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教师疾病防治教育策略

幼儿教师疾病防治教育策略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提升教师疾病防治教育理念的策略幼儿教师传染病防治教育理念存在园所差异,提升教师教育理念可能促进幼儿疾病认知发展。应该注意建立幼儿教师与保育员的良好工作伙伴关系,让教师和保育员一起帮助幼儿学习如何养成行为,防治疾病,保持健康。同时要结合一日活动随机教育,确保幼儿养成健康行为,提供防治疾病的认知。随着医学的发展,幼儿很多的疾病通过预防接种可以避免。

幼儿教师疾病防治教育策略

(一)提升教师疾病防治教育理念的策略

幼儿教师传染病防治教育理念存在园所差异,提升教师教育理念可能促进幼儿疾病认知发展。

尽管教师都认同幼儿园“保教结合”的基本原则,但这一理念应得到提升。保教结合是我国学前教育中特有的一条原则,不难理解,保教结合就是保育与教育紧密结合。如果重保轻教,只照顾好幼儿安全健康,保证幼儿吃饱穿暖,不用教育幼儿健康知识;或者重教轻保,只传授知识,而不注重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都是片面的认识。应该注意建立幼儿教师与保育员的良好工作伙伴关系,让教师和保育员一起帮助幼儿学习如何养成行为,防治疾病,保持健康。

在具体教育理念时,应帮助教师建构成熟的教育观念,有了具体教育理念的指导,教师在平时教育活动中行动更加明确,从而更好地帮助幼儿促进疾病认知发展。

总之,应该注意建立幼儿教师与保育员的良好工作伙伴关系,在具体教育理念时,应帮助教师建构成熟的教育观念,让教师和保育员一起帮助幼儿学习如何养成行为,防治疾病,保持健康。

(二)采取多种疾病防治教育形式的策略

幼儿教师开展的传染病防治教育形式不一样,幼儿疾病认知存在园所差异,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可能促进幼儿疾病认知发展。

根据流行病统计,学前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为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幼儿无一例外地患过具体的疾病,既然疾病给幼儿带来了疼痛和不便,那么适时适宜加深幼儿对疾病痛苦的记忆,然后引导他们珍惜健康。

促进幼儿疾病认知发展,既要开展系统的教育,也要注重随机的教育。对于幼儿不太容易理解的健康常识、不太容易掌握的健康行为技能,还是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精心设计活动,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理解和掌握。同时要结合一日活动随机教育,确保幼儿养成健康行为,提供防治疾病的认知。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要把握时机。”

渗透一日活动的主题教学可以帮助幼儿疾病认知发展。系统的主题教学有其教育过程,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评价。结合一日活动开展,包括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游戏能引发幼儿探究疾病病因和防治方法的兴趣和好奇,结合游戏活动,可以提高幼儿参加疾病防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巩固和复习教育内容。结合生活活动中幼儿入园、进餐、喝水、洗漱、如厕、睡眠、离园等各个环节,主题教学才能产生效果,从而真正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总之,设计适宜的系统教学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评价,结合一日游戏、生活活动随机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疾病认知发展。

(三)创设良好疾病防治教育环境的策略

幼儿教师传染病防治环境创设不一样,幼儿疾病认知存在园所差异,丰富园所环境创设可能促进幼儿疾病认知发展。

幼儿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环境具有教育功能,良好的环境创设不仅直接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提高疾病防治认识。正如《纲要》总则要求的:“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首先,幼儿园应该创设健康的物质环境,例如:自来水旁边的洗手图示、玩具架上的安全标识、园内大型玩具的警示标志等等。其次,幼儿园应该创设形象、丰富的环境,环境的丰富有利于促进幼儿疾病认知发展。再次,幼儿园应该创设互动的环境。即教师根据幼儿水平,在环境创设时灵活增加一些由幼儿完成的任务。可以采用师幼共同创设环境的方式,比如鼓励幼儿自己更新健康区域,通过回去查资料促进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发展。

同时,幼儿园还应当重视创设健康的心理环境,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物体与空间更有利于幼儿的疾病认知发展,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室内医院区域角、自来水龙头旁的洗手图示、就餐后的洗手提示图片等尽量活泼生动,符合幼儿心理特点,有利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户外则粘贴一些爱运动的健康幼儿图片,激发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培养幼儿锻炼身体的好习惯。(www.xing528.com)

总之,创设形象、互动的环境,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物体与空间更有利于幼儿的疾病认知发展。

(四)运用信息技术丰富疾病经验的策略

电视电脑等传媒利用其广泛性、形象性的特点,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丰富幼儿疾病经验,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疾病概念、病因解释,而这些可能帮助幼儿形成更多的疾病预防、治疗的正确认识。

所谓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从现代教育技术来看,电视、电脑呈现的图像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符合幼儿具体形象的认知特点,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弥补幼儿疾病经验的不足,促使幼儿更好的理解疾病概念、病因解释,而这些能帮助幼儿更好的形成疾病预防、治疗的正确认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运用的主要策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如《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应遵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原则,开展疾病防治教育。

比如,当社会出现广泛流行的传染病,为什么传染病会传染呢?幼儿一方面充满好奇,另一方面教师又难以解释原理,如果播放相关新闻,设计电脑动画来模拟演示传染途径,能使幼儿知道了传染的接触性,有了感受的基础,又有了形象的媒体再现,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并获得了正确的知识。还有幼儿对疾病有着天生的恐惧,提到医院、打针总是很不愿意的。随着医学的发展,幼儿很多的疾病通过预防接种可以避免。教师通过动画片一些勇敢孩子塑造幼儿学习的榜样,可以帮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预防疾病。

同时,需要警惕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局限性,教师不能一味依赖多媒体技术,强调知识教学,忽视了师幼情感互动,忽视体育活动。这就需要注意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幼儿疾病认知后注重帮助幼儿形成良好态度和行为。

总之,电视、电脑等传媒拥有广泛性、形象性的特点,有利于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丰富幼儿疾病经验,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疾病,而这些可能帮助幼儿形成更多的疾病预防、治疗的正确认识。

(五)实现家园社区合作共同教育的策略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

对家长、教师的调查结果反映,家长希望从幼儿园得到更多的教育信息,而教师也认为家长的配合是十分重要的,加强家园合作工作将有助于促进幼儿疾病认知发展。

幼儿园要增强家长对疾病防治教育的意识,通过幼儿园或班级的家园宣传栏、联系手册、家长学校讲座或家教学习资料等形式,让家长了解班级疾病防治教育目标。也可组织家长开放日,邀请有教育经验的家长来园担任客座教师等,引导家长与班级实施同步教育。这种同步,往往比教师只在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效果更有效、更巩固。

同时,随着社区参与学前教育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家庭、幼儿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疾病认知发展。教师应充分开发社区在疾病防治教育中的功能。

幼儿对于走出幼儿园,到社区中活动,心里都会异常兴奋,都会情绪高涨。根据幼儿这一特点,为扩大幼儿视野,丰富幼儿新鲜经验,使健康教育更生动、更生活。教师应积极与社区合作,利用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场所,让幼儿走进社会的大课堂,如在社区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组织幼儿为社区的老人和同龄人做一些简单的卫生知识宣传,请社区的医生等与幼儿共同讨论有关的一些问题。公共资源与公共信息能开阔幼儿的视野,帮助幼儿理解更多关于疾病健康、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知识。

促进幼儿疾病认知的发展,应充分发挥幼儿园、家庭、社区三者各自的积极作用,让教师与家长、社区人员互相配合,三者一体化将产生综合、有效的协同教育效应,促进幼儿疾病认知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