助大脑记忆,激发创新性思维,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高效。思维导图无疑更适合人类大脑的思维模式,思维导图笔记将做笔记与思考的过程完美结合。因此,我们在做笔记时,不能流于形式,任何没有思考价值的笔记,对知识点的吸收都很浅薄。另外,要记住,只有反复阅读自己所记的笔记,才能加深记忆和理解。
智力魔法师
作为人类大脑潜能研究专家,东尼·博赞因创建了“思维导图”而闻名世界,著有八十多部各类作品,在一百多个国家以三十多种语言出版,被誉为“智力魔法师”“世界大脑先生”。他是世界记忆力锦标赛创始人、世界快速阅读锦标赛创始人以及思维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东尼·博赞曾经在一天内通过卫星电视,同时给英国和美国十个不同地方的孩子上课,每个分会场一万人,共计十万多人,创造了一天内教授最多学生的世界纪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