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粮食成为长途贩运的大宗商品

粮食成为长途贩运的大宗商品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后期,粮食作为长途贩运的大宗商品,正是在农业发展、城市人口增加的基础之上的。如吉州“土沃多稼,散粒荆扬”[40],显然是指吉州的粮食通过长途贩运,用以供应工商业发达、城市和非农业人口众多的荆扬两州。粮食加入大宗商品的长途贩运,是城市中不依靠官府官运漕粮人口大量增加的基础,这些不吃官粮的人,除一部分城中原有的居民,大部分是外来的工商杂户及从事各种服务或运输行业者。

粮食成为长途贩运的大宗商品

唐后期,粮食作为长途贩运的大宗商品,正是在农业发展、城市人口(主要是工商业人口)增加的基础之上的。如吉州“土沃多稼,散粒荆扬”[40],显然是指吉州的粮食通过长途贩运,用以供应工商业发达、城市和非农业人口众多的荆扬两州。杜甫诗“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说明粮商通过海船将米运至北方地区。五代时期,南粮北运已形成一定规模。《玉壶清话》云“淮浙巨商,贸粮贾斛,万货临汴”[41],正反映了这种情况。

某些粮商,囤积居奇,乘时射利,《唐国史补》卷中载“江淮贾人积米以待踊贵,图画为人,持钱一千,买米一斗,以悬于市”[42],说明粮食市场的普遍。

中小粮商如广陵江阳人李珏,世居城市,贩籴自业[43],洪州胡氏子,“主船载麦,溯流诣州市出售”[44]。还有同时经营商品粮种植和销售的,如泉州龙溪人林昌业,“有良田数顷,尝欲舂谷为米,载诣州货之”[45]

粮食加入大宗商品的长途贩运,是城市中不依靠官府官运漕粮人口大量增加的基础,这些不吃官粮的人,除一部分城中原有的居民,大部分是外来的工商杂户及从事各种服务或运输行业者。

(六)人口统计及增长的特点

由于人口流动及流动人口,官方统计的城乡户口数都无法反映真实情况。杨炎实行两税法,查核土户客户共三百余万,“浮冗之辈,今则众矣”[46]。如范阳,领户万,“流庸附占者亦如之”的情况比比皆是。大量“流庸”“浮寄”的存在,使各大中城市的实际人口远远超出官方的统计数字。

唐代,人口增长的特点是,南方人口增长的速度和人口数量逐渐超过了北方,城市人口的增长超过了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趋势极为明显。以关内道为例,开元年间官方统计户数为710352,全道共有一百多个县,京兆府下辖长安、万年两县,著籍户数在8万左右,人口达百万以上。《旧唐书·地理志》载,京兆府,天宝领县23,户36万余,口196万余。长安城置万年、长安两县,盛时人口达百万以上。如按杜佑的推估,隐漏户口相当于著籍户口二分之一,京兆府人口当在300万左右,长安就集中了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口。河东道开元户数为723367,仅太原府就达10万户以上。可以说各区域,大中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是本区域的晴雨表。

【注释】

[1]〔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七七“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三月己巳”条,中华书局,1956年,第5516页。

[2]〔后晋〕刘昫:《旧唐书》卷一一《代宗本纪》,中华书局,1975年,第292页。

[3]据冻国栋《唐代人口问题研究》第四章,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59页表。

[4]〔唐〕岑参:《秋夜闻笛》,〔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〇一,中华书局,1960年,第2107页。

[5]〔唐〕韩愈:《出门》,《全唐诗》卷三三七,第3787页。

[6]〔唐〕贾岛:《望山》,《全唐诗》卷五七一,第6671页。

[7]〔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四六《李栖筠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4736页。

[8]〔唐〕权德舆:《论旱灾表》,〔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四八八,中华书局,1983年,第4980页。

[9]〔唐〕魏征:《隋书》卷二九《地理上》,中华书局,1973年,第808页。

[10]据冻国栋《唐代人口问题研究》第173页表。

[11]〔宋〕王钦若等编修《册府元龟》卷六四《帝王部·发号令三》,中华书局,1960年,第716页。

[12]〔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卷六三《张全义传》,中华书局,1976年,第839页。

[13]《新唐书》卷五三《食货志三》,第1368页。

[14]参见史念海《唐代历史地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11—130页。

[15]《新唐书》卷三四《五行一》,第886页。

[16]据冻国栋《唐代人口问题研究》,第151页表。

[17]据冻国栋《唐代人口问题研究》,第157页表。

[18]据冻国栋《唐代人口问题研究》,第161页表。

[19]〔唐〕赵嘏:《送沈单作尉江都》,《全唐诗》卷五四九,第6356页,一作许浑诗。

[20]〔宋〕王溥:《唐会要》卷八六《关市》,中华书局,1955年,第1579页。(www.xing528.com)

[21]据冻国栋《唐代人口问题研究》,第165页表。

[22]〔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九《唐扬州之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22页。

[23]〔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四〇四《肃宗朝八宝》,中华书局,1961年,第3254页。

[24]《旧唐书》卷三九《地理志二》,第1522页。

[25]《资治通鉴》卷二五三“僖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正月”条,第8195页。

[26]〔唐〕元稹:《遗兴十首》,《全唐诗》卷三九八,第4467页。

[27]〔唐〕韩偓:《过汉口》,《全唐诗》卷六八二,第7818页。

[28]〔唐〕郑薰:《内侍省监楚国公仇士良神道碑》,〔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卷九三二,中华书局,1966年,第4904页。

[29]据冻国栋《唐代人口问题研究》,第206页表。

[30]〔唐〕杜牧:《樊川文集》卷四《怀钟陵旧游四首》之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65页。

[31]据冻国栋《唐代人口问题研究》第206页表。

[32]〔唐〕刘禹锡:《白太守行》,《全唐诗》卷三五五,第3984页。

[33]〔唐〕吴融:《风雨吟》,《全唐诗》卷六八七,第7901页。

[34]〔唐〕皮日休:《奉和鲁望早春雪中作吴体见寄》,《全唐诗》卷六一三,第7069页。

[35]〔唐〕白居易:《白居易集》卷五五《除裴堪江西观察使制》,中华书局,1979年,第1156页。

[36]〔唐〕李华:《润州丹阳县复练塘颂》,《全唐文》卷三一四,第3293页。

[37]〔唐〕权德舆:《论江淮水灾上疏》,《全唐文》卷四八六,第4962页。

[38]〔唐〕杜牧:《上宰相求杭州启》,《全唐文》卷七五三,第7806页。

[39]〔唐〕杜牧:《李讷除浙东观察使兼御史大制》,《全唐文》卷七四八,第7753页。

[40]〔唐〕皇甫湜:《吉州庐陵县令厅壁记》,《全唐文》卷六八六,第7027页。

[41]〔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三,中华书局,1984年,第26页。

[42]〔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35页。

[43]《太平广记》卷三一《李珏》,第200页。

[44]《太平广记》卷三七四《胡氏子》,第2974页。

[45]《太平广记》卷三五五《林昌业》,第2813页。

[46]〔唐〕杜佑:《通典》卷七《食货七》,中华书局点校本,1988年,第15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