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分析

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分析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治因素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当政治压力足够大时,就会迫使中央银行对其货币政策进行调整。

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分析

1.货币政策的时滞

货币政策从制定到实现最终目标,必然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为货币政策的时滞(Time Lag)。从需要采取货币政策行动的经济形势出现,到中央银行认识到必须采取行动,也需要时间,即认识时滞(Recognition Lag);从中央银行认识到必须采取行动,到实际采取行动,也需要时间,即决策时滞(Decision Lag);上述两种统称为内在时滞(Inside Lag)。从中央银行采取货币政策措施,到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取得效果,还需要时间,这称为外在时滞(Outside Lag)。

内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一般时间较短。外在时滞主要由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一般时间较长。

经济学者对于时滞长短的认识不同,有的认为6~9个月,有的则认为至少2年。

2.合理预期因素的影响

合理预期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以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R.卢卡斯(Robert Lucas)为代表的合理预期学派提出的一种以合理预期为假说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政策的思想体系。合理预期(Reasonable Expectation)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是指社会经济单位和个人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对未来经济形势进行预测,并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的反应。(www.xing528.com)

假如政府要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社会总需求和产出的增加。公众如果认为这是发生通货膨胀的信号,工人会对工资提高要求,企业因为成本上升而抑制了增产意愿,消费者为抗通胀提前抢购商品。结果,政府的措施只刺激了物价上涨,但没有带来经济的增长。正是因为公众预期的偏差,导致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合理预期学派认为,只要人们获得一切必要的信息,他们必然以完全合理的方法去预测前景。即使公众的预测是非常准确的,实施对策很快,其效应的发挥也要有个过程。这就是说,货币政策仍可奏效,只是公众的预期行为可能会使其效应大打折扣。

3.其他因素的影响

除以上因素外,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受到其他外来因素或体制因素的影响,例如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等。一项货币政策出台后总要持续一段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如果经济条件发生某些始料不及的变化,而货币政策又难以做出相应的调整,就可能出现货币政策效果下降甚至失效的情况。政治因素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当政治压力足够大时,就会迫使中央银行对其货币政策进行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