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蓬勃发展的京城(皇家、官府)建筑业

蓬勃发展的京城(皇家、官府)建筑业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唐一代,长安皇家、官府、公共重大工程所需数量巨大的人力,史不绝书。各官署及官府机构建造和修缮花费亦极为可观,据载,仅京兆府府廨就用去20000贯钱,河南府廨,占洛阳宣阳坊半坊之地。虽然工程的归属比较模糊,但也是征调夫役进行营建的。潘镛先生在《唐代的长安》一文中推算唐长安城的宫城约占全城总面积的3.7%,皇城约占6.3%,居民区约占63.8%,其他面积为道路、河渠等设施所占。

蓬勃发展的京城(皇家、官府)建筑业

有唐一代,长安皇家、官府、公共重大工程所需数量巨大的人力,史不绝书。大臣们的进谏、劝阻,亦史不绝书。

官府和皇家系统在长安的建筑工程(非私人建筑),据《册府元龟·帝王部·都邑二》的不完全统计,从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9年)到唐宣宗(公元846—859年在位)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各朝重要工程记载如下:高祖2次,太宗4次,高宗10次,玄宗10次,德宗13次,穆宗3次,敬宗3次,文宗8次,武宗2次,宣宗4次。肃、代两朝未载,昭宗时期1次,是在朱温(后梁太祖,公元907—912年在位)的主持下进行的,可忽略不计。兴造规模比较大和频率较高的是隋,唐朝则是太宗、武则天、玄宗、德宗、文宗时期记载比较多。肃宗和代宗朝,可能是战乱时期无暇修造或没有进行较大的工程,缺载[3]。工程最多征用七十万民夫,工期阶段性持续最长时间是九十天,还有一些工程从开始到完工,中间有停歇,持续数年。

各官署及官府机构建造和修缮花费亦极为可观,据载,仅京兆府府廨就用去20000贯钱,河南府廨,占洛阳宣阳坊半坊之地。再如南唐袁州,总六百余间[4],规模可见一斑。白居易为苏州刺史,府衙内景致宜人,超出他的想象[5]。此外,中央和地方官府都非常重视官衙内的装饰,壁画是最重要的装饰,装饰工程所需画师、画匠、工匠和大量材料的支出,必然不菲。

都城内外的官府修建业可分为几类:一是必须营建修缮的城、墙、宫殿、官署、庙、楼、阁、门、坛、仓窖等;二是城市基本建设及设施;如道路、坊墙、官舍、桥梁、沟渠、绿化等;三是城内外的水利工程及设施;四是皇家寺观等。虽然皇家营修与官府公共事务工程有不同,经费来源也不同,但因都是由官府有关部门主持和征调人力、物力,也可以归为一类。由官府主持的各类工程,工程浩繁,用工费,用时长,大大小小工程具有不间断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都城的营建,所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非其他工程可比。[6]

隋文帝(公元581—604年在位)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兴建大兴城,以左仆射高颎为营建新都大监[7],太子左庶子宇文恺“领营新都副监”[8],“创制规模”,主持设计工作。[9]第二年三月竣工,以后又陆续有修缮、增高、加固之举。大兴城(唐长安城)外郭城规模“周六十七里”[10]。城垣则累次迭筑,逐渐加高,规模较大的如隋炀帝(公元604—618年在位)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动用10余万人在宫城和皇城以外对外郭城进行续修工程。[11]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十一月,为修京城罗城,“和雇京城百姓四万一千人,版筑三十日而罢,九门各施观”[12]。如每人每天工作量计一工,共计一百二十三万工。

再如隋炀帝大业元年,营建东都洛阳,以杨素为营东京大监[13],以杨达、宇文恺等为副监[14]。据《大业杂记》载:“一时布兵夫周匝四面,有七十万人。”[15]“九旬而就。”[16]“城周匝两重,延袤三十余里,高四十七尺,六十日成。其内诸殿基及诸墙院又役十余万人。”[17]隋书·食货志》的记载为:“始建东都,以尚书令杨素为营作大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18]还有配套工程西苑,规模更大。《大业杂记》载:“元年夏五月,筑西苑,周二百里。其内造十六院,屈曲周绕龙鳞渠。”[19]其他配套工程还未计,主体工程大约用时十个月。(www.xing528.com)

长安和洛阳的扩建和修缮工程频繁持久而具有一定规模。如有名的大明宫,原为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所置永安宫,后改名曰大明宫以备太上皇清暑[20],南接京城之北面,西接京城之东北隅。规模宏大,南北五里,东西三里,“公卿百僚争以私财助役”[21]。高宗龙朔年间(公元661—663年)又大加兴造,陆续修建了蓬莱宫、含元殿紫宸殿、宣政殿、蓬莱殿等,宫内外还有很多建筑和设施。

仅据《册府元龟·帝王部·都邑二》,列举的长安重要工程即60余项,如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营弘义宫”,武德八年(公元625年)造太和宫于终南山,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修永安宫(九年改大明宫),玄宗开元二年(公元714年)修兴庆宫之勤政务本楼和花萼相辉楼,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于骊山温泉宫,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修兴庆宫,天宝元年(公元742年)造长生殿,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于禁中造百尺楼,等等。[22]再如唐玄宗为其胞妹金仙、玉真二公主所修道观,可谓京城一绝。《两京新记》载,金仙女官观,“制度造为京城之华丽”;玉真女官观,“事源物制与金仙同”;“此二观南街东当皇城之安福门,西出京城之开远门,车马往来,实为繁会。而二观门楼琦榭,耸对通衢,西土夷夏,自远而至者,入城遥望,窅若天中”。[23]宏伟华丽,尽在此中。虽然工程的归属比较模糊,但也是征调夫役进行营建的。

类似这样的修建很频繁,史籍也仅是择要而记。

潘镛先生在《唐代的长安》一文中推算唐长安城的宫城约占全城总面积的3.7%,皇城约占6.3%,居民区约占63.8%,其他面积为道路、河渠等设施所占。[24]按照他的比例计算,城市设施所占据城市面积达到了26.2%。因此,需要的修缮和维护是持久而频繁的,所用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非常可观的。

这些城内公共设施的修缮,如修桥、修路、挖沟、开渠、修补城墙坊墙、零散修缮等中小型工程,虽然规模不大,但也是持续和频繁的,人力、物力从何而出,仅有些零星记载。目前看到的有关记载,如坊墙的修缮,经常由坊内众人共修,但从制度上似无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