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种繁多
在中国,每年新出图书品种已逾30万种。如此多的品种不仅书店的货架无法承受,营销工作者也同样无所适从。全国约570家出版社平均年出书量在500种左右,加上历年的积累,需要推广的品种不下几千种。营销人员要记住这么多图书,了解每种图书的特点,进而向人们介绍、推荐,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量的品种使营销工作困难异常。
2.定价低
我国图书的定价主要参考的因素是图书的用纸量(印张)。一般情况下,每印张定价1.60—2.20元,每面0.10—0.14元。30元一本书是一般读者的心理价位。出版社一般都采用低定价策略以应对竞争局面。
3.种类复杂
我们的社会有多少学科,图书的种类就有多少。很多书店图书上架就是按学科的。一般情况下,按一级学科分类上架,如经济学、管理学、医学,对读者找书还是不方便,经常要分到二级学科或更小的学科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卖场为此建立导购系统,增加卖场面积,增加运营成本,这些都降低了效率,降低了行业间的竞争力。每一种书都有其特定的读者群,每一种书都要有特定的营销范围和手段,复杂的图书种类加大了图书营销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www.xing528.com)
4.必需品抑或奢侈品
图书的特性介于必需品和奢侈品之间,有时是必需品,有时又是奢侈品。课本对学生是必需品,专著对该学科学者是必需品。买一本书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这本书就是必需品;相反,就是奢侈品。一本小说对文学爱好者是必需品,而对电脑爱好者来说是奢侈品。更多的时候,经济条件决定了一本书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
5.图书是阅读后才能用的商品
作为商品,冰箱插上电就能用,衣服拆了包装就能穿,而图书必须通过阅读才能使用。这是图书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图书购买者的购买行为与众不同。购买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比较、阅读,根据自己的学识和经验决定是否购买。很多营销手段在这里不太好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