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拥有过的童年是天真烂漫的世界。然而,当童年离得越来越远时,我们对儿童心理越来越陌生,在进行阅读推广时常常忽略了儿童的真正需求,把成人的需求和理解强加于儿童身上,不仅没有达到提升阅读的目的,反而引起儿童的反感。
在进行儿童数字阅读推广时,需要额外地考虑到儿童的成长状况和心智发展特点,为他们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和阅读内容。总的来说,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符合儿童的阅读兴趣、具有教育意义、平等交流。
(一)符合儿童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喜好,体现在人们对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阅读兴趣,其实就是人们对阅读持有的态度和倾向。有趣的是,儿童阅读兴趣与其性别、年龄、发育阶段密切相关。儿童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较低,正处于启蒙和初级教育阶段,阅读需要具有知识性和娱乐性,这样才能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例如,女孩子的借阅量比男孩子的借阅量大;男孩子喜欢科幻历险的作品,而女孩子喜欢小说,并显示出比男孩子更早地阅读成人书籍的倾向。这恰恰是与儿童的成长发育相吻合的,因为女孩子的发育比同龄的男孩子要早。
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阅读量也会逐渐增加,这是在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记忆力的基础上逐步发展的。儿童的识字能力和记忆力提高以后,他对课外阅读的需求、自主阅读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加。当然,现在的数字阅读发展就更能满足儿童的阅读兴趣,他们可以通过数字阅读获得集视、听、读于一体的体验,为儿童建立起更为深刻和立体的阅读感受。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调查报告(2013),目前我国青少年儿童的阅读情况大致如下:“青少年群体手机阅读接触率首次接近六成,也是此次国民阅读调查的新发现。统计表明,2013年我国14~17周岁青少年手机阅读接触率为56.8%,较2012年44.7%增加12.1个百分点,增幅高达27.1%。即时通信、娱乐和小说阅读是青少年手机阅读接触者的首选,三成以上青少年偏爱青春类小说。”[3]
由此可见,儿童的手机阅读使用率超过一半,数字阅读成为儿童阅读的重要形式。除此以外,并非只有具备阅读能力的儿童才能阅读,家庭阅读、亲子阅读成为0~8岁儿童阅读的重要方式。数字阅读推广,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利用数字化工具对各种数字资源进行加工、整合、传播。因此,数字阅读必须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使这些儿童阅读需求理论得到有效应用,才能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www.xing528.com)
(二)具有教育意义
通俗易懂的阅读资料能增加儿童的求知欲望,拓展儿童的知识面。同时,避免不健康读物对儿童的侵蚀,是阅读推广人必须要遵守的原则之一。著名的习性学家洛伦茨提出,印刻现象[4]只能在个体生命中一个短暂的关键期发生,在关键期内给孩子进行教育和训练,孩子的大脑就会更加聪明灵活。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供的多元智能理论,人至少有八项智能:语文、数理逻辑、空间、音乐、肢体动觉、人际、内省、自然观察。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蹈员的肢体能力(肢体动觉智能)较强,公关人员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
数字阅读的形式正是培养儿童多元智能发展的不二之选。数字形式的阅读资源通常包括有较为直观的立体图形和多感官的阅读体验,这是传统的纸质阅读无法比拟的。而在设计儿童数字产品时,这也成为一个教育的原则,每一个数字产品必须具备一定的“智能”培养功能才不会沦为无益的工具。
(三)平等交流
Web2.0的诞生让每个人都成了数字公民——自由表达、个性化表现、平等地获得信息。然而,数字鸿沟也同时应运而生,尤其是面向儿童的数字阅读服务,由于地域的经济水平差异,儿童掌握计算机的水平存在差异,计算机及其他硬件设备的普及率也存在差异。阅读推广人应秉持尊重平等的原则,为缩小数字鸿沟而努力。这个原则在实践当中可以具体体现为: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内容应有适合儿童使用的,不能剥夺儿童进行数字阅读的权利;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对儿童应是免费公开的;进行计算机下乡的活动,或建立社区的电子阅览室,解决偏远地区儿童使用计算机的问题;开展免费的信息素养培训课程,提高儿童的检索能力,普及数字阅读产品的使用,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