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在1959年12月14日《接见首批特赦战犯溥仪等十一人时的谈话》中说:“民族立场很重要,我们对蒋介石还留有余地,就是因为他在民族问题上对美帝国主义还闹点别扭,他也反对托管,反对搞两个中国。今天美帝国主义要把侵占台湾合法化,想把金门、马祖给我们,把台湾、澎湖留给自己,把蒋介石搞掉。我们认为台澎留给蒋介石比留给美帝国主义好,将来这些地方总有一天会回到祖国怀抱。两害相权取其轻,我们不给美帝国主义以机会。在这里我们实际上支持了蒋介石。正如章行老说的,‘现在真正支持蒋介石的是北京’。我们希望蒋介石、陈诚、蒋经国团结起反对美帝国主义。总之,要坚持民族立场。祖国的领土是完整的,不容许帝国主义分割,损害我们的一根毫毛也不行。”(《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第397页)由此我们联想到,1958年炮击金门马祖,打的是“政治炮”,表明国共内战尚在继续,祖国领土不可分割,替蒋介石摆脱困境,对国民党是明打暗帮的。
其实,中共对国民党的帮助何止于此,让我们再列举几件历史事实:
国共合作之初,孙中山总结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的历史时曾经说过:“大抵我们革命,在起初的时候,奋斗均极猛烈,到后结果,无一次不妥协。即举‘排满’、‘倒袁’、‘护法’三役而言,我们做革命都是有头无尾,都是有始无终,所以终归失败。”(《孙中山选集》上卷第532—533页)孙中山感到原来的道路行不通,又没有找到新的道路;目睹“同党人心之涣散”,又没有找到依靠的力量;决心奋戈饮弹,报我国家,又没有找到良好的方法。孙中山处于痛苦的探索之中。他组织的政党,从同盟会到国民党,从国民党到中华革命党,几经改组。但是,党员中真正想在中国进行彻底社会改革的人太少了。党心涣散,意志消沉,党内矛盾重重,严重脱离群众,不能形成有效的革命力量,以致在腐朽的敌人面前也不能取胜。还有大批党员投靠北洋军阀,“党员附逆,议员卖身”,党的腐败作风,犹如“深山蔓草,烧而益生,黄河浊波,激而益溷”(《孙中山选集》下卷第472页)。就在五四运动发生的当年10月,孙中山又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他的本意是要把这个党建成为有群众基础的政党,但实际上这个政党仍缺乏与群众相结合的路线。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共产党人对革命忠贞不渝,为人民竭尽全力的生气勃勃的风格,在孙中山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对国民党表示了极度失望,曾经“把国民党比作一个就要死的人”,劝告国民党人要以共产党人为榜样,像共产党人一样为革命辛勤工作,不怕牺牲。是中国共产党人帮助孙中山改组中国国民党,使之在沉沦中奋起,并经过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第一次大革命。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尽管国民党蒋介石以怨报德,把人民推入了十年内战的血海,杀戮了成千上万的革命志士和共产党人,但中共还是以民族大义为重,在西安事变中救了蒋介石。那时南京“戏中有戏”,要暗算蒋公,取其地位而代之的,恰恰是他的若干亲信重臣。西安事变,从一方面说,是在朝的国民党内部发生的政治事件。但是它却要共产党参与谋略和协调,才能获得妥善解决,这是罕见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我国时局转换的枢纽,国内抗日统一战线得以初步形成。
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炮火硝烟年代,国民党政权处于人民抗日怒潮的冲击和日军大举进兵的威逼之中,风雨飘摇,难以自处。是中共与国民党第二次携手合作,在敌后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粉碎了日寇企图在几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罪恶计划,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使中华民族第一次赢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战胜利后,中共又以极大的努力和耐心寻求避免内战、实现和平团结的道路。毛泽东、周恩来等亲赴重庆,同蒋介石举行谈判,政治协商,寻求和平建国之路。但是国民党蒋介石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内战,企图消灭中共和人民革命力量。仅仅四年时间,却使自己的政权葬身于人民解放战争的炽烈火海。历史正是这样走过来的。
1949年12月8日,国民党中央在大陆彻底失败后被迫宣布退台,迄今已整整42年。岁月不居,世道沧桑。40多年来,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中共的领导下,原来灾难深重、百孔千疮的旧中国,已经变成了初步繁荣昌盛的、耀眼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共依然坚持民族立场来处理对台方针。宏观而言,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口号是“一定要解放台湾”,是武力解放,同时不放弃和平争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同时不承诺不使用武力。这就是说,40多年来中共对台方针,实现了由武力解放到和平统一、由“一国一制”到“一国两制”的重大转变。这就为第三次国共合作,台湾回归祖国,提供了最大的政策余地,为最大限度地调整两岸关系和利益提供了可能,将会越来越强烈地影响台湾局势的良性发展,促进岛内爱国统一力量的成长,实际上是帮助国民党朝着光明的前途走。
自然,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老一代国民党也做了一些值得称道的事。主要是三件。其一,在内忧外患、强邻窥伺的情况下,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民族立场,正如本文开头就述及的,很不容易。其二,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把台湾经济搞得相当出色,被人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同样不容易。其三,在大陆政策关系上有所缓和,从开放部分民众赴大陆探视到放松对“三通”的限制,从宣布在台澎金马解除戒严到终止“动员戡乱时期”,废除“临时条款”,这些未尝不是进步。但是,国民党当局仍坚持反共拒和,反对直接“三通”,推行“弹性外交”,谋求海峡两岸互为对等的“政治实体”,甚至幻想“和平转变”大陆。这实际上走的是与第三次国共合作进而实现祖国统一背道而驰的道路。如此,只能使国民党自身陷于困境,并且越陷越深。
从国民党本身而言,由于加速推行“本土化”政策,台湾国民党基本上“台湾化”。台籍党员占了该党党员的绝大多数,“中常委”中台籍人已超过半数,“台人主政”时代业已开始。究其政治原因,原先是为了安抚台籍,扩大在台湾的统治基础,以后是为了把台湾造就独立的“政治实体”的需要;社会经济原因是台湾地方资本迅速发展,必然要反映到政治层面上来。现在的国民党,不再是旧中国时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而是以台湾新兴的地方资本势力为主、大陆籍旧官僚资本势力为辅的两大利益集团的联合代表了。总之,国民党“本土化”的趋势已成定局。这个曾是全国性的政党,向(台澎金马)地区性的政党演变。台湾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日据50年,国民党又在那儿搞了40多年的“三不”,现在又着力于“本土化”,势必进一步淡化民族观念,助长“台湾意识”,使国共合作和祖国统一增加难度和复杂性。(www.xing528.com)
从党派关系而言,由于国民党当局推行“政治革新”以至“宪政体制改革”,已由“一党专制”演变为“多党制衡”。党外势力组党由“非法”到“合法”,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上同国民党竞争,通过“合法”竞争来分享政治权力。特别是民进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国民党重要的竞争对手和制衡力量。国民党当局为了反制中共“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把台湾搞成独立的“政治实体”。其实,“独台”与“台独”之间并无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国民党本身的“本土化”趋势和对台独势力的宽容放纵,就为台独思潮的泛滥和台独势力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以至成为台岛的主要乱源。这实在是养痈遗患之举。
从党政关系而言,则表现为以党领政式微。国民党长期的专制地位,在其垄断支配社会的同时,本身也出现了严重的弱化现象,老化、腐化、僵化日重。尤其在现代工业社会的冲击下,凝聚力降低,党员离心倾向日盛。李登辉接任党主席之初,原来也有以党领政的观念,但他不可能有蒋家父子那样强大的统治权威,遂将许多重大的问题由“总统府”决策,加重了“以府领政”的色彩。他主持成立的“七人决策小组”,其功能已跨越党政体制,取代了“中常委”的部分决策功能。随着“本土化”和“宪政体制改革”的推行,大陆籍资深代表的退职和增额代表的补充,台湾“立法院”、“监察院”和“国民大会”将全部“换血”。国民党统治的“法统”基础动摇,发展下去势必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自己难以说了算,弄得不好就难以成为“执政党”了。
从国共关系而言,尽管中共出于民族大义,磊落襟怀,还是“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愿意两党对等谈判,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促成台湾回归祖国。但是由于国民党当局的上述演变,越拖,它就越担当不起这个历史重任,说不定国民党本身也要被人家挤出历史舞台。总之,于历史于现实,于情于理,台湾的出路在于回归祖国,国民党的前途系于国共合作。倘以“一国”为掩护,搞“独台”之实,沿着分裂的道路走下去,将成为民族的罪人,它本身也党将不党。国共分手,两岸分隔,越拖对中华民族越不利。
当今,我中华民族的民族矛盾仍很突出。一是民族统一。现在确有某些外国势力怂恿“台独”分子分裂祖国,以便他们从中染指。“台独”所进行的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猖狂活动,实际上是在为列强侵略服务。台湾的地位仍不稳固,存在着被人拿去的危险。早日结束台湾同祖国分离的不幸局面,已是中华民族的时代最强音。对此民族重任,国共两党自应担当起来。如果国民党当局打着“一个中国”的旗号,推行“和而不谈”、“争而不战”、“分而不独”的大陆政策,而在台湾维持一个事实上独立的“政治实体”,形成不统不独、不战不和、若即若离的局面,以拖待变,将台湾引向分离的道路,只能是亲痛仇快,延误时机,给我们民族带来新的灾难。两岸同胞那数不清的骨肉分离和人间悲剧将继续下去。二是民族竞争。当今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国共两党致力于经济建设,都面临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中共要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登上一个新的台阶,无疑是艰巨的系统工程。台湾实行新的经济发展计划,更面临三大难题(即岛内投资环境恶化,民间投资意愿低落;台币升值的压力和岛内生产成本上升,严重影响台湾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受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越来越大),今后将进入一个长期衰退阶段。而海岛型经济与大陆型经济有很大的互补性。它们携手合作,各展所长,能为台湾经济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广阔的合作空间,并使祖国以新的姿态跻身于世界现代化之林。国家长期分裂,经济建设未能利用海峡两岸的合力早日振兴,实属民族的遗憾。
回顾历史,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中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应是时代最强音。但是国民党蒋介石却把“攘外必先安内”当作基本国策,共产党里也出现了把朋友当敌人的关门主义。由于化敌为友转变迟缓,国共双方都吃了苦头。如果说国共两党在30年代化敌为友共同抗日花了6年时间,那么从1946年到现在,国共再次分裂已达40多年,实乃中华民族之不幸。近几年,国民党当局虽然淡化了蒋氏两代所一直坚持的“汉贼不两立”的反共观念,却更多地强调了分裂意识,只能使民族的分离延宕下去。时代又将民族统一和民族振兴的重任提到国共两党的面前。中共领导人多次表示,只要国共两党坐下来谈,一切问题都好商量解决。事实上,按照“一国两制”的方案使台湾回归祖国,意味着国民党为祖国统一立了功劳,“五星红旗”里也包含着“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的光辉。国民党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政党和台湾地区的执政党,自有其灿烂的前程。
1995年春节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而且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允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论和行动,都应坚决反对;主张“分裂活动”、“阶段性两个中国”等等,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也应坚决反对。江泽民真诚希望台湾当局、国民党领导人及岛内各党派,应该尊重历史、尊重现实,顺应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为推进两岸的交流、合作与和平统一作出努力。只有这样,才是明智、前瞻的积极态度。
(原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文集》(二),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