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7月4日,时为伊利诺伊大学学生的迈克尔·哈特在实验室中偶然间意识到计算机的最大价值并非计算,而是存储、检索和查询图书馆中的所有信息资源,随后他便马上将《美国独立宣言》录入计算机,并将其以文本格式存储。至此,第一本免费电子书诞生。[2]此后,哈特便致力于电子书的创制及其相关技术的研发。同年,由其发起的“古腾堡计划”拉开了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数字资源的序幕。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数字图书馆,“古腾堡计划”通过志愿者自发采用手工输入、扫描、软件识别等方法,将传统纸本书转存为“Plain Vanilla ASCII”电子档案格式,存储于数据库(Xerox Sigma V Mainframe)中,供社会成员共享,其他用户通过互联网可以免费查询、下载所需要的信息。经过40多年的发展,该计划早期收录了《美国权利法案》《圣经》《莎士比亚全集》等经典文献,到现今已存储超过4.6万种在版权保护期外的免费电子书。[3]新的信息载体的出现,伴随着信息生产、传播和使用方式的巨大变革,数字阅读时代随之而来。
正如同古腾堡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促使书籍向平民阶层普及一样,“古腾堡计划”在诞生之初便被赋予了宏大的社会理想,即通过鼓励电子书的创建与发布,以机器、程序和个人能简易识别和获取的方式,提供给普通公众使用,促进资源传播、查询、使用与免费共享。[4]这一项目虽然还在继续之中,但其倡导的用户自建、简易获取、普遍共享、免费使用等理念迎合了数字化环境下的阅读需求。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电子书阅读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迅速占领市场(如亚马逊Kindle、索尼Reader等)。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推陈出新,数字阅读日渐走入人们视野并跻身为主流的阅读形态。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等,使得网络环境无处不在成为可能,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接入网络、沟通全球,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渠道进行信息分享、社会交往,网络已然成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查阅图书资料、阅读电子读物的首要途径。从传统阅读到“滑”时代阅读,我们根本无须挣扎。(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