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报告》[6]认为,法务管理是由受雇于企业的人员构成职业群体组成的部门对企业法律事务进行管理、对企业各种经营行为进行法律审查、预防法律风险、处理法律纠纷。随着法务管理的发展,法务管理的内涵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法务作为保障,针对传统法务的“一个不适应,两个不匹配”,高质量的法务管理应该是企业内部以复合型法务人才为主体,以总法律顾问为主导,实现全面法律风险防控、参与企业战略制定、融合日常经营管理、合规体系建设、全员法治思维的提升以及诉讼管理等系列活动的总称,具体来说,有如下十大要求。
(一)法务人员应坚守法治思维并引领全员树立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7]。法务人员要按照法律逻辑思考、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将法治理念、法律知识、法律规定付诸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法务人员要坚持运用已有法律精神、原则、规范对企业行为进行逻辑分析、判断和推理。高质量发展的企业要求管理规范、风险可控,法务人员坚守并引领全员建立法治思维,有助于制度创新以及流程的优化,实现企业管理制度化,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合理地分配各项工作任务,构建全周期的流程控制,实现立项、执行、督查、整改以及追责管理闭环,以此建立企业自上而下的驱动机制。
(二)风险与合规管理
构建全面法律风险防控体系是法务的核心要务,法律风险防控对于企业的经营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否合理地、有效地控制企业在决策、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做到依法决策、经营,又能保证企业持续、快速的发展,是衡量企业决策、经营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法律风险管理体系是一系列制度、流程、活动构成的有机整体,涉及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法务部门和法务人员要针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运用科学的方法,全面客观地识别和分析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统筹制订风险管理措施并根据措施要求建立或完善制度、流程,从而构成一个可以协调运作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8]。要关注国际国内政策动向和司法环境,广泛研究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相关案例,包括有效识别、评估、防范法律风险管理而取得重大效益的案例,以及忽视法律风险管理、缺乏管理程序系统而致使公司遭受重大损失的案例,重视法律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建设,包括法律风险识别、法律风险评估、法律风险应对、应对方案执行以及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合规,就是要符合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社会道德以及价值规范的约定。合规管理是从法律角度出发告诉企业“怎么做”“如何前瞻”“建立企业的长期目标”以及“避免法律责任包括刑事法律责任”。合规管理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首先,编制合规手册是合规管理的基础工作。合规手册是对员工对外交往和企业内部活动的行为规范,合规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行为的底线;其次,建立高效的合规管理体制是企业发展的内生要求,合规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合规政策和标准,进行合规风险调查和评估,建立违规举报途径、接受举报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建立员工的行为准则,培育合规文化等[9];第三,一套完整的合规管理机制是保障。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员工合规承诺制度、合规培训制度、沟通与举报制度、合规风险评估及应对机制、合规考核评价及评价结果运用制度等。
(三)参与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并重视法务自身的战略
战略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战略需要法务,法务也需要自己的战略,企业法务应着眼于更高的战略目标,参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在塑造企业运营的环境、有效地控制运营风险、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保护企业经营成果、创造企业经营利润上有所作为[10]。法务战略的实施,首先争取企业高层对法务战略的充分支持,战略的实施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大力支持。其次,抓住重要环节或关键事件寻求突破,比如通过典型风险案例的宣讲剖析,增强全体员工防控风险的意识。最后,要适时动态调整法务战略,要紧跟形势的发展变化,密切关注企业发展环境和企业发展战略的变化,不断学习、调整法务战略的具体内容。
(四)参与决策
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决策会议讨论强化章程在公司治理中的统领作用”。法务参与重大决策的法律审核是“三项法律审核”的重要内容,法务是企业决策层的法律参谋,重大决策需要企业法务的法律意见。企业法务具有熟悉国内外法律法规对企业各项经营业务领域规制的专业优势,通过跟踪分析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动向,及时把握企业发展面临的法律风险源和重点法律风险点,企业的决策,经过企业法务的决策前法律论证和风险评估,预测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避免企业决策违法或者失误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五)强化基础管理尤其是合同审核管理
合同是企业商事行为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来源。企业法务要坚持事前性、动态性、制约性的基本原则,从合同的谈判、签订、履行、审批、管理、纠纷解决等多方面加强全周期管理,保证企业在缔约、履约以及纠纷解决过程中保持法律优势,最大幅度地降低合同风险。合同管理是法务最基础的工作,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基础管理,尤其是合同的审核管理。具体来说要做到:合同的合法合规性审核,审核合同主体是否合格,合同条款是否合法,双方约定的法律上的可行性,权利义务的明确性,条款间的配合性等;法律风险审核,除了合法与否或者是否合规,法律风险是需要重点考量的风险之一,要审核对方当事人缔约能力风险、履约能力风险,审查合同双方名称及法定代表人、合同名称与内容是否一致、合同生效条件、有关合同标的物的条款、价款支付方式、质量标准条款等;法律条款审核,除了一般性的商业条款审核外,要特别注意审查合同中的如下法律条款:一方单独决定的条款、对方单方要求修改更换的条款、损害赔偿条款、研发风险承担条款、商业秘密保护条款、法律责任不对等的条款、多方当事人之间的连带责任承担、违约责任条款等。(www.xing528.com)
(六)注重协同管理
法务部门不能简单地为业务部门提供法律咨询,大多数时候,还应该提交解决问题的建议书或者解决方案。只有服务没有管理,不可能履行好管理职责。法律工作的定位应该从单纯的服务定位转向服务与管理的双重定位。企业法务应善于运用法律逻辑和管理逻辑,合法性的原则是其处理法律事务的基本要求,法务作为经济组织中的一员不能用单一的法律逻辑来思考所有问题,如果明显违反了管理逻辑和违背了商业目标,那么可行性就会受到制约。
(七)案件管理
企业涉诉将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甚至牵涉管理者大量的精力,对案件进行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的全流程动态管理越来越重要。做好案件管理,以最小的成本将案件影响控制在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实现案件风险控制。案件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控制案件风险,企业法务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精准管理,通过事前风险教育、普法宣传、以案说法等来规避案件的产生;通过事中控制,将案件的处理控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穷尽一切可能进行诉讼支持,以最小的成本达成案件风险控制目标;通过事后反馈回溯,将案件的成因、处理过程、结果评估回溯到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之中,分析查找存在引发案件的风险点,逐步建立案件风险防范机制,并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领域案件易发情况的防范。
(八)特别重视知识产权管理
知识产权一般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商业秘密,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也是企业不断创新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知识产权具有较有形资产更多的法律相关性,如权利的取得与行使、保护与转让等。因此,法务部门要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包括对知识产权的权属管理、知识产权的运营管理、知识产权的纠纷管理以及知识产权的分类管理,法务人员应加强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梳理、分析和运营,识别企业无形资产中的关键价值因素,了解无形资产价值增值与商业化运作的路径,积极提供知识产权转化方案,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九)加强法务人才队伍建设
高质量的法务需要高素质的尖端法务人才队伍。企业法务人才不仅需要过硬的法律素质,还要对商业思维模式、行业特点、商务习惯等比较熟悉。法务人才队伍综合素质过硬,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有效地运营管理,预防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法务人员要坚持常态化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法务的工作涉及面比较宽,很多问题分属于不同的法律领域,企业的每个项目可能都涉及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法律法规,许多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司法解释、会议纪要、行业规章、典型案例,不断推陈出新。法务要善于沟通。法务必须持续地处于各种沟通之中,需要跟部门内部上下级、业务人员、相关支持部门、外部律师沟通。不断加强交流,提升实战水平。法务的最大短板在于诉讼实战经验匮乏和法律思维锻炼机会不足。只有辩论和基于辩论的反思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法律思维,让自己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对法律法规的理解。与高于自己水准的人讨论专业问题,是让法律思维水平加速提升的好方法。
(十)监督保障
对于经营过程中的违法行为,法务要坚决予以制止,如企业未按规定招标投标与采购的,违规订立、履行合同的,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中违规使用、调度、拆借资金的,在投资领域违规经营或者超范围经营的,法务人员应当出具明确的法律意见,指出其违反的法律法规依据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并要求停止违法违规行为。对于相关行为造成企业直接或间接损失的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调查核实和责任认定,并追究其相应的责任。通过履行法律监督,避免企业经营行为违法失当可能造成的不利法律后果,保障企业的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