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世嫉俗者对人的本性和动机都很不信任。怀疑、悲观、自私、发牢骚、说怪话都是这种人的一贯表现。但一个真正的愤世嫉俗者除此之外还给集体带来更多的东西,他们对人心目中最宝贵的信念也要指手划脚、说三道四。
愤世嫉俗者听上去更像是一些非常高明的人,即所谓“看破红尘”。愤世嫉俗者的态度,与其他一切消极行为一样也具有传染性,在工作单位里悄悄蔓延,逐渐毁掉人们的热情和信心。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竞争相对激烈的大环境下,办公室里普遍缺乏相互的信任与忠诚,愤世嫉俗的现象也就更容易找到滋生的沃土。
愤世嫉俗者有可爱的一面,也有可悲的一面。他们大多秉性正直,敢讲真话,决不虚伪,怀有强烈的正义感,憎恨不平等的现实世事,厌恶腐朽没落的陈规陋习。封建时代有许多这样的仁人志士。他们对唤醒民众,揭露统治者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他们总是与一切“伪道学”相对立而存在,因而成为了封建统治者的眼中钉、肉中刺,大多得不到公正的对待,常常受到迫害。在今天,愤世嫉俗者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对于一切不正之风,对于一切不利于文明和进步的言论与行为,以及落后愚昧的习气,他们敢怒敢言,决不苟同。这种硬骨头精神、不虚伪的人格,永远令人敬佩。
然而,愤世嫉俗者也大多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他们爱发牢骚,实际行动较少。他们可以把一个道理说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对一个现实弊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可是他们大多是隔岸观火者,在他们所指陈和批判的现实面前,往往一筹莫展。有些愤世嫉俗者甚至可以对奔腾汹涌的改革大潮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却成天在那里哀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如果你翻开中国的文学史看一看,就会惊讶地发现,众多的文人都因愤世嫉俗而“怀才不遇”的。仅从先秦到唐代,就有屈原、司马迁、阮籍、嵇康、陶渊明、王勃、孟浩然、王维、杜甫和李贺等人都抒发过他们“怀才不遇”之感。(www.xing528.com)
越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往往越是没有发展自己的机会。现在若问起企业领导对年轻人的看法,回答大都是大事不会干,小事又干不好,还老觉得自己委屈得要命。这种“眼高手低”的年轻人真是太多了。
如何纠正这种看法呢?首先注意不要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态,要一丝不苟地按照上级的指示去做,力求获得上级的认可,满足他们的要求习惯。其次,应积极寻找机会显示自己的才华,就像当年毛遂自荐一样。通过你的工作成绩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下级推选你,同事赞成你,上级提拔你。
在此,有必要给那些所谓愤世嫉俗的人一个忠告:在这个充满动感的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人只有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都尽占的时候,才能彻底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如果不加实际地愤世嫉俗,只会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