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发生后,作为受企业重托充当新闻发言人的法务工作者,应尽快公布客观事实,客观事实最能平息谣言,避免新闻媒体、社会民众的无端猜疑;要说真话,并在第一时间说,避免、推诿搪塞、模棱两可、装模作样,不要公开假设不了解的事实,不要让事实像挤牙膏似的被挤出来。在与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善于运用语言技巧显得非常重要,具体来说就是“三要,三不要”。
(一)三要
一要简练。如果面对媒体和公众,你的讲话要精练,要学会把你要讲的话进行归纳。首先,表述的语言结构要简单,要多用单句、少用复句,要多用短语、少用长句,要多用直陈,少用修辞。其次,表述中要避免语言堆砌。回答提问时务必要力求准确、直接、简练,避免赘余,不能故弄玄虚、故作高深。再次,表述要明快,尤其是对负面事件的回应时,最重要的是要表明立场、态度、措施及决心。
二要生动。要切记逢什么人说什么话,语言表达要准确、生动,要适合受众的需要,学会用群众语言、大家能听得懂的语言。同一种话可以用多种表达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受众易于接受。
三要“过桥”。有时会遇到有的问题你真的不知道答案,不好回答,有的问题你虽知道答案,但因种种原因,你不能全部回答。这里就要用“过桥法”,从而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不想说的话怎么也不说。所谓“过桥法”,就是先对问题本身作评价,再想一个过渡句,然后引出自己想说的三点。比如:“我们不赞成……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不是……”(回答问题),“请允许我来解释一下……”(搭桥),“您所说的我还不太清楚,但据我所知……”,“我不会对此妄加猜测……您应当关注的是……”,“按照您的思路,我想到了另一个重要问题……”,“在事情没有完全弄清之前来谈这个问题有些为时过早,不过我可以告诉你的是……”,这些措辞中,前面部分的内容是对提出的问题的回避,而后半部分的内容自然就过渡到了经过仔细推敲过的、之前定好的基调的了。(www.xing528.com)
(二)“三不要”
一不要发火。有时新闻记者、围观群众就是故意找出话题,激发产生对抗情绪。有些记者在采访时,并不能真正地接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时,他们就会制造新闻,通过一些提问来惹你发火,让他抓住一点,产生新闻。通过设计一连串的提问,让你觉得他在挑战你的权威,从而使你产生怒气。而你发火了,会有新闻了。因此,应对要早做准备,千万不能认为他们在为难你,而产生火气。
二不要绝对。世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作为新闻发言人,对自己说过的话要敢于负责。在应对媒体和公众时,说话一定不能太绝对,不可随意地肯定、许诺和保证。如出现信息不利的,不要总是迅速一口否认,更不能批评人家是造谣、诽谤。永远不要说永远,绝对不要说绝对。
三不要预测。对未来判断准确,是领导科学的要求。但与媒体打交道,作为管理者千万不要用预测来确立你的管理权威。因为,你预测正确了,群众不会给你加分;你预测错误了,将导致不可预见的问责。在接受媒体采访、群众质询时,应尽量谈论正在做或已经做的工作,慎谈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