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后期禁军的主要来源的介绍

唐后期禁军的主要来源的介绍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多次因临时需要召募而来的士兵,主要来源是京城及周边地区居民,不仅仅是“佣保市井”“沽贩之徒”,还有大量的游民、游手[1]。考虑到京城内外充斥着大量外来和流动人口,推测会有相当一部分无固定居所和稳定职业的人会踊跃应募,但战事结束后,这些人的去向不明,并没有形成稳定的禁军。李泌的这次整顿,将他们一律编入神策军,他们有了正式身份和户口,应该转换为著籍人口了。

唐后期禁军的主要来源的介绍

唐代军队的地方化是个普遍现象,驻守京城的中央禁军也有同样倾向,但又有其特殊性。禁军的市民化和世袭化,从唐后期开始逐渐凸显。进入禁军的主要由几部分人组成:一是陆续收编的藩镇军队,有的直接转入禁军系统如神策军,有的纳入编制后以行营的名义受中央统辖而继续驻守京畿以西诸镇,屯驻京畿的军将恃恩骄横,常驻京畿的则逐渐市民化和世袭化。二是多次因临时需要召募而来的士兵,主要来源是京城及周边地区居民,不仅仅是“佣保市井”“沽贩之徒”,还有大量的游民、游手[1]。考虑到京城内外充斥着大量外来和流动人口,推测会有相当一部分无固定居所和稳定职业的人会踊跃应募,但战事结束后,这些人的去向不明,并没有形成稳定的禁军。三是京畿常住人口,富室和商贾及其子弟,奸猾无赖,普通市民,通过各种途径寄名以神策军为代表的禁军,他们中的很多人照常生活,平时不进行军事训练,往往倚仗军士身份,为非作歹。第一类人,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和收编举措受到局限,而逐渐减少;第二类人往往不具有稳定性;饱受诟病而又不具备战斗力的主要是第三类人,但他们的影响大,往往成为京城市民利益的代言人,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又有盘根错节、上挂下联的复杂关系,也成为京城无法根除的痼疾。

德宗贞元(公元785—805年)初,时任宰相的李泌对自天宝以来,“安西、北庭奏事及西域使人在长安”滞留长达数十年,且仰给官费的“胡客”进行清理整顿,共计四千人,先是征求他们的意见,是否愿意被遣送回国,结果胡客“无一人愿归”。于是实行第二方案,“皆分隶神策两军。王子、使者为散兵马使或押牙,余皆为卒,禁旅益壮”[2],岁省经费“五十万缗”[3]。这些胡客早就融入坊市和居民打成一片,“留长安久者,或四十余年,皆有妻子,买田宅,举质取利”[4],自然属于广义的“市井沽贩”之徒。这些“胡客”,最早是作为使团和商队而长途跋涉来到长安的,但因种种原因,滞留达几十年,从外来人口变为常住人口。李泌的这次整顿,将他们一律编入神策军,他们有了正式身份和户口,应该转换为著籍人口了。(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