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数据质量包括代码数据的重码、错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和数据的有效性等。由于每个时期对代码数据质量的考核要求不同,因此,不同时期代码数据质量合格率的标准是不一致的。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为解决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网络庞大、工作机构分散、代码工作人员相对不稳定、代码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1998年,国家代码中心加大投入,改进管理手段,依照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标准ISO9000族标准在代码系统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1999年,国家代码中心编写了《组织机构代码管理机构质量手册编写指南》。其后,全国各省、市代码管理机构都前后编写了自己适用的《质量管理手册》。1999年,省代码管理中心依据1994版GB/T19000-ISO9000族标准及《组织机构代码管理机构质量手册编写指南》,制定了省代码管理中心的《质量手册》,并于当年发布实施。2009年,按照2008版GB/T19000-ISO9000族标准,省代码管理中心编写了《质量手册》,对赋码颁证、数据质量、服务质量和应用等各个环节和过程,制定了27个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并按要求开展质量体系的内审工作。
(二)数据质量的清整历程
2003年9月至2004年5月,根据国家代码中心的统一部署,全省开展了代码数据清理工作,主要清理有效期内的不合格数据和沉淀数据,通过定期审查、变更、换证等业务,将不合格数据缺项、漏项补齐,错项改正,并通过纸质档案弥补缺失数据。省代码管理中心下发文件、组织培训、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在全省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全省代码颁证点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云南省代码数据清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不合格数据由13万条下降至4万条。
2005年11月至2006年8月,根据国家代码中心统一部署,全省开展了代码数据清整工作,主要清整质疑数据和问题数据,共清整代码数据40000余条,其中,废置数据24236余条,补齐数据项18000余条。至2006年8月底,全省代码数据总量为210028条(清整数据工作开展前云南省代码数据总量为208785条),其中合格数据208819条,全省数据合格率从2005年底的85%上升至99.46%。
2009年5月,根据国家代码中心《关于做好为国务院办公厅提供数据核准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省代码管理中心开展了历时5个月(2009年5—10月)的代码数据专项清整工作。制定了云南省代码数据清整方案;举办了3期近200人参加的专项清整技术培训班;开发了云南省组织机构代码数据清整系统。按照清整方案,此次清整的数据为2005年1月1日起到2009年6月30日止共275327条(有效库),其中,各代码颁证点清整2009年以后操作的新增、变更、换证的代码数据共计47888条,省代码管理中心组织清整其余的代码数据共227439条。清整的数据项:经营范围、注册资金、新经济行业、经济类型、机构类型、成立日期、行政区划、机构地址、机构名称、法人姓名、法人身份证号码共11个字段,清整要求为代码有效库信息与最新电子档案信息一致,对新经济行业、经济类型等信息与国家标准相符,不能为空。经省代码管理中心和代码颁证点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2009年10月23日,圆满完成此次专项清整工作。全省代码数据质量(11个字段)合格率从35%跃升到91.6%。
2010年,全国开展了税务与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共享工作,针对代码数据中行政区划未填到区或县级的问题,国家代码中心经认真研究并试点测试后,对全国代码数据行政区划字段开展了专项清理工作,省代码管理中心按照国家代码中心的要求,对全省85738条行政区划问题数据进行了清整,保障了行政区划字段的准确性,为代码数据与其他部门数据信息共享奠定了基础。
2012年,国家代码中心对经济行业进行了专项清整,要求经济行业字段必须精确至小类,省代码管理中心按照国家代码中心的要求,对全省有效库中经济行业字段未精确至小类的数据进行专项清整,保障了经济行业字段准确反映机构行业划分。
(三)数据质量管理工作
代码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大概经历了三个时期。
1.1993—1999年,代码工作开展初期
1993年初,国家代码中心统一开发了单机版的代码采集系统,代码数据上报采取软盘邮递的方式,数据上报周期较长,数据在接收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手段对重名、重码和错码等问题进行核查,代码数据质量主要集中在重名、重码和错码等问题上。
这一时期,为解决赋码颁证过程中需人工计算校验码,工作效率低,且容易出错的问题,技术人员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分析研究,于1993年底,按国家标准要求设计出了校验码计算速查尺,提高了赋码颁证的工作效率,减少了校验码的出错率。
1993—1999年省代码管理中心对各地、州、市、县(区)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各技监局)代码办下发的代码数据质量管理文件见表4-2。
表4-2 1993—1999年数据质量管理文件
续表4-2
2.2000—2004年,国家代码中心建成全国联网的“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系统”,代码数据上报通过拨号上网运行
2000年,国家代码中心建成全国联网的代码信息管理系统,代码数据库通过了网络运行,系统采用了C/S结构,颁证人员受理代码业务时不需再通过人工计算校验码,同时可通过拨号上网,将数据上报到省代码中心,由省代码管理中心统一汇总后再上报到国家代码中心。数据上报周期大大缩短,数据更新率、时效性也得到了提高,重、错码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当时省代码管理中心仅有4条电话线接入,上报数据集中时,联网困难,导致数据不能及时上报的情况时有发生。此阶段,省代码管理中心对代码数据的部分字段进行了抽查,数据的采集和录入进一步得到了规范。
2000—2004年,省代码管理中心上报国家代码中心和下发各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质监局)代码数据质量管理文件见表4-3。
表4-3 2000—2004年数据质量管理文件
3.2005—2015年,国家代码中心对“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系统”的结构进行调整,从C/S结构转向B/S结构,代码数据上报通过公网运行(www.xing528.com)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对代码数据的实时性要求也越来越强烈,2002年前后国家代码中心开始对“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系统”的结构进行调整,从C/S结构转向B/S结构。云南省在2004年8月22—28日,在昆明举办了BS1.0版代码管理系统操作人员培训班,2004年9月,率先在全国省级代码管理机构使用BS1.0版的“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代码管理系统”),2008年该系统升级到BS2.0版。代码管理系统为公网操作,颁证人员受理代码业务时数据可实时传输,不需再拨号上网,数据的上报率、更新率、时效性得到了有效提高,杜绝了重、错码的发生。2013年11月,省代码管理中心在国家代码中心的支持帮助下,对“代码管理系统”进行升级,从原来的窗口办理业务模式,转变为网上申办的业务受理模式;将工商部门数据引入代码颁证系统;增加档案结转功能,问题数据权限自动控制,统计分析、数据质量审核、数字档案扫描上传等相关业务的功能模块,实现对代码数据质量的实时监控。
此阶段,省代码管理中心对全省代码数据质量的监管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设立专岗专人管理全省的代码数据质量;二是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数据质量规范和数据质量控制流程,结合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确保全省的代码数据质量可管可控;三是不定期与前置审批部门通过数据的比对、分析,提升代码数据质量;四是针对较突出和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代码数据质量的专项清整;五是加强代码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代码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六是与全省16个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签订《云南省组织机构代码工作目标责任书》。通过以上措施和方法,最终达到所采集的数据项齐全、真实,与电子档案相一致,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要求。
2012年,省代码管理中心积极与省工商局进行沟通,对全省企业代码数据进行了比对核查,共比对数据345848条,其中核查出有问题的357条,省代码管理中心在代码数据库中对这357条数据进行了备注,并要求各颁证点对辖区内备注的问题数据进行了清理。其次,与省工商局达成一致意见,两部门利用电子政务专网建立数据交换机制,实时交换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据。
2005—2015年,省代码管理中心上呈下达代码数据质量文件见表4-4,共79个,上呈国家代码中心相关文件5个,下发各质监局文件共74个(2013—2015年代码数据质量与电子档案上报及质量合并通报27次,见本章第四节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表4-4 2005—2012年数据质量管理文件
续表4-4
续表4-4
续表4-4
续表4-4
续表4-4
续表4-4
续表4-4
续表4-4
续表4-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