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呼唤人性场所》
1.(1)首先它们是最实用的,具备多种功能,而不是那种仅限于“观”的纪念性和展示性场所;(2)它们是最经济的,就地取材,用最少的劳动和能量构筑,而不是不惜工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3)它们是方便宜人的,不是设计师实现个人作品价值的唯美设计,不同于为神权、君权与机器的设计;(4)它们是有故事的,故事扎根于这块场所,与这块场所的使用者息息相关。
2.(1)作者认为设计师应:①认识人性。应去了解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个体生命的需要,根据“人”的需要设计。②阅读大地。依照自然设计、布局。③体验生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价值观,设计符合当地人生活的公共空间。④聆听故事。要听未来场所使用者关于足下土地的故事,挖掘这块场地的自然、人文历史,并通过设计表达出来。
(2)以下因素仅供参考:①政府的施政理念。因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投建方主要是政府,所以政府的施政理念会在这个领域反映出来,比如城市公共空间如果设计得比较注重外在形象,讲究排场、气派,就反映出重形式、不务实的政治形态。②社会审美观念。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追求,整个时代的审美观念从整体上会影响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比如当大家都认为奇花异卉很美,精雕细琢很美时,那么自然的、生态的设计就很难形成“景观”。(因素不限于这两种)
3.略
《风乎舞雩——文化策划的人文关怀》(www.xing528.com)
1.我觉得媒体的担忧是有道理的。“迪士尼着力打造的不只是一个景区,也不是一个普通产品,而是人类适应工业文明时代发展需要所创造出的一种生活体验和梦想。”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陈少峰教授这样说。文化环境是文化策划的源泉,更是文化策划的土壤,没有对中国文化环境的认识,文化策划中的“文化”二字便无从落实,“策划”的张力更无法彰显。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监测数据表明,中国的主题公园有30%亏损,只有15%盈利。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西方策划公司在中国水土不服的主要原因就是无法捕捉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当今社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有关文化策划的活动层出不穷,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其原因归根结底在于能否深刻认识并把握中国文化环境。
2.(1)春节守岁。根据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的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即将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2)中秋赏月。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名为中秋节。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3.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