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党和政府提出“一国两制”的方案,即大陆搞社会主义,台湾搞资本主义,体现了把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两党合作放在制度分歧之上,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我们并没有把社会主义制度强加给台湾,台湾当局却要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这于中国的历史和现状都说不通、行不通。但是,台湾国民党当局并不具备长期拖下去的条件。“那种认为台湾可以永久偏安一隅的想法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人民日报》1988年12月30日社论《和平统一祖国是大势所趋》)
随着大陆经济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港澳问题的解决和大陆台湾民间接触的增多,我党和政府“一国两制”方针的影响必将日益扩大,为国内外更多的人所赞赏、接受。
“台独”势力呈上升的趋势,这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香港尽管自1842年起被“割让”,但由于地理的、经济的、人文的各种原因,同大陆的关系比较密切。而台湾作为海岛,地理不如香港与大陆相连,加上日本统治了50年,国民党又在那儿搞了40年的“三不”,出现了“历史的断层”。加上台湾光复以后,国民党当局不当的反共宣传,不但丑化了中共,也丑化了中共执政下的大陆,这更使青年一代的台胞失去了对中国大陆感性认识的基础。这种隔绝甚至超过异族统治的日据时代。于是,一种新的文化价值、新的思考方法、新的生活模式,陆续在台岛建立起来。这样,就在台湾青年中发生了“民族认同的异化”。许多人对“白色祖国”不满,对“红色祖国”不亲。美联社说,对台湾年轻一代人来说,“与落后的共产党进行统一并没有吸引力”,这就使“台独”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现在台湾本地人占台湾人口的84%。蒋经国去世后,台湾本地人的力量有所加强。“十三全”选出的国民党中委,台省籍约占40%,而在“中常委”中台省籍人已超过半数。这种状况对今后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1987年11月台湾民进党“二大”,竟将“人民主张台湾独立的自由”写进决议。1988年8月“世界台湾同乡会”第15届年会在台北举行,其会长李宪荣和民进党主席姚嘉文在演讲中竟声称要在台湾“建立一个新的独立国家”。这对国民党当局在台湾的统治,无疑是异己的力量。
在经济上,台湾从60年代以来,经济上取得了可观的发展,预计不会一下子衰退。但是台湾经济以出口为主,很大程度上依赖对外贸易。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台币不断升值,使台湾经济受到很大威胁。尤其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处境艰难,加上台湾资源贫乏,原料需要大量进口,原料的价格又直接影响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大陆有广阔的市场、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以及相当雄厚的科技实力;但是,在现代化建设中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因此,台湾工商界人士为了寻求出路,摆脱困境,要求国民党当局开放对大陆的经济贸易。为了扩大两岸经贸,国务院已在1988年7月7日发布了《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必将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起极大的促进作用。尽管台湾当局一再声称坚持“三不”政策,但两岸往来日益密切,已沛然莫之能御。台湾就流行这样一句话:“‘三通’已通,‘三不’已松。”(www.xing528.com)
在国际关系上,要美国完全抛弃台湾国民党较难,但不等于不会变化。美国从它的全球战略的根本利益出发,有求于中国,拉中(共)制苏。为此,美国也有可能逐步摆脱美中关系的包袱——台湾问题。台湾《联合报》1988年8月8日刊登美国布朗大学教授高英茂和马里兰大学教授丘宏达合写的《对中共统战策略的分析和建议》一文中提到:“在军事均衡上,美国既然对苏联失去了客观的优势及主观的信心,追求‘中共牌’以达‘联中制苏’的目的,自然也变成了迷人急救办法。”“只要美国无法纠正对苏的‘军事劣势’,美国就很难抵制‘中共牌’的引诱。此外,只要苏联继续向外扩张其势力,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对中共让步妥协的心态,只会加强,而不会减少。”
由此,台湾国民党当局处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人心趋势和“台独”势力有所上升的夹击之中,再加上美国的影响,使它难以安于现状。正如它自谓的“偏安不能自保,分裂必然灭亡”。只有顺应时代的潮流,人民的愿望,走第三次国共合作、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之路,才是唯一的光明前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