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利率,这些利率种类由于内在因素联结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了利率体系。由于各国经济体制和经济条件不同,利率体系也各有特色。一般而言,利率体系主要由中央银行利率、商业银行利率和市场利率组成。中央银行利率主要有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再贴现利率、再贷款利率以及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利率。商业银行利率主要有商业银行各种存款利率、各种贷款利率、发行金融债券利率以及商业银行之间相互拆借资金的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利率主要有民间借贷利率、政府和企业发行各种债券的利率等。在整个利率体系中,中央银行利率对商业银行利率和市场利率具有调节作用,特别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和再贷款利率,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主导作用,因而称为基准利率。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利率有多种划分方法。
按照计算利息的时间不同,可将利率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年利率以本金的百分之几(分)表示,月利率以本金的千分之几(厘)表示,日利率以本金的万分之几(毫)表示。年利率、月利率及日利率之间的换算公式为:
(二)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和行业利率
按利率的决定主体不同,可将利率划分为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和行业利率。市场利率是指由资金供求关系和风险收益等因素决定的利率,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市场资金供求与运用的状况。官定利率是由货币管理当局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状况和国际收支状况及其他状况来决定的利率,可用作调节宏观经济的手段。行业利率是指由金融机构或行业公会、协会(如银行公会等)按协商的办法所确定的利率,它只对参加该公会或协会的金融机构有约束作用,对其他金融机构则没有约束作用。
我国目前以官定利率为主,绝大多数利率仍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报经国务院批准后执行。市场利率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目前只是在同业拆借等领域实施。随着我国金融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中央银行的利率管制将逐步放开,最终走向利率市场化。
(三)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按资金借贷关系存续期内利率水平是否变动,可将利率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保持不变的利率。在物价稳定的条件下,固定利率具有简便易行、便于借贷双方进行成本收益核算的优点,适合短期资金借贷关系。浮动利率水平变动的依据和变动的时间长短都由借贷双方在建立借贷关系时议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多数浮动利率以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为参照指标而规定其上下浮动的幅度。这种浮动幅度是按若干个基点来计算的,通常每隔3个月或6个月调整一次。实行浮动利率的借贷双方所承担的利率风险比较小,适合市场变动较大而借贷期限又较长的融资活动。(www.xing528.com)
(四)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按利率水平是否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来划分,可将利率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在借贷过程中,债权人不仅要承担债务人到期无法归还本金的信用风险,而且要承担货币贬值的通货膨胀风险。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物价不变、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名义利率是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包括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
(五)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按借贷期限长短来划分,可将利率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通常以一年为标准。凡是借贷期限满一年的,利率为长期利率,不满一年的,则为短期利率。一般而言,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即借贷期限越长,利率水平越高。这主要是由于借贷期限越长,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越大,贷出者遭受损失的风险就越大,所以贷出者要求的补偿就越高,利率也就越高。
(六)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
按借贷主体来划分,可将利率分为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存款利率是指客户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存款所取得的利息与存款额的比率。存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存款者的收益和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对金融机构所能集中的存款数量有重要影响。贷款利率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所收取的利息与贷款本金的比率。贷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产业利润在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影响着借贷双方的利益。
一般而言,同期的贷款利率应高于存款利率,它们之间的差额称为存贷利差。存贷利差是金融机构经营存贷业务获取收益的主要形式,存贷利差的高低也反映了金融机构与其他部门对社会纯收入的分配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