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面试类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面试

面试类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面试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面试类型[2]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多对多这四种面试形式,探讨在面对不同面试形式时,考生应该把握的关键点。由于只有一位面试官,如果只是一轮面试的话,难免会被批评有所偏颇,所以往往要采取几轮面试。在一对多面试的过程中,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每个面试官都是主考官,独立打分,独立提问。对于考生,要积极应对这类的面试形式。另外,对于此类的面试形式,基于聆听的表达比单纯的表达更重要。

面试类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面试

◇关于面试类型[2]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学生分别回答面试官指定话题)、多对多(无领导小组讨论)这四种面试形式,探讨在面对不同面试形式时,考生应该把握的关键点。

(1)一对一面试

即指一个考生面对一位面试官的形式。由于只有一位面试官,如果只是一轮面试的话,难免会被批评有所偏颇,所以往往要采取几轮面试。采用这种形式最典型的高校是复旦大学。在复旦大学的面试过程中,考生一共要面对五位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面试官,每位经历15分钟的一对一交流,然后由五位老师独立给出等第评分,最终综合考虑五位面试官的评价,决定是否录取考生。

由于五位老师来自人文、社科、理科、工科等不同方向的学术背景,所以思考问题的角度和价值取向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老师会提出个性化的、有学术背景的不同的问题。这种思路的切换,有时候也会让学生有一定的困惑。当然,这种思路的切换,也能很好地甄别出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知识储备。

在一对一面试的过程中,考生一定要注意和面试官积极地进行眼神交流。因为在面试现场,只有一位主考官,如果你回避他的视线,很容易被主考官认为你紧张、胆怯。真诚而直接的眼神交流,再加上表情,会让主考官更加认同你。

一对一面试更像一次谈话,考生在心理上不要认为这是一次你问我答的考试,而应该把它认知为一次沟通。在对面试官提出的问题有疑义,或者概念上不清晰的时候,不要急于回答问题,更不要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思路来理解词义,最好能够和主考官有一个语词意义上的确认。在清晰了具体的概念和意思后,判定一下自己是否能够回答,然后再进行正式回答,这样也可以体现出考生的稳重。

压力测试也是面试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考官也是人,即便已经非常有经验,或者经过高校的培训,在临场中也会有正常的情绪反应,如疲劳等。所以考生应该对自己实施积极的心理暗示,不断告诉自己:这其实就是压力测试,我可以的、我很棒、我很优秀、我充分发挥了自己应有的水平。这样,临场表现也会趋于平稳。

(2)一对多面试

即指一个考生面对多位面试官的形式。一般面试官的数量为两到三位,也有的达到七位之多。

在一对多面试的过程中,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每个面试官都是主考官,独立打分,独立提问。最后学生的面试分,是根据每一位面试官给出的量化的分数,计算平均值来得到的。第二种是其中一位老师是主面试官,不参与提问或者提问很少,主要扮演观察者的身份,观察其他老师提问后,学生的回答和仪表等,并给出一个具体的分数。

无论哪种情况,在一对多面试的过程中,考官方的权力比较分散,不像一对一面试那么集权。考官在提问的时候,由于有其他老师在场,问题本身也不会太极端,考官个人的倾向会有一定程度的弱化,相对来说考官个人偏好的倾向不会那么明显。然而,由于考官不能进行独立的打分,所以也会受到其他考官的影响。

在一对多的面试过程中,考生一定要注意如下几点:

①分配你的眼神。在一对一情景中,你需要把你百分百的注意力都投注到你面对的那个面试官。而在一对多的面试中,即便你在回答问题,也需要分配你的眼神,进而分配你的注意力。基本的原则是,分配50%以上的眼神和注意力给提问人;剩余的注意力平均分配给剩余的考官。这样你不会忽视任何一个面试官,你尊重他们每个人,他们会对你的仪态仪表加分。问题。你可以用这个方式来面对插话的考官:“老师,你的问题很有意思,我先把我刚才的话讲完,我再回答您。”也可以先回答插话的问题,你可以这样说:“老师,我刚才那个问题还有一段没有讲完,不过我先回应一下您的问题。”

③在一对多面试过程中,交流感要相对差一点,回答性会更加强烈。而且可能会有考官要求你回忆一下你刚才经历过的所有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时,不要紧张,因为基本问题都有其内在的线索,你只要记住这个线索即可。因为是一对多面试,所以很多时候,会要求考生作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这个自我介绍必须认真准备。而提问的线索往往是从你自我介绍中的某一个点激发的。

(3)多对多,指定问题回答

指多个考生面对多位考官,并且在面试中,考官会指定问题给某个考生回答,其他考生或者单纯聆听,或者从旁补充的面试形式。

在这样的面试过程中,面试官一般会采取抛出一个问题,由几位考生抢答。如所有考生都不愿意参与抢答,则进入到面试官指定某位考生回答的阶段。因而,面对这样面试的形式,影响考生的主要因素就从问题本身,转化成为考生之间的竞争。所以,考生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转化成为同场面试考生间的影响。考生会存在个性上的内向和外向,规避冲突和不规避冲突等性格差异。这种形式下,内向而规避竞争的考生的表现力会相对较弱,即俗称的比较吃亏。

对于考生,要积极应对这类的面试形式。不要怕自己讲的不全面,要积极地去回答问题。可以在回答前,略微谦逊地表达:“老师,我先来回答一下,可能我讲的不全面,也希望其他同学补充。”(www.xing528.com)

另外,对于此类的面试形式,基于聆听的表达比单纯的表达更重要。当一个问题被另外的同学回答后,如果你还有其他的分析角度和剖析方法,可以通过举手来获得发言权。并且可以这样开场:“我觉得刚才那位同学说得非常好,我想对他说的内容作一点补充以及我自己的思考。”请注意,在这种面试形式中,你的每一次发言不仅要照顾多位主考官,并且如果你是对其他同学的补充的话,还要适当将眼神投注到被你补充的同学的身上,以示尊重。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你不同意前面同学的观点,不要过于直接地表达,这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你可以这样开场:“我觉得刚才同学分析得很好,不过,我还有一点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我们换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是不是会更加全面一点?”请务必记得,对于真理,我们可能都只是触摸了其中的一角。而所谓的真理愈辩愈明的前提是,保有一份谦逊的积极聆听和理性沟通的态度,这样才不会被情绪所绑架。

(4)多对多,无领导小组讨论

指多个考生面对多位考官,并且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是旁观者,一个小组的学生抽到某个问题后,通过自行的小组讨论,来回答问题。回答的过程中,面试官不介入提问。这种面试形式不仅在高校面试中出现,还在一些大型企业的面试中出现。其心理学原理就是通过设置必会有人被淘汰这个硬性的标准,将考生在感情上置于互相竞争的对立面,来观察考生在未指定意见领袖的情况下自发的组织状态,并且通过这种组织状态来判定考生的性格。

对面试官来说,无领导小组讨论中,他们评价的关键指标有如下几点:也经常遇到很多人,虽然他们在说话,但是你会觉得他们表达的内容特别没营养,要不就是重复别人的观点,要不就是就某个话题绕圈子。这样的参与方式,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会很快被甄别出来,考官会认为这个考生没有什么自己独立的观点和创见。的社会现象或者两难的问题,所以旗帜鲜明地持有一种观点往往难以全面解决问题。而由于考生不过是高中生,容易在论述中偏向极端,所以这种冲突发生的可能性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如能认识到面试时间是大家共同的财富,要尽可能找到更多原因或者更多解决方案,而主动去做对立观点的调节者,这样的考生会被加分。

③考生能够接受其他人的观点。当别人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时候,更能彰显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在控制情绪后,还能用理性去甄别对方的话的正确与否更是难能可贵的品质了。一定要注意礼貌,不要随意打断别人。

④考生的时间观念,反应速度,发言的主动性、概括的准确性等。这些细节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都能彰显出来,也是考官关注的要点。

在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面试过程中,考生要注意如下几点:背景,而被面试官自动忽略。面试官会认为你不够有雄心,害怕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是一个没有什么想法的人。

②不要咄咄逼人。咄咄逼人的人,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太过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不太兼顾他人的情绪。进而会被推论为是一个自私、不懂得聆听的人。同样,这样极端的个性,也不为现在的高校所喜。

③要主动充当调解者、补充者和总结者。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学会主动去做别人都会忽略的事情。首先,你应该记住每个成员的名字,当你在回应别人的话的时候,如果可以称呼出对方的名字,会大大增加别人对你的好感。其次,用笔记录下每个人的观点,因为可能在最后的时候面试官会要求你们总结一下你们小组不同人的观点,如果你有随手记笔记的习惯,则无疑可以获得一个额外表现的机会。另外,在小组成员的观点发生对立的时候,你不应该袖手旁观,而要主动去寻找他们共同的观点,尽量去消弭因为观点对立而发生情绪对立的可能性,让大家回到讨论问题的轨道上,不要浪费大家共同的宝贵时间,这就是调解者的身份。而作为补充者,应该尽可能找到另外一种分析问题的途径或者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行为可以彰显你更宽阔的视野,表现你的创新性。

④在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时候,请务必不要去看任何一个面试官。要记得,在那一刻你应该花更多的精力、注意力在和团队成员的讨论过程中,而不是去察言观色。

◇关于面试答题[3]

考生在面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答题要有规划。在面试过程中,考生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思维往往会因为过度地紧绷而陷于空白的状态,从而出现冷场的局面,使得面试的成绩大受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许多考生往往拿到问题就急于作答,往往中途发现角度不佳因而进退两难。对于问题的判定与切入点的选择,是成功答题的一个关键要素。听到问题时,要在第一时间对提问进行分类处理:如果是关于个人发展,学校或专业选择之类的问题,马上回忆自己在申报材料中提及的内容;如果是常识问题,则马上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回忆与之相关的内容。

回答问题还要注重表达的逻辑性,切忌这里答一点那里答一点,说到哪里是哪里。比如,对某一问题采取“正和反”的表达,先说正面影响,再说负面影响,最后总体判断;又如对某一问题采取层层推进式表达,严密的逻辑分析使你的答案更具说服力;再如对某一问题采取分类讨论法,从市民角度看、从政府角度看,从国内看、从国际看,从过去看、从现在看、从将来看,从短期影响看、从长期影响看等。

(2)不要轻易说“不知道”。一些考生面对面试官抛出的问题,一遇到困难就说“不知道”三个字,这种轻易“缴枪投降”的行为往往给面试官留下不好的印象。若遇难题,学生完全可以用多种方式应对。一是“追问”,礼貌地表示自己没听清问题,想请面试官重复一遍,以期从面试官的复述中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二是“请教+尝试”,不妨就像平时向学校老师请教问题那样大方提问,有什么初步的想法出现在脑海中时,不要害怕没有水准,只要有理有据,让面试官明白你分析的思路,自然会获得认可。有时,面试官只要看到你在思考,还会循循善诱地“拉你一把”。与笔试时只能看出最终结果而不能反映思维过程不同,面试能将考生的思考过程完全“曝光”在面试官面前。因此,你完全可以从现有知识出发,步步趋近未知问题的答案。三是要学会转移,如说“这个问题我倒确实答不上来,不过我对与此有关的……有些了解”,从而顺水推舟地将话题转移到自己熟悉的地方。这些回答都比仅仅说“不知道”三个字好得多。

一位面试官这样说:“学生从疑惑到醒悟、从错误到正确的转变过程,更能够令人信服地表现他们的思考能力,比最后答案的对或错更加重要。”由此可见,千万不要轻易吐出“不知道”三个字。

(3)在“平稳”与“个性”间求平衡。学生在面试中有两种极端的做法。一种是中规中矩、四平八稳,不越雷池一步,但求“保险”第一。他们的回答虽不能说有错,有的甚至滴水不漏,但也多是大道理、套话或“正确的废话”。这样的学生,如何让面试官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种则正相反,个性突出、棱角分明,对大量问题的看法都与主流观点相左甚至完全相反,将“真性情”百分之百地展现在面试官面前。一位高校分管招生工作的校长曾经说,高校自主招生面试的本义就是要看出学生本性。但是,从面试实务层面讲,这种做法属于“剑走偏锋”,要冒很大的风险。学生应在两者之间求得平衡,既要亮出个性,也要保证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