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Money Supply)即在一定时点上,经济中所有拥有的货币存量。货币供给对经济有广泛的影响,它不仅影响着一国经济的总体状况,也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因此货币供给的增加或者减少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货币是如何被供应到经济中来的,货币供给的数量由哪些因素所决定,以及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究竟有多大,都需要了解。
货币供应量是全社会的货币存量,是某一时点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总和。中央银行为了便于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按照不同的统计口径确定不同的货币供应量。根据货币流动性的原则,以存款及其信用工具转换为现金所需时间和成本作为标准,货币被划分为不同层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货币层次的口径有两个,即货币和准货币。“货币”等于存款货币银行以外的通货与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之和;“准货币”相当于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外币存款之和。尽管世界各国中央银行都有自己的货币统计口径,但是,无论存在何等差异,其划分的基本依据却是一致的,即都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为标准。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工具创新,各国对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会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我国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划分为四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M1+个人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www.xing528.com)
目前,我国只测算和公布M0、M1和M2的货币供应量,M3只测算不公布。其中,M0是狭义货币量,流动性最强;M1是广义货币量,M2与M1的差额称为准货币,流动性较弱。
一般情况下,现金是由中央银行供给的。国家赋予中央银行发行现金的特权,凡是从中央银行流出的现金,都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它构成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存款形式的货币供给,是由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共同作用完成的,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性金融机构的负债。商业银行借以发放贷款的资金来源,还可由中央银行向其提供贷款来供应。这种分工决定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在货币供给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中央银行控制的基础货币是商业银行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源泉。中央银行供应基础货币,是整个货币供应过程中的最初环节,它首先影响的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只有通过商业银行运用准备金存款进行存款创造活动后,才能完成最终的货币供应。货币供应的全过程,就是由中央银行供应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形成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商业银行在原始存款基础上创造派生存款(现金漏损的部分形成流通中现金),最终形成货币供应总量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