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阅读生态的变化及经典作品的流失问题

阅读生态的变化及经典作品的流失问题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阅读内容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而读者往往信以为真,不会仔细求证,从而形成错误的认识或价值取向。当今功利主义盛行,人们“消费”阅读的倾向日显。现如今,文化生产与使用都呈现物化倾向,人类的情感、需求、欲望、本能都被当作商业资源进行开发,阅读的审美意识形态逐渐疏离传统高雅趣味,越发体现其现实目的性、实用性、指导性、娱乐性等,而经典作品却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阅读生态的变化及经典作品的流失问题

阅读内容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而读者往往信以为真,不会仔细求证,从而形成错误的认识或价值取向。网络虚拟世界,各种声音自由表达,而又不受时间、地域等的传播限制,持相同价值观点或立场的人集结阵营,如时下的“水军”“某某粉丝”等,以集体行为发出声音、制造舆论。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甚至出现了机器代替人来进行文稿撰写、绘制图像等工作,如谷歌利用人工智能,借助人工大脑神经组成的数字造梦机器,经过“初始化”处理技术,创作出了一系列幻觉化的图像。[25]因此,数字内容的读者应在阅读过程中仔细分辨和思考,多一分沉静和推敲,少一丝浮躁与轻信。一方面减少虚假信息的肆意传播,另一方面,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拥有自己的坚守。

信息过载问题令人担忧,信息过载不仅是信息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由于信息噪音化和信息平庸化(信息贫瘠和过剩)而导致信息降级[26]。随着信息量的增加、知识的增长,人类对信息的选择也会增多,当人们为找寻目标信息进行大量筛选、甄别工作时,对大量重复、冗余信息的排除很容易令人产生厌烦或不满情绪,无法有效整合、组织、内化所需要的信息,以至于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人际关系。信息时代下,信息在交流过程中出现内容重复、行话、陌生符号,信息与需求不匹配,信息内容纷繁复杂,通信拥挤,缺乏反馈,不同人对相同信息的理解差异而导致信息对一部分人形成噪音。虚假信息、信息数量和内容超过人脑接受程度等问题,使得人们必须接收大量无用信息后才能找到真正满足需求的信息。这种信息过载带来的危害众多,不仅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使人产生信息焦虑、迷惑,信息处理负荷,甚至会威胁读者自我教育能力,造成与其他社会成员的疏离感等。(www.xing528.com)

当今功利主义盛行,人们“消费”阅读的倾向日显。古时书不易得,古人对待字纸常怀敬畏与珍重之心,读书之前焚香净手,阅读之时则会正襟危坐,而古人读书之功用,多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现如今,文化生产与使用都呈现物化倾向,人类的情感、需求、欲望、本能都被当作商业资源进行开发,阅读的审美意识形态逐渐疏离传统高雅趣味,越发体现其现实目的性、实用性、指导性、娱乐性等,而经典作品却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虽然将阅读推向市场、扩大受众群体本身无可厚非,阅读之于个人社会的功能原本并非单一,也无须纯粹高尚,但在功利性、目的性之外,也需稍稍为心灵腾出空间,接受高雅文化的洗礼与净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