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布朗和柯林斯等人对情境学习从心理学视角进行了研究,并发表《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一文。他们认为,知识和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紧密相连。知识在活动过程中,在其丰富的情境中,不断地被运用和发展,因此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当代西方学者威廉姆·克兰西认为,情境学习的提出并不只是一种教学“情境化”的建议,也是一种有关人类知识本质的理论。它是研究知识是如何在人类的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尤其是对人们如何去创造和解释他们正在做什么的表征。廉姆·克兰西认为知识是一种动态的建构,这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着一定的契合。我们在社会情境中,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进行构想,从而调节我们的思维和言行。我们的思维和行为立足于我们自身的角色之上,而知识的运用应该能让我们调控这一系列行为和适应这一动态发展的环境。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知识与情境不断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师创造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其中学习,教师的作用在于创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促进学生利用情境去建构知识。情境具有真实性和挑战性等性质。情境的真实性是学习情境最重要的特征。也就是说教师运用数学史创设的情境,必须确保其在数学发展过程中真实地发生过,同时,还要求情境中科学研究者曾经遇到的问题与当下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需求之间具有一致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与之契合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运用数学史创造情境,并不仅仅是为了以伟大科学家的轶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而是希望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相结合,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其更多的是强调通过知识生成的有关情境素材,在教师科学合理的加工下,促使学生领悟其中的原理,加深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倡导真实问题情境创设,而数学史实是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素材。在教学中运用数学史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探究情境中去理解数学学科知识,领悟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从而发展自身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观。将数学史用于教学情境创设时,应考虑两点:首先它应该要符合教学情境的一般要求,其次又要兼顾到学生认知发展和历史发展的平衡问题。(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