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寄希望于台湾当局”的理解

对“寄希望于台湾当局”的理解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更寄希望于台湾各族人民”,比较好理解,因为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人民早盼结束分裂局面,迎来振兴中华的新纪元。台湾方面所发生的这些变化,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共“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方针的正确性。

对“寄希望于台湾当局”的理解

还在1984年9月28日,在欢迎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来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十五周年庆祝活动招待会上,邓颖超在祝酒词中提到,从1979年起“我们多次真心诚意地、反复地、郑重地提出祖国统一、台湾回归的方针,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更寄希望于台湾各族人民来共同努力,付诸实现”。此后,中共多次重申这种意愿。“更寄希望于台湾各族人民”,比较好理解,因为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人民早盼结束分裂局面,迎来振兴中华的新纪元。但为什么要“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呢?笔者的理解是:

第一,从国民党的地位看,它是台湾的执政党,在台湾掌握着军、政、财、文一切大权。台湾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共合作的建立。“我们关于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和设想,早已昭告全世界。现在,实现和平统一的关键,在于台湾当局的态度。”(邓颖超在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第二,从国共双方的共同点看,都坚持只有一个中国,反对“台独”;都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统一问题;都把经济建设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都面临时代的严峻挑战。这些交叉点应是主流,是长期起作用的。因此,实现第三次合作,是历史赋予两党的重任,国人寄予两党的厚望。

第三,从国民党当局的性质看,它离不开大陆。如果离开了大陆母体,它就失去了在台湾存在的依据。台湾国民党政权,既是反共力量,又是统一力量。这种两重性,同30年代的抗日岁月,国民党政权既是反共力量,又是抗日力量可以类比。当年,抗日利益超过反共利益,促使蒋介石集团的政治转变,就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当今,一旦统一利益超过反共利益,可望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

第四,从“一国两制”港台模式的区别看,香港问题是从英国手中收回中国领土主权问题,而台湾问题是祖国内部统一问题,是我们同胞之间的事情;收回香港意味着结束英国对香港的统治权,而台湾回归祖国,则是维持国民党在台湾当政的同时实现祖国的统一。这就是说,台湾回归祖国,乃是国共第三次携手的第一个成果,此后合作的连台好戏甚多,自然要“寄希望于”了。

第五,从中国现代历史看,国共合作实乃中华民族之希望。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曾经在半个中国结束了军阀割据、民族分裂的局面;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华民族从日本铁蹄下解放出来,有力地促进了我们民族的进步。事实上,从日本手里收回台湾,本身就是国共合作抗战的成果;解铃还须系铃人。有了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祖国统一,重振中华国威,自当可以预见。(www.xing528.com)

第六,从发展趋势看,国民党当局不具备长期拖下去的条件。在政治上,国民党当局以“国民大会”维系着大陆年代的法统。随着时间的迁移,只是做些修补,使其法统不致中断。但这样做越来越难维持了。如果“国大”普选,以当地人为主,国民党要服从国民大会,那么悲剧就来了。在经济上,台湾作为海岛,缺乏自然资源,境内市场狭小,游离祖国之外,其经济只能是外贸导向型经济,“进口靠日本,出口靠美国”。这种经济面临世界经济的萧条局面和国际资本的激烈竞争,就难以摆脱困境和持续发展。台湾只有回归祖国,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依附格局。大陆需要台湾,台湾更需要大陆。在两岸关系上,随着大陆经济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港澳问题的圆满解决和两岸民间接触的增多,中共“一国两制”方针的影响必将日益扩大,为国内外更多的人所赞赏和接受,这对国民党的拖延方针和“三不”政策形成越来越大的冲击。特别是蒋经国去世以后,“台独”势力急剧膨胀。它已由海外转入岛内,由秘密转为公开,由个别言论变为系统纲领,由“在野”进入政坛。1989年底举行的三项公职人员选举,国民党遭到前所未有的严重挫折。在五六年后的下次选举中,国民党有被迫退居在野党、失去控制全岛统治力的危险。最近新成立的以姚嘉文为总召集人的“新国家连线”,公开声称要建立“东方瑞士台湾国”。这对国民党当局在台湾的统治,无疑是异己的挑战。台湾回归祖国,事不宜迟,越拖对国共都越不利。特别是台湾国民党当局处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人心趋势和“台独”势力空前嚣张的夹击之中,再加上美国的影响牵制和在国际上处于孤立尴尬的地位,使它难以安于现状。《人民日报》1988年12月30日社论《和平统一祖国是大势所趋》也指出,“那种认为台湾可以永久偏安一隅的想法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中共和政府对于国共合作和祖国统一,“寄希望于台湾当局”,不但是一种良好愿望,而且率先付诸行动,这便是:“一国两制”、对等谈判、倡导“三通”、欢迎来访,以至中共和政府的历次声明、蒋经国逝世时发的唁电、对国民党当局每前进一步所取的欢迎态度,在在表现了中共的民族大义和合作诚意。蒋经国先生生前在政策措施朝着革新政党、谋求统一的方向前进。1987年11月,主持开放台湾人民到大陆探亲,使两岸关系日趋和缓。

台湾方面所发生的这些变化,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共“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方针的正确性。当然,由于国民党当局的反共性,国共分裂年深日久,积嫌太深,由于国民党当局以“正统”自居,背上沉重的历史包袱,也由于台湾国民党新当权派实行“台独”路线,搞所谓的“一国两府”、“弹性外交”、“双重承认”,要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和台湾回归祖国,并非轻而易举,还要靠我们增强国力和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斗争是复杂的。我们“更寄希望于台湾各族人民来共同努力”,原因也在这里。

(原载《统一论坛》1991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