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模式的建构

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模式的建构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素化合物知识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内容所占比例最大。(三)分类、性质是主线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还要抓住“物质分类”这条主线,以性质为核心进行分类,这样做知识不会显得太零碎。从知识体系来看,传统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按照元素及其化合物进行纵向分类研究,即按照每一族的代表元素一族一族地研究。而元素的存在形式、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制法和用途都与性质有极大的关系,它们都是由性质决定的。

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模式的建构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内容所占比例最大。元素化合物课包括无机化合物课和有机化合物课两种。元素化合物知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学习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和化学实验等化学知识以及学习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础。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是形象、直观、有规律可循,教学内容有大量叙述性材料,学生易于接受、理解,但由于元素化合物种类繁多,知识细杂,容易造成学生难以记忆、掌握和应用等问题的出现。

(一)实验是基础

元素化合物课要以实验事实作为学习研究的出发点,因此实验的策略设计要能深刻地揭示化学反应的规律,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事实。学生只有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实验和设计实验,才能感受和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发现和发展的过程,初步学会和了解化学思维方法。如果单凭教师的口述和板书,而离开实验、标本、模型和其他直观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只有生硬地记忆知识,无法获得生动准确的感性知识,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知识将越来越混乱,导致错误频发,教学必然低效。在讲金属钠的性质时,教师可先给学生展示几个试剂瓶,分别装有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镁、铝、铁、铜等金属,然后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以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钠为什么要放在一种液体中?这种液体是什么物质?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探索,知道保存钠的液体是煤油,自然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能不能保存在其他的液体中?于是很自然地形成了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最后教师再组织学生思考、交流,绝大部分学生能很快认识到钠会与氧气反应,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深入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金属钠的性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课本上的一些不太适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演示实验,教师要进行精心改进,适当减少一些验证性实验,设计一些探索性强的新实验。例如Fe2+和Fe3+转化的实验,在化学必修1中只做了一种验证,但对于这一实验将其设计为探究性的实验,教师把动手和思考的过程交给学生则更有利于其掌握化学事实,揭示反应规律。

(二)兴趣是关键

在实验教学设计中,教师如果利用好生产和生活中有关化学的资源,就能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一节课中,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设计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久久回味。教学情境的设置如果十分符合所要学习知识的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解钠与水的反应时,笔者首先给学生做了一个“捉水鬼”的小游戏,事先让学生 在一个水桶里 装上水,然后故弄玄虚地说这桶里的水有问题,接下来就开始“捉鬼”了:先往桶里撒一些“捉鬼药水”(实为酚酞试剂),然后用一根“魔棒”往水里一点(木棍上沾有一小块钠),这时水里就出现了一个“水鬼”,“水鬼”在“药水”的作用下发出惨烈的叫声,并渐渐死亡,只在水中留下了血迹。其实这个实验并没有做较大的改变,只是把原来较为验证化的钠与水的反应变得更加形象化和生动化。通过这样情境化的改编,学生对钠与水反应的现象记忆更加深刻。这样的“小游戏”还留出了足够的探究空间,通过实验,学生会自然地对“捉鬼药水”和“魔棒”产生怀疑,于是问题群出现了,“捉鬼药水”是什么?“水鬼”为什么会发出声音?桶中的水为什么变红了?如何从科学的角度解密这种小游戏?这些现象能反映出钠的哪些性质?这些性质有实用价值吗?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环环相扣,不仅让学生知道了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和产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问题,还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反鬼神观、树立科学观念的教育。这样的实验情景设置使实验的内容具有了足够的思考性和趣味性,紧密地联系了生产生活实际,因此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动他们的思维欲望。这样的实验情境设计无须复杂,但要现象明显,情境引人入胜,还要设计与实验同步的问题组,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有效地训练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www.xing528.com)

(三)分类、性质是主线

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还要抓住“物质分类”这条主线,以性质为核心进行分类,这样做知识不会显得太零碎。化学的学习如果不抓住“非金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的联系线,各主族代表元素的学习就不能构建好各主族元素单质与其主要化合物之间的关系网有机化学的学习如果不抓住“醇—醛—酸—酯”之间的衍变关系,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就无法形成有效关联,知识仍是一盘散沙。从知识体系来看,传统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按照元素及其化合物进行纵向分类研究,即按照每一族的代表元素一族一族地研究。而新课标的教材是按物质分类,即按无机物、有机物、金属、非金属、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横向分类进行比较研究。正确的分类是对元素性质良好的体现,横向作比较能使学生更快地了解元素化合物的通性,掌握其突出的特性,构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关系网。而元素的存在形式、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制法和用途都与性质有极大的关系,它们都是由性质决定的。以物质分类为主线,以性质为核心,联系元素的存在形式、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制法和用途,结合元素化合物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应用,学生学起来会感到亲切、自然,也就不会感到枯燥,从而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联系生活是观念

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元素化合物知识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设计不仅要充分利用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结构,使学生明确“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的化学学习规律。教师还要紧密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面向社会,联系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开发利用。联系实际能够培养学生逐步学会从化学的视角发现、解释和解决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师可开发更多的化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点,用联系实际的素材,在课堂上创设化学问题情境,这样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培育学生的品德。在学习硫和氮的氧化物内容时,联系酸雨的危害、雾霾天气的产生原因、PM2.5的危害,既自然又升华了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