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面饼人之忧思:数字化时代的信息过载

面饼人之忧思:数字化时代的信息过载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剧作家理查德·福尔曼曾这样形容:“鼠标一击,人人都联上那个巨大的信息网络,结果大伙都成了泛而薄的‘面饼人’。”此外,传统的循序渐进的选择性关注、理解和记忆的人脑记忆机制也会被这种“强力浏览”方式破坏,即扼杀阅读记忆。

面饼人之忧思:数字化时代的信息过载

美国剧作家理查德·福尔曼曾这样形容:“鼠标一击,人人都联上那个巨大的信息网络,结果大伙都成了泛而薄的‘面饼人’(Pancake People)。”[22]数字环境无疑会催生人类阅读的行为、偏好和习惯的改变,移动互联网的大受追捧印证数字时代人们阅读时间的碎片化,而与此对应的阅读内容碎片化、知识结构扁平化读者思考浅显化等问题也不能不令人担忧。

海量、快速、互动、流通着的数字阅读内容适应了城市发展的快节奏,却消解了传统阅读中的专注、思索与深刻。随处可击的链接、方便灵活的跳转,还有猝不及防的弹出广告,以及读读停停的阅读状态,隐约透露着一种喧嚣与浮躁,分割了原本应该连续、完整的阅读。在浏览数字化内容的过程中注意力难免被分散,以至于常常有“走得太远,而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的迷失感。法国哲学家卢梭曾在反对设置大众剧场时指出,大众剧场是销蚀人类精神独立的介质,而真正伟大的思想和艺术需要的乃是一种孤独的状态。虽然这样的观点在今天看来略显偏执,但它揭示了传统阅读的厚重感是数字阅读无法比拟的。

传统的出版模式中,一本优质图书的内容组织、呈现和表达常常有其内在逻辑框架和思想深度,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慢慢品味,细细思索,才能成为阅读。然而在网络环境下,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最符合需要的信息,读者往往利用网络搜索引擎之便,获取各种格式、形态各异、不同来源的相关信息,网络成为公众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工具。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谷歌)之”。面对海量、分散且凌乱无序的检索结果,能够理清头绪、正确甄别、鉴定挑选已属不易,更遑论自发进行深入思考,而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简直是天方夜谭。(www.xing528.com)

此外,2006年美国研究网站可用性的著名网站设计师杰柯柏·尼尔森在《眼球轨迹的研究》报告中提出,大多数情况下浏览者都不由自主地以“F”形状的模式阅读网页,这种基本恒定的阅读习惯决定网页呈现“F”形的关注热度,即细读页面前几行,后面就竖着略读。[23]这种快速、跳跃地浏览网页的习惯也深刻影响了数字阅读。我们的大脑和肌肉一样,有记忆和适应能力,给它什么刺激就会发展成什么样的模式。当在信息轰炸下的人们习惯于滑动页面,习惯于快速、跳跃地浏览信息时,就难以适应传统阅读的慢速、品味和思考的阅读方式。此外,传统的循序渐进的选择性关注、理解和记忆的人脑记忆机制也会被这种“强力浏览”方式破坏,即扼杀阅读记忆。无怪乎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正在为“数字阅读会让人变傻”寻找证据。[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