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作为一种借贷行为,普遍存在于一切商品经济社会当中,是通过一定方式具体表现出来的。表现信用关系特征的形式称为信用形式,它是信用活动的外在表现。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信用的具体形式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根据不同的借贷主体,信用可分为以下五种基本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
(一)商业信用(Commercial Credit)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交易时,以延期付款或预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的具体方式很多,如赊销商品、委托代销、分期付款、预付定金、预付货款及补偿贸易等,其中,以商品的赊销为主,即主要由卖方给买方提供信用。
1.商业信用的特点
商业信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商业信用直接以商品形态提供信用,但这种商品不同于普通的商品,而是处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最后一个阶段上的商品资本,它还有待于转化为货币资本;第二,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工商企业,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信用;第三,商业信用属于直接信用,能及时解决企业的资金困难,是工商企业优先采用的信用形式;第四,在产业周期各阶段上,商业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是一致的,即商业信用的规模随生产规模的变化同方向变化,具体来说,在繁荣时期,生产扩大,生产的产品增加,对商业信用的需要也增加;反之,在经济危机或经济严重不景气时期,生产规模缩小,对商业信用的需要也减小。
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本身具有的特征,决定了它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局限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和数量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是企业间买卖商品时发生的信用,是以商品交易为基础的。因此,信用的规模受商品交易量的限制,生产企业不可能超出自己所拥有的商品量向对方提供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无法满足由经济高速发展而产生的巨额的资金需求。
(2)方向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是以商品形态提供的,而商品都有特定的使用价值,因此,提供商业信用是有条件的,它只能向需要该商品的厂商提供,而且只能用于限定的商品交易。
(3)信用能力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的借贷行为之所以能成立,不仅是因为买卖关系的成立,更重要的是出卖商品的人比较确切地了解需求者的支付能力。也只有商品出售者相信购买者到期后能如数偿付货款,这种信用关系才能成立。因此在相互不了解对方的信用能力的企业之间就不容易发生商业信用。
(4)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商业信用是由工商企业相互提供的,可以说,一个经济社会有多少工商企业就可能有多少个信用关系环节。如果某一个环节因债务人经营不善而中断,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债务链条的中断,从而引发债务危机。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决定了商业信用是不可能完全满足资金融通需要的,为了更好地实现盈余单位和赤字单位之间的资金余缺调剂,必须有其他信用形式的存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便产生了由金融机构提供货币资金借贷为特征的信用形式,即银行信用。
(二)银行信用(Bank Credit)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款、贷款业务活动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经济中的重要形式,银行信用是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产生的,它的产生标志着一国信用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1.银行信用的特点
银行信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银行信用的主体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但它们在信用活动中仅充当信用中介人的角色。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聚集社会闲散资金,贷给借款者。
(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货币资本。银行信用贷出的货币资本不是处于产业循环中的商品资本,而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独立出来的货币资本。
(3)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由于银行信用贷出的资本是独立于产业资本循环之外的货币资本,其来源除了工商企业外还有社会其他方面,如居民储蓄等。因此,银行信用的动态同产业资本的动态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例如,在经济危机时,商业信用因为生产停滞而大量缩减,但企业为了防止破产及清偿债务,势必需要银行信用,导致对银行信用的需求激增,银行信用规模反而大幅增长。
2.银行信用的优点
相对于商业信用而言,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规模上的局限性。银行信用能够聚集社会上各种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和货币储蓄,从而超越了商业资本只限于产业内部的界限。
(2)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局限性。银行信用是由货币资本提供的,可以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从而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局限性。
由于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银行信用成为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尽管如此,商业信用仍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这是因为,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已经相互交织在一起。一方面,商业信用越来越依赖于银行信用,通过票据贴现向银行融资,提前收回赊销货款;另一方面,银行信用也越来越以商业信用为基础,因为银行通过为企业办理大量的票据贴现、票据抵押以及票据承兑、保证等业务,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拓展自身的业务领域,提高竞争力。
(三)国家信用(Fiscal Credit)
国家信用又称政府信用或财政信用,是指以国家(或政府)为债务人,从社会上筹措资金以满足财政需要的一种信用形式。国家信用的债务人是国家(或政府),债权人是国内外的银行、企业和居民。国家从国内金融市场筹资,形成国家内债,从国际金融市场筹资则形成国家外债。
1.国家信用的特点
国家信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国家信用的主体是政府,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出现,债权人是全社会的经济实体和居民。
(2)国家信用的形式主要是发行公债,包括发行中长期公债券和国库券。
中长期公债券多用于弥补政府预算赤字,所筹措的资金大多用作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等非生产性支出,还有军费开支和社会福利支出等。国库券多用于弥补财政短期失衡,以及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调节货币供应量。
2.国家信用的作用
国家信用在经济生活中起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国家信用是调节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手段。国家信用是动员国民收入、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工具。财政收不抵支出现赤字可以通过三条途径解决,即增税、发行纸币和举债。增税立法程序繁杂且易引起大众的不满,而滥发纸币又会导致通货膨胀,相比之下,发行国债则是弥补财政赤字的有效工具,因为发行国债与增税相比更能为社会大众所接受,与发行纸币相比对货币流通的破坏性影响要小得多。
(2)国家信用是筹措中长期建设资金的重要手段。国家要履行管理和发展经济的职能,就需要进行重点经济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如修筑道路和水利工程,发展科教事业,为社会提供邮电和气象服务等,而这些基础设施投资通常不可能由企业筹资进行,而需要由国家来进行,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国家便可利用发行中长期公债券来筹措中长期建设资金。
(3)国家信用是调节货币流通、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国家信用对货币流通以及经济的调节可以从多方面理解。如,当投资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规模不断缩小、失业人口大量增加、经济呈现萧条态势时,国家便可有意识地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扩大投资规模,提高社会购买力,刺激经济增长。而国家增加财政支出主要则是依靠国家信用,通过发行国债方式解决。又如,中央银行可以在公开市场上通过买卖国债来增减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引导资金的流量及流向,对经济进行干预。(www.xing528.com)
(四)消费信用(Consumption Credit)
消费信用,是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用于生活消费目的的信用。消费信用与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并无本质区别,只是授信对象和授信目的有所不同。具体来说,从授信对象来看,消费信用的债务人是个人,即购买生活资料的个人和家庭;从授信目的来看,消费信用主要是为了满足个人或家庭购买消费资料的资金需求。
1.消费信用的形式
消费信用所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赊销。赊销是以信用为基础的销售,是卖方与买方签订购货协议后,卖方让买方取走货物,而买方按照协议在规定日期付款或以分期付款形式付清货款的过程。赊销使商品的让渡和商品价值的实现在时间上分离开来,使货币由流通手段转变为支付手段。赊销实质上是提供信用的一种形式。赊销商品使卖者成为债权人,买者成为债务人,这种债权债务关系是在商品买卖过程中产生的。
(2)分期付款。分期付款是指零售企业向个人提供的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所需消费品的一种消费信用形式,多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个人在购买耐用消费品时,只需按规定比例支付一部分货款,剩余部分按合同每月分期支付。但在货款付清之前,消费品的所有权仍属于卖方,这种信用形式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3)消费贷款。消费贷款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直接以货币形式向个人提供的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这种信用形式也是由个人先支付一定比例的首付款,剩余部分由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然后,个人再根据合同分期偿还。这种消费信用形式的期限较长,属于中长期信贷。
(4)信用卡。信用卡是由银行或信用卡公司依照用户的信用度与财力发给持卡人一种特制载体卡片,持卡人持信用卡消费时无须支付现金,待信用卡结账日再行还款的一种消费信用形式。信用卡实际上就是银行提供给用户的一种先消费后还款的小额信贷支付工具,若持卡人在规定期限内付款,则免收利息;若逾期付款,则要收取惩罚性利息。但是,当持卡人凭信用卡直接从银行或银行自助设备上支取现金,则无免息期。
2.消费信用的作用
消费贷款为消费提供了提前消费的条件,刺激人们的消费,提高全社会的消费水平,扩大需求,促进商品的销售和生产,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同时也为银行资金找到新的出路,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善社会消费结构。
但是,消费信用也有可能增加社会的不稳定性。过度提倡和利用消费信用有可能使消费者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一旦消费者无力偿还贷款,便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危及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甚至有可能引发其他社会问题。
(五)国际信用(International Credit)
国际信用是国际间的借贷行为,包括以赊销商品形式提供的国际商业信用、以银行贷款形式提供的国际银行信用以及政府间相互提供的信用。从形式上看,国际信用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扩大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借贷关系。从本质上看,国际信用是资本输出的一种形式。
1.国际商业信用
国际商业信用是由出口商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有来料加工和补偿贸易等形式。来料加工是指由出口商提供原材料、设备零部件或部分设备,利用进口国的厂房、劳动力等在进口国企业加工,成品归出口商所有,进口国企业获得加工费收入。补偿贸易是指由出口商向进口国企业提供机器设备、技术力量、专利、各种人员培训等,联合发展生产和科研项目,待项目完成或竣工投产后,进口国企业可将该项目的产品或以双方商定的其他办法偿还出口国企业的投资。
2.国际银行信用
国际银行信用是进出口双方银行所提供的信用,可分为出口信贷和进口信贷。出口信贷是出口方银行为了鼓励本国产品的出口,向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的进口商提供信贷支持。进口信贷通常是指由进口方银行提供贷款,解决本国进口商购买所需商品或技术的资金需求。
3.政府间信用
政府间信用是一国政府向另一国政府提供的信贷,通常建立在双方良好政治关系的基础上,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其特点是金额较大、利率较低、期限较长,通常用于非生产性支出。
除上述主要信用形式外,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还有租赁信用、公司信用、民间信用等多种信用形式,它们与前述各种重要的信用形式一起,组成了经济运行中的庞大信用体系,发挥着调剂资金余缺的重要作用。
★拓展阅读2-1
个人信用报告关乎你我
1.个人信用报告怎么查
根据规定,信息主体可以向征信机构查询自身信息。可以在全国各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以及部分金融机构网点、部分地区政务大厅,通过自助查询机等进行查询。个人信息主体有权每年两次免费获取本人的信用报告。第三次开始收费10元。
2.个人信用报告有什么内容
一共6页的报告中除了基本的个人信息外,还包括三大类信息:一是信贷信息,包括贷款、信用卡、担保、租赁等;二是先消费后付款的信用信息,主要包括电信等公用事业;三是公共信息,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还有法院的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如果有不良记录,会出现在基本信息后面的“逾期及违约信息概要”一栏中。对于百姓关心的,水电煤气等缴费信息,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表示,未来哪些项可以进入个人信用报告,还需进一步研究。
3.不良信息会被保存多久
不良信息自终止之日起,五年后将在信用报告中删除,这个是计算机自动设置的。
4.有不良记录能否贷款
银行方面表示,从实际操作来看,并不是一有逾期或不良记录,所有银行都会对你说“不”。商业银行内部会有一套比较科学的算法,把查到的征信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加工处理,最后生成一个分数,如果达到了进入门槛,仍然会继续后续的审批。
5.发现信息错误怎样提出异议
查询后,如果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信息主体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2019年1月至11月,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共受理个人征信异议申请4.9万笔,异议解决率99.6%,异议处理时间平均十几天。
守信者,时时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随着制度设计不断发挥作用,越来越多的公民把信用当作刚需,把守信当作人生的必选项,这正是推进个人信用报告普及的意义。
(资料来源:央广网,2020年1月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